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造夢"漂浮之城"
鉅亨網新聞中心
遠看像三顆巨大的水滴,近看是三個并排漂浮在水上的半透明大球,這個引人注目的建筑是荷蘭鹿特丹市新地標漂浮展亭(Floating Pavilion),今年6月建成,位于Rijnhaven港口。
在荷蘭旅居工作的中國建筑和規劃師劉小穎走進漂浮展亭后,完全感覺不到自己飄在水面上,她甚至上下跳動了一下,但漂浮展亭紋絲不動。
鹿特丹市試圖用這座漂浮展亭作為催化劑,來激發人們對于漂浮屋(Floating Houses)的關注,展示“與水共生”理念。
其實,漂浮屋(Floating Houses)在荷蘭并非新鮮話題,劉2001年到荷蘭工作時,荷蘭就有人開始提這一概念。最近幾年,荷蘭政府加大力度推廣漂浮屋,在2008年的議會會議上,荷蘭住宅空間計劃及環境部方面宣稱,應該提供更多“居住在水上”的空間。該部門已規劃,要在15個洪水區建造漂浮屋。
除了利用更多的水上空間,漂浮屋正在向節能建筑領域發展。即不僅采取陸地房屋的節能方式,還具有自己獨特的節能方式。
不管是漂浮還是節能,漂浮屋都是荷蘭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新想法。全球變暖的趨勢延續,對于四分之一國土面積位于海平面以下的荷蘭來說,顯得尤為迫切。一座座漂浮之城將會在荷蘭浮起,這可能意味著,荷蘭人將一改過去“與海爭地”的強硬策略,決定還地于海,學習與水共存。
因水而“動”
漂浮屋的獨特節能之處在于更容易把水作為能量的來源,其中包括水層溫差發電、水層儲能、以及將海浪轉化為電能的潮汐發電方式等。另外,漂浮屋的浮動結構節省了普通建筑地基的結構和材料,其浮動地基所用的主要建筑材料聚苯乙烯泡沫(EPS)來源于保溫材料,其保溫性也幫助漂浮屋實現低碳理念。
鹿特丹市政府官員Walter de Vries對本報記者表示,漂浮屋通過水來獲取能量,最好的例子是利用淺水層和深水層溫差進行發電,這種方式大約能提供漂浮屋40%的能源需求。
另外,在采暖和制熱方面,漂浮屋可以采用水層儲能方式。冬天需要采暖,熱量從漂浮屋下面的水層抽出,進入房屋;夏天需要制冷,系統則反向操作,房屋的余熱被溫度低的水層吸走。
這種系統對減碳是什么效果?“以100平方米面積來說,在采暖和制冷系統方面,漂浮屋相對普通新建陸上房屋可以減少60%二氧化碳排放。”漂浮展亭的設計者之一、漂浮屋設計公司deltasync負責人Rutger de Graaf自信地對本報記者表示。
漂浮屋能量來源的可能途徑還包括,利用潮汐能或淡咸水交匯時發生的電離子轉換來進行發電,不過,目前荷蘭的漂浮屋大多建在風平浪靜內港區,淡咸水交匯的河流出海口處建的漂浮屋也不多,所以這兩種方式發電的量很小。Walter則指出,這些應用還很新,尚未經過充分的經濟可行性證明。
更有意思的設想是,漂浮屋會因水位而上下浮動也可以帶來能量。漂浮展亭承建商Dura Vermeer公司工作人員Jeroen Nagel告訴本報記者,房屋上下浮動的過程也可以產生能量進行發電。不過,目前荷蘭大多數建造的漂浮屋只會在水位上升超過2米以上才會漂浮起來,平時一般固定不動。因此,目前通過上下浮動產生能量發的電很有限。
此外,漂浮屋還采取了陸地房屋也通常使用到的外墻保溫材料,即聚苯乙烯泡沫。而聚苯乙烯泡沫使用在漂浮屋的最初原因,是由于其輕型性有利于保持漂浮屋的浮力。
Dura Vermeer公司發展了一種建造漂浮屋基座的方法,即先把一塊塊形狀規則的聚苯乙烯泡沫整齊地平鋪成一個平面,然后把混凝土灌注到泡沫縫隙中。這種用聚苯乙烯泡沫建造的漂浮屋可以在工廠里實現規模化生產,再運到建造地點安放在基座上,基座底部由鋼柱支撐,若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基座“水漲屋高”,房屋將會漂離鋼柱。
鹿特丹的雄心:1200棟
漂浮展亭催化劑效應已經引爆,其所在的鹿特丹市Stadshavens港區擁有雄心勃勃的漂浮社區計劃。
“面積為1600公頃(16平方公里)的Stadshavens港區,今后將建造1200棟漂浮屋。”港區項目官員Jillian Barendregt稱。
其實,漂浮建筑的概念早已存在荷蘭的居住傳統中,荷蘭有超過2萬艘“屋船”(House boat)。屋船雖然能居住,但依然是船。荷蘭建筑設計公司Water Studio創始人科恩·奧瑟斯(Koen Olthuis)是荷蘭第一個意圖改變屋船、開始設計漂浮屋的建筑師。
“我27歲的時候,有一天忽然醒了,覺得之前真笨,荷蘭為什么只有船屋。”科恩·奧瑟斯說。2003年,科恩·奧瑟斯創辦Water Studio,開始專心設計漂浮屋。美國《時代》雜志于2007年評選奧瑟斯為世界上最有影響的人之一。
科恩·奧瑟斯正好踩準了荷蘭政府的時間點。2003年,荷蘭政府開始了史無前例的15年國土規劃,大力開發“漂浮建筑”。
相應地,鹿特丹市積極采取了相應規劃,除了Stadshavens港區將建1200棟漂浮屋外,鹿特丹市政府官員Walter de Vries告訴本報記者,鹿特丹還有其他“漂浮計劃”,比如漂浮休閑娛樂設施、浮動辦公樓等。
目前,鹿特丹市已經有一個漂浮旅館H2otel、漂浮餐館和漂浮展亭。
鹿特丹市對漂浮建筑的熱心,源自其面對全球變暖趨勢的危機感,該市位于海平面以下六米,如果海平面進一步上升,鹿特丹將成為地球上第一批被海水淹沒的城市之一。
在鹿特丹市氣候防護項目經理亞諾·莫勒納爾(Arnoud Molenaar)看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在這些威脅還沒有正式來到的時候,就主動出擊。
誰是購買者?
漂浮屋的創新理念固然激動人心,但推廣并非易事。
高于陸地房屋的建造成本是其中一個障礙。“一般來說,漂浮屋的建造成本比陸地房屋高5~10%。”荷蘭FlexBase公司總經理Jan Willem Roёl對本報記者表示。
Rutger de Graaf稱,對一個200平方米的漂浮屋來說,建造成本為28萬歐元,這個成本包含稅以及相關的固定房屋費用等。
此外,漂浮屋還有購買水域或租賃水域的費用。Walter de Vries對本報記者表示,鹿特丹還沒有出售水域的經驗,目前把漂浮屋當作船一樣,以出租水域的方式進行。
“我們想做一些改變,先進行試點,如何決定價格很重要。舉例來說,在阿姆斯特丹的一個項目,出售水域的價格是100平方米10萬歐元,鹿特丹的價格當然會比阿姆斯特丹低。”Walter de Vries說。
除了成本,摸清“誰是漂浮屋的潛在購買者”也是其得到認可并推廣的關鍵。
Jillian Barendregt指出,漂浮屋的市場一定會有。因為,城市房屋短缺、土地空間有限,而鹿特丹有充足的水。Jan Willem Roёl則認為,潛在購買者將是那些喜歡水上運動和水上休閑的人。
劉小穎也認為,公共建筑、休閑設施和短期居住更適合做成浮屋和浮島。
無論怎樣,漂浮屋的倡導者科恩·奧瑟斯都認為漂浮屋是未來趨勢,“到2050年,世界人口的70%將生活在城市區域。由于大約90%的世界大城市坐落在水邊,我們需要找到新的方法處理好人工環境中水的問題。我們必須為氣候變化做準備。”
科恩·奧瑟斯的夢想并不限于漂浮屋,還包括漂浮公園、漂浮綠地、漂浮公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