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夢高欄港 打造珠海走向世界的引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9-16 09:53
去年年初,國務院通過了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強調珠海要成為珠江西岸交通樞紐與核心城市,同時加快建設珠海高欄港工業區,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和發展帶動能力。而更早前,珠海市政府提出了“以港立市”發展戰略。
在該戰略提出兩年后,作為珠海最早的上市公司,昔日的粵富華(000507)變身今日的珠海港。高度契合的背后,是公司在更名的同時,旗下大部分主業都與港口息息相關,正因為如此,其邁向“一流的港口物流運營商、港口物流地產綜合開發商及電力能源投資商”的步伐堅實而有底氣。作為公司董事局主席的楊潤貴,自2008年12月上任起,就不遺余力推動著公司主業向港口物流、港口服務業方面轉型。在他看來,這期間公司產業進行的一系列“加減法”,既關乎公司未來發展,也是對公司管理層智慧及執行力的考量。在此基礎上,珠海港的發展之路才剛剛開始。
證券時報記者:珠三角地區港口密集,且不乏世界級港口,珠海卻是在兩年前提出“以港立市”,您如何看待這一戰略的意義?
楊潤貴:珠海作為經濟特區走過了30年發展歷史,但此前城市定位一直不是很清晰,城市發展走了些彎路。直到2008年重新謀劃城市產業格局,明確提出了“以港立市”的發展戰略,并成立了港口管理局、珠海港集團,與高欄港區形成三駕馬車一起聯動的格局,把全市港、航資源統一集中到珠海港集團,以“三駕馬車”全力推進港口戰略實施。這是第一次將港口建設提升至戰略高度,將城市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而這一戰略的具體承擔主體就是珠海港。
其實,這一優勢并非今天才有,早在1981年,珠海就開始建設九州港,1990年開始建設高欄港。九十年代初期,九州港吞吐量曾排全國前5位,后來卻因種種原因停滯不前。而與其同時起步的深圳鹽田港現在已經是世界級港口。
證券時報記者:與周邊其他港口相比,您認為珠海港的優勢體現在哪里?又該如何避免與周邊港口的競爭?
楊潤貴:珠海港最大的優勢在于既連接西江又靠近國際航道,具備大型集裝箱和大宗散貨船舶靠泊的優越條件。珠海港與沿江各港合作,將為西江流域各港口的發展和各沿江城市的物流系統提供了一個便捷、快速、高效的出海通道和選擇。國際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為珠海港定位把脈,提出差異化經營、錯位發展,把珠海港建設成為“一港兩中心一門戶”戰略,即打造高欄集裝箱干線港,建設華南大宗干散貨集散中心及區域物流中心,使其成為西江及南中國海走向世界的門戶。
珠三角雖然港口眾多,但深圳港以外貿集裝箱為主,廣州港以內貿集裝箱為主。隨著國家產業結構升級,以原材料為基礎的工業發展迅速,對大宗散貨需求迫切,因此珠海港將重點發展干散貨業務。另外,高欄港也有集裝箱業務,但主要定位于珠江口西岸,充分挖掘西江資源,拓展腹地,將業務延伸至廣西、云南及貴州等省份。
證券時報記者:“以港立市”戰略其實是圍繞高欄港進行部署,其建設一直受到關注,可否介紹下相關方面的情況?
楊潤貴:目前,高欄港已建成各類泊位35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5個,擁有珠三角地區最大的8萬噸級液體化工品碼頭和8萬噸級成品油碼頭,是全國最大的油氣化學品倉儲區之一。此外總投資22億元的兩個15萬噸干散貨碼頭已經動工,預計2011年建成,年通過能力可達3200萬噸,成為珠三角最大的深水碼頭;10萬噸煤炭碼頭等6個深水碼頭的擴建工程即將動工,并計劃在3年內建成。
根據規劃,未來5年,圍繞高欄港的總投資將達1300億元,屆時其港口吞吐量達到億噸以上,集裝箱吞吐量達到300-500萬標箱,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1500億元。
證券時報記者:轉型后的珠海港,業務仍由三部分組成,即港口物流、港口地產開發及電力能源投資,為什么會形成這樣一個架構?
楊潤貴:“以港立市”戰略實施,僅通過建設港口并不足以從根本上提升珠海港的樞紐地位,必須建立一個港口建設、生產經營和資本運作良性發展、相互支撐的體系和格局,才能從根本上打開高欄港建設和珠海港發展的新局面。
為此,珠海港在確立主業轉型戰略時,就確立了以下屬珠海港置業公司、珠海港物流公司及電力集團作為產業發展三大平臺,分工明確,互相支撐。珠海港置業以物流地產基礎設施及港城一體化的開發建設為主,目前開發項目包括“高欄港商業中心”和“倉儲物流”兩大項目;珠海港物流重點發展物流運輸、倉儲及其他物流服務,這兩個項目將立足港口城市帶來的相關產業發展;電力集團則集中精力發展與電力能源相關產業,是目前公司利潤的重要來源。由于在公司轉型初期,港口業務規模及利潤尚未形成,該業務板塊對公司的利潤支撐尤為重要。為此,公司將進一步加大綜合電力能源板塊方面的投資,運作上將逐步實現由投資參股向自主經營轉變,以保證公司在該產業領域發展中有更多主動權。目前,我們參股的項目主要有珠海電廠、金灣電廠10%的股權和烽火富華光電項目45%的股份,前者去年為公司貢獻上億元利潤。此外,去年底開工的高欄島風電場項目進展順利,該項目在上網電價提高、稅負降低等優惠政策的支持下,同樣有著穩定的收益預期,并有望成為該業務領域中新的利潤增長點。
證券時報記者:公司主業轉型,對人才方面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對此,公司有哪些舉措?
楊潤貴:概括來說就是“一手抓人才培養、一手抓人才引進”。一方面,通過打造一支進取、學習型的管理團隊,使其盡快熟悉新的業務,并成為港口方面的行家、專家;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引進不同層次的管理人才,從物流總監到相關專業的大學畢業生等。公司對此非常重視,接下來,我個人也會親自帶隊赴全國各地進行人才招聘、選拔,以期盡快建立同公司未來發展相適應的管理團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