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房地產泡沫正被通脹所充實

鉅亨網新聞中心


近日在南京某論壇,任志強再論房價,從市場供求、民眾遷徙權、稅收、GDP、人口等諸多方面論證中國房價不會降的觀點。看了相關報道,我發現任先生的大多數論據都經不起推敲,可我又不得不頹喪地承認,在當下中國,任先生的結論很可能是正確的。盡管理是歪理,但并不影響他得出正確的結論。

任先生稱,限購政策不是調控的好方法,無法改變房價繼續抬升的問題,“限購令”限制外地人購房,“這相當于剝奪了民眾的遷徙權利,無論是從一個城市搬到另一個城市,或是從農村搬到城市,都不允許了。”

看得出,任先生對房地產調控政策是不滿意的,因為不滿意,所以將房地產調控政策描黑成一項限制人民遷徙的苛政。可現實真的如此嗎?以北京為例,外地人只要有一年以上的完稅證明和社保記錄,就可以在北京買房,何談“剝奪民眾遷徙權利”?再看限購與房價的關系,限購當然能起到抑制房價的作用,在中國這樣貧富差距嚴重、資源嚴重不足的國家,限制購房不僅沒有錯,而且是一種必須。“限購令”針對的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山西煤老板、溫州炒房團這些純粹以投資投機為目的的購房者,是通過限制一小部分人的權利,來保證大多數人的利益。在當下,實行限購,房價仍難遏制,如果不限購,房價豈不是更要飛漲?

再看GDP和人口。任志強以中國人口要到2030年才出現頂峰為依據,認為只要中國GDP持續增長,一直到2030年中國房價都不會出現下跌趨勢,這種觀點過于絕對化。對于房價,除GDP和人口數量之外,還有大量因素可以對房價產生決定性影響,如:貨幣政策、社會穩定、政府調控以及房價自身上漲速度是否過快等等。比如,GDP和人口都在增長,可是如果房價上漲過快,達到極不合理的程度,該跌時,它一樣會跌,2008年的中國房價不是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嗎?那時的任先生不也是憂心如焚,奔走呼號要求政府救市嗎?為何彼時未見任先生談什么只要GDP增長、人口增長,房價就不會下降云云?難道任先生“中國房價在2030年前不會降”的高論在此時成立,在彼時就不成立了嗎?


至于中國房價不會降的觀點,我個人認為,在短時期內是正確的。“國十條”新政發布至今已有半年,之所以房價仍是易漲難遏,不是房地產調控政策本身有問題,而是因為政策的執行在一些地方遇到了“腸梗阻”,同時,貨幣政策創造的寬松宏觀環境及可能到來的通脹,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消化了中國的房地產泡沫。

地方政府和銀行為了各自利益消極執行房地產調控政策的種種表現,輿論早有充分討論,這里不再贅言。就貨幣政策而言,自今年2月中國開始進入負利率時期起,至今已經8個多月,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國際上美元貶值的大趨勢,在各領域引發共振,造成小麥、玉米、棉花、白糖等農產品和黃金、橡膠、銅、鋅等工業原料的集體大幅上漲。原來,中國房價與這些商品之間呈現出高得不合理的比價關系,可現在,隨著這些基礎商品的暴漲,中國的房價看起來已經不那么高了,與基礎商品之間的比價正在向合理區間靠攏,換句話說,中國房地產泡沫正在被通脹所充實,破滅的風險變得越來越小了。接下來,通脹預期的增強與貨幣能量的積累很可能形成相互促進的正向循環,造成物價節節攀升,住房作為稀缺資源,或許還會獲得更高的市場溢價,出現進一步價格上漲。在這種時候,中國房價和中國經濟的未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貨幣政策。如果任由通脹高漲,房價就還會漲,中國經濟的系統性風險也會成幾何級數積累;如果收緊貨幣政策,力度小了,無法消除通脹預期,力度大了,會使經濟硬著陸。也就是說,當前的貨幣政策根本就沒有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必須作出痛苦的取舍。相比之下,前者是飲鴆止渴的拖延戰術,矛盾集中暴發的時間雖然向后推遲了,但任由矛盾不斷積累,最后矛盾還是會暴發,而且更猛烈、破壞性更強;后者雖然在短期內會帶來痛苦的調整,使一系列積累的問題暴露出來,但它對中國經濟社會長遠健康發展是有利的,可是,現在還沒有出現這種調整的跡象。

所以,短時間內,房價不會跌,任志強會繼續正確,盡管他所講的道理大多是錯誤的。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