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預期演繹調結構大戲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8-07 11:03
上半年,散戶在不斷“猜底”中被深套;下半年,行情在不斷“猜頂”中被錯過。這是記者本周走訪證券營業部時,一位老股民對今年行情的總結。我們認為,雖然下半年行情不會如此一帆風順,但也不會就此結束。從一輪上漲行情的啟動、深化、延續三階段來看,目前A股正處在深化階段,而重組預期是行情深化的關鍵。
央企重組是行情啟動突破口
回顧本輪行情的啟動,與央企重組密切相關。
2010年是央企重組的關鍵性一年。根據國務院2006年發布的《關于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的指導意見》,到2010年央企數量將被調整至80—100家。數據顯示,國資委2003年成立時的196家央企,2009年降到129家,6年內先后有67家央企被重組,平均每年減少十來家。這意味著,2010年至少需要減少29家,而今年前7個月央企數量只減少4家,后5個月時間內,央企數量至少將減少25家。因此,央企整合必須提速,下半年是央企重組力度最大的半年。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6月3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促進企業兼并重組。會議決定,中央設立專項資金,支持中央企業兼并重組。緊接著,被稱為“中投2號”的國新資產管理公司也獲得了國務院批準,最快于8月掛牌。而在7月23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表示,以組建國新資產管理公司(即“中投二號”)為契機,今年要把央企調整到100家以內。
7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通知》要求,國資委牽頭制訂具體方案,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電力建設、石油天然氣、電信、國防科技工業等投資建設領域,以及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重組聯合和參與國有企業改革。
此外,今年是上海國資“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證券化率提升是其中的一個硬性指標。按照《上海市“十一五”國有資產調整和發展專項規劃》,到“十一五”期末時的2010年,上海國資至少將有30%以上的經營性資產集中到上市公司,以進一步提高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水平。如果按30%的下限推算,2010年仍將有超過200億元的國資必須通過各種方式實現上市。由于時間緊迫,上海加速推進國資重組成為首選。
由此可見,重組才是本輪行情啟動的突破口。7月以來,有50多只A股相繼發布重組相關公告,涉及交易金額達4000多億元。二級市場上,7月份兩市漲幅榜前20只個股中,有七成是重組概念股。在8月份的首個交易日,資產重組股再次受到市場的追捧。三環股份、強生控股兩家公司資產置換方案獲證監會并購重組委有條件通過,這兩家公司股票復牌后均“一字”漲停。可以說,重組板塊成為A股的8月開門紅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重組預期決定行情性質
我們曾明確指出,本輪行情性質不是超跌反彈那么簡單。懷疑本輪行情性質的人,總強調政策面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我們認為,調結構是今年宏觀政策的重中之重,目前調結構已由振興新興產業的單輪驅動,轉化為央企重組、國資整合與產業振興的雙輪驅動。
其一,重組體現調結構的大戰略。由于我國經濟結構正面臨轉型、產業結構正面臨升級,在調結構的大戰略下,政策要素、資源要素、資本要素均需要在各個經濟部門之間進行重新分配,新的主導產業需要進行重構。尤其是根據產業鏈或產業板塊進行重組,做大做強央企,正成為央企布局結構調整的一個主要思路。可以說,調結構已成為中國經濟、行業、公司以及資本市場下半年甚至未來幾年內都繞不開的核心主題,而主導產業的調結構與振興戰略新興產業同樣重要。
其二,重組符合全流通的大背景。預計到2010年底,A股市場流通股市值占比將達到90%左右,A股真正邁入全流通時代。在全流通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股東具有較強的做大做強的動力,因此,A股市場正在進入一個全流通驅使的市場化資產重組的黃金時代。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在全流通后的3至5年內,國內的上市公司將要完成從分拆上市到整體上市的轉換。這也意味著,整體上市和資產注入將成為下半年資本市場的最具影響的投資主題。
其三,通過重組實現“兩難”局面的大突破。在今年不斷增多的兩難問題中,最核心的是處理好保增長與調結構的關系。而重組既是調結構的利器,又是保增長的有效手段。
統計顯示,從2006至2009年上半年,共有123家上市公司進行了以促進產業整合,實現行業升級為目標的并購重組,交易金額達到8334億元。完成并購重組后上市公司凈利潤、總收入和總資產平均增長了1—3倍。數據還顯示,2009年央企數量由141家降至129家,而實現利潤達8151.2億元,同比還增長17.1%。今年上半年,央企利潤總額為5249.6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達到65%,已經超過了2007年同期的水平。由此可見,央企整合后其經濟地位不降反升。
下半年重組高潮將至
按國際市場經驗,并購重組浪潮往往出現在市場整體估值水平較低的時期,而目前A股市場整體估值恰恰處于歷史的低位。巴菲特的拍檔芒格也曾表示,從來沒見巴菲特按著計算器對一家企業進行估值,他自己也沒真正用過計算器做估值。芒格認為,大致的估值主要用于判斷下行的空間,定性的分析才是真正的利潤來源。從這個意義說,我們更看重產業資本增持和PE并購的覺醒。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市場化的并購從趨勢上看會越來越多,國資委要求央企抓住機遇,加快國內整合以及海外并購的步伐,其背后還隱藏著“做強央企藍籌”這一更為深遠的用意。而包括創業板在內,現在許多公司都在研究并購計劃,市場自發的沖動正一浪高過一浪。
需要提醒的是,以產業整合為目的的并購重組是一個企業優化資源配置的最高級資本運營手段,目前IPO的火爆以及PE的興起,從本質上說都是為未來并購市場的大繁榮打下基礎。換言之,并購重組浪潮足以產生一輪大級別的行情。
總體上,下半年國資委要求央企重組提速,至少25家央企需進行整合,地方國資也已紛紛加快調整結構、經濟轉型、提高資本證券化。在上市公司業績預計出現增幅放緩的情況下,資產重組可能帶來內生性增長的強大動力,成為資本市場的最重要亮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