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生活

別爭了!人之初性本善根深蒂固 嬰兒半歲就能辨是非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已經爭論了千年,至今未能有一致的結論。然而,最近有研究人員進行實驗和測試後發現,寶寶在出生後 6 個月後,雖然只懂四腳爬爬,仍未會說話,但卻擁有正義感,喜歡善良的「好人」而厭惡「壞人」。

雖然很多心理學家及社會科學家都認為,人自出娘胎就仿如「一張白紙」,我們的道德觀是由父母及經驗塑造出來的,但一系列結果驚人的實驗在在挑戰這些看法,指出其實善與惡的分別早在人出生時就植根腦中。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任職於美國耶魯大學一個研究嬰兒道德觀多年的部門的布盧姆教授說:「越來越多證據顯示,人類其實打從生命開始,就有一套基本的道德觀。透過精心設計的實驗幫助,你會看到一個人即使在他出生首年,也有他的道德思想、道德判斷和道德感。有些善惡觀似乎是在骨子裡培養的。」

在其中一項研究中,耶魯大學的研究員邀來若干名 6 個月至 1 歲大的嬰兒看玩偶劇。劇中有一個色彩繽紛、外觀單純但貼上假眼的木製玩偶,正在嘗試爬上一個小山丘。有時這個玩偶會被另一個玩偶協助上山,另一個玩偶則會把它拉下山。

嬰兒們看過這個玩偶劇數次後,有人會向他們展示劇中的角色。結果發現嬰兒們明顯比較喜歡扮演「好人」的那個角色。

布盧姆對美國《紐約時報》說:「到了最後,我們發現 6-10 個月大的嬰兒,一面倒都喜歡好人多於壞人。這不是一股難以捉摸的統計趨勢;而是根本所有嬰兒都支持那個好人。」

另外兩個測試都得出同樣的道德觀。在其中一個測試,研究員讓嬰兒們看一齣戲劇。內容是一隻玩具狗嘗試打開一個箱子。一隻泰迪熊前來幫它打開蓋子,但另一隻泰迪熊就頑固地坐在箱子上,不讓玩具狗打開。在另一個測試,一隻玩偶貓與兩隻玩偶兔玩皮球。當貓把球推到一隻兔面前,這隻兔把球推回去。但另一隻玩偶兔則把得來的皮球拿走,然後跑開。在這兩項測試中, 5 個月大的嬰兒都喜歡好人多於壞人。好人就是指替人打開箱子那個,和把皮球推回去那個。

當 21 個月大的嬰兒進行同樣的測試,他們都有機會充當判官和評審--要麼獎玩偶吃小食,要麼拿走玩偶們的小食。結果發現,大部分嬰兒都會透過拿走小食來教訓「頑皮兔子」,其中一人甚至打這無賴的頭一下以示懲罰。

《大公報》指出,雖然這些研究似乎都在證明,道德觀植根於嬰兒的腦中,但有心理學家認為要小心下結論。

英國達勒姆大學的賴斯蘭德說:「一切都取決於誰在判定什麼是正常的。那隻泰迪熊之所以不准狗兒打開箱子,可能是因為箱子內有危險物品,它要阻止狗兒入內。這就像母親阻止孩子進入藏有有害物品的區域吧。」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