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分析〉原油用之不盡?能源效率提振 供給面旺盛為主因

鉅亨網陳律安 綜合外電


提起產油國的名號,人們大概很難與荷蘭產生聯想,但是在荷蘭與德國的邊界處,地底可是深埋著10幾億桶的原油。然而在油價於1990年代下滑時,包括荷蘭皇家殼牌(RDS-US)及埃克森美孚(XOM-US)及關閉了荷蘭的Schoonebeek油田。

因為,煉油業高層以為,要開採提煉難度高的Schoonebeek油田成本及大,就算該油田僅開採了25%、儲量仍豐富亦然。現在要在該地找到曾是油田的例證,仍可以從很久以前的抽油設施中略見端倪,


物換星移,走高的油價及科技的進步,使得殼牌、美孚、荷蘭政府又再度攜手合作,想要重新開採Schoonebeek油田。《BusinessWeek》報導,殼牌不願透露油價要走到多高,才能夠使這次的重新開採能夠獲利。不過專家預估,油價只要達到每桶40-50美元間即能獲利,因此現在的80美元成為獲利的保證。

殼牌負責該計畫的主管Michael Lender表示:「若油價過低,我們是不會重新開採的。」Schoonebeek油田的西半部重新開放後,在未來的20年間將能夠生產達1.2億桶原油。若是油田的另一個區域也開採成功,則其恢復開採率將能夠來到50%,而業界平均只不過約在30-35%之間。

Schoonebeek油田雖然無法讓全球原油氾濫成災,但是卻能夠對那些持原油下滑趨勢一去不復返論點的人們形成強力挑戰。事實上,消費者需求、科技情勢、全球政治情勢拼湊出一個原油豐厚的藍圖,原油災難性乾涸的情況並不存在。

如同義大利埃尼油業資深執行長Leonardo Maugeri所言,至少在未來的100年內,原油儲量將不虞匱乏。

關於這點,許多分析師以及油業高層也並不否認。殼牌主管Val Brock表示:「僅有32%的原油儲備被開採。」殼牌的預估是,在全球現有的油田中,將能夠擠出達逾3億桶的原油。

而當IHS油業分析師Peter Jackson詳閱全球最大油田的資料後,其結論是:該油田仍有60%的原油儲量待開發。仍有許多原油待開採的事實,使得原油廠商持續開發新科技。此外,就算原油價格由2008年147美元的高點滑落,現今水準依舊高出許多油界人士預期甚多。

[NT:PAGE=$]

Maugeri指出:「你會看到企業深入深海,前去極地、並利用尖端科技探勘油田。」他也認為,原油產業是個隨著政經情勢而變動的產業。

就算新科技只能夠使產能恢復率增加幾個百分點,這樣的原油產能增加,還是能夠提振來年的全球原油供給、增加油業的獲利。而利用新科技開採舊油田並不完全詳述了油業概況,許多探勘者-某些資金來源為避險或私募基金,也開始前進巴西深海、西非、甚至是美國來開發新油源。

此外,全球也出現了許多新興石油強權,包括俄國、巴西、安哥拉、奈及利亞、哈薩克等,而這些國家再經油業巨擘如Total、埃克森美孚的技術指導,估計可以替全球日產量增添500萬桶生力軍。

最令人驚奇的事則在伊拉克發生,因為該國已經與美孚、BP、殼牌、以及其它中俄石油巨頭達成協議。如果上述企業都能夠在伊拉克達成其開採目標的話,則伊拉克的產油量將來到每天平均1200萬桶,使其與超級產油大國如俄國及阿拉伯並駕齊驅。雖然從伊拉克的政治情勢不穩,使得上述預設有點過度樂觀,但是保守估計下,未來的10-15年內,至少每天仍有600萬桶的產量。這樣的水準已能將伊拉克推至OPEC產量第二的位置,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

趨緩的原油需求,亦使得原油的供給面能夠拉長。自從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後,能源效率的提升以及工廠動能轉為使用天然氣,到1980年代初期時,全球的原油消耗即下滑達 10%。

油價於2008年竄高也有相同效果。環保機構Earth Policy Institute總裁Lester Brown表示,由於汽車銷量下滑,美國的汽車數下滑了400萬輛,他也認為這樣的情勢將持續下去,到了2020年美國車輛將下滑2500萬輛。他也表示,對許多來人來說,文化上的準備正在發生,對年輕人來說,車輛不再是必需品。

Brown說:「人們對汽車的觀感已然改變,這意味著石油消耗量的減少。」

過去兩年間美國的原油消耗下滑了9%,衰退的確對原油需求造成影響,而許多分析師也認為,西方世界的原油需求的高峰已過,以後也不會回到衰退前的水準。急速發展的中國原油消耗雖大,但是卻也相當注重環保。中國不僅有著全球頂尖的太陽能面板產業,其汽車排放標準也比美國現今的標準還嚴苛。

中國官員也指示,到了2020年時,該國能源需求有15%必須來自替代性能源。因此,中國的原油需求的確會持續曾堅,但是不會如想像中的那般快速。原油危機總是潛伏在側,然而這次,世界有著豐厚的原油供給作為後盾。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