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三項舉措確保“菜籃子”供應
鉅亨網新聞中心
針對部分城市蔬菜生產水平和組織化程度低,流通設施能力不足,部分大城市蔬菜自給率過低,蔬菜價格大起大落、農民“賣菜難”和居民“買菜貴”并存等問題,山東省出臺了三項舉措,以確保“菜籃子”市場繁榮穩定
據新華社9月13日報道,針對部分城市蔬菜生產水平和組織化程度低,流通設施能力不足,部分大城市蔬菜自給率過低,蔬菜價格大起大落、農民“賣菜難”和居民“買菜貴”并存等問題,山東省出臺了三項舉措,以確保“菜籃子”市場繁榮穩定。
目前,山東各地普遍加大了建立健全市場供應機制力度。青島市落實與河北、濰坊等蔬菜主產區的區域產銷合作協議,組織流通企業、批發市場和營銷大戶深入主產區落實貨源,加大外地貨源調入力度。煙臺市針對當前客家菜占全市蔬菜總供應量近八成的特點,指導幸福、黃務兩大蔬菜批發市場從濰坊壽光、海南等地調入客家菜,力爭在原有日上市量600多噸的基礎上實現新突破。泰安市建立了嚴格的有機菜地保護、占補平衡和補償機制,在制訂和完善城鄉總體規劃時留足菜地,實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嚴格執行菜地征占審批程序等。
山東還在創新現代農產品營銷模式上下工夫,各市積極組織大型連鎖超市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對接,讓國內消費者吃上與國外消費者一樣標準的農產品,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由出口保障向全民共享轉變。濟南、青島、威海、泰安市積極探索“超市+基地”“超市+農村流通合作組織”“超市+批發市場”等方式,開始了有機蔬菜與當地高端消費市場對接。壽光市健全農民合作組織體系,形成了統一購銷、統一管理式的洛城綠色食品基地模式等各種模式。目前,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330個,輻射帶動80%的村、20多萬農戶;各類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410家,80%的農戶進入了產業化經營體系。
此外,山東不斷采取措施優化市場經營環境。各市通過組織批發市場優質服務、減免費用等措施,積極吸納客菜入市。各市還加強“菜籃子工程配送車”標識管理,落實優先放行、減免費用、“三不”政策(不扣證、不卸載、不罰款)等扶持政策,鼓勵發展保鮮、冷鏈、封閉運輸,保障蔬菜運輸安全、暢通。
(鄒光連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