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掛牌上海航運產業基金上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6-07 10:07
如無意外,籌備近兩年的上海航運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基金公司)將在6月中旬正式掛牌。作為落實上海 “兩個中心”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環節,計劃首期50億元規模的上海航運產業基金終于艱難起航。
上海航運產業基金籌備組負責人袁平對即將掛牌的基金公司充滿信心,6月3日他接受本報采訪時稱,基金公司計劃在掛牌后9個月內完成首期資金募集。
據悉,基金公司成立后不久將申請向國家發改委備案。
不過,基金公司的成立難以改變產業基金的募資困境。知情人士表示,從籌備之初就同時納入計劃的基金募集工作一直進展不順,基金首期50億元募集資金的最終來源很可能主要是四家股東的“自掏腰包”。
對于這只受到上海市政府高度關注的產業基金籌備以來所遭遇到的一系列難題,上海市發改委的一位內部人士透露說,項目儲備的不足以及股東之間的分歧可能是主要的問題。
艱難籌備
“目前我們在市工商局的查名完成預核準手續,基金公司定名為‘上海航運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航運產業基金籌備組的一位人士近日告訴本報,只要各方股東驗資到位就可辦理注冊,“時間大概就是6月中旬,最快可能是在9日掛牌”。
據悉,基金公司注冊資金為2億元,首期繳付1億元,股東分別是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際集團)下屬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下稱國資公司)、國泰君安證券下屬國泰君安創新投資公司、中國海運集團下屬中海集團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海投資)及虹口區政府下屬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下稱虹口國資公司),出資比例為3∶3∶3∶1。
另外,股東方派駐基金公司的董事會成員比例除職工董事之外為2∶2∶2∶1,董事長可能由國際集團副總經理楊德紅兼任,而總經理由國泰君安推薦并由董事會聘任,不過目前已基本確定由袁平出任總經理。
事實上,這家基金公司從發起籌備到將要成立,已經走過了近兩年的歷程。
2008年8月,浦發銀行和中國海運集團聯名向上海市委市政府上報了 《關于設立上海航運產業基金的建議》以及《上海航運產業基金設立方案(建議稿)》,提出由上海國際集團和中國海運集團作為共同發起人,浦發銀行作為托管人和財務顧問設立上海航運產業基金。
據悉,包括市委書記俞正聲、市長韓正及兩位分管副市長楊雄和屠光紹當時均作出了 “積極推動”的批示。隨即,國際集團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國海運集團成立了航運基金聯合工作組,具體負責發起籌備等相關事宜。
但據了解,籌備工作進展一直不順,到2009年12月之前,不僅設立方案幾經修改,就連投資主體都一直尚未完全明確。
“項目儲備的不足以及股東之間的分歧可能是主要的問題。”上述上海市發改委的人士指出,基金公司的參與各方在組建基金公司的思路上出現多次重大變化,導致了拖延,而股東之間的分歧主要是在資金募集的責任上。
“在最初的發起人協議中,有關于基金公司出資人原則上應分擔首期資金募集責任的條款。”上述人士稱,一直到今年1月18日虹口區政府召集航運基金第二次四方推進會議,才刪除了募資責任的條款。
根據了解,此次基金公司能夠在6月掛牌,籌備組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在虹口區政府的協調之下,最終促成各方股東簽署了“基金公司發起人協議”及公司章程。
2009年年底,由原國資公司資產經營部總經理、同時也是國泰君安董事的袁平掛帥的基金籌備組開始運作,而上海金融工委的官員告訴本報,此時袁平的編制已經轉入國泰君安。
募資難題
袁平對基金公司成立后的運作充滿信心,不過,他最大的難題是即將開始的資金募集。
據了解,今年2月起籌備組已經開始組建基金公司的管理團隊及基金運作的整體方案,其中包括潛在投資者的前期溝通和篩選、基礎項目庫的構建、基金托管銀行的確定等。
不過,“股東之間在資金募集責任上的巨大分歧還可能將影響接下來基金的運作。”知情人士告訴本報,“從目前情況來看,基金的首期募集可能還需要依靠股東出力,但股東方對此依然不滿。”
“最初提出異議的是中海集團。”一位基金籌備組成員回憶說,“當時中海集團參與發起基金的積極性主要來自于希望這只基金能夠投資于自己集團的項目,本身就有些融資的味道,因此要自掏腰包顯然不愿意。”
至于國資公司方面,一位國資公司內部人士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目前的財務狀況并不寬松,之前由于整合的需要已經被劃走了大量資產,而由于不能以銀行貸款參與產業基金,考慮到資本補充機制等因素,如果完全市場化自主選擇,參與這個基金有些不合適。”
據悉,國資公司相關部門也向國際集團表示了自己的謹慎態度,甚至建議“慎重研究,暫不介入”。而國資公司總裁辦公室副主任蘇立也不愿意談論此事,只對本報表示 “這些情況目前還不知道是否可以對外披露”。
據了解,目前國資公司已經在準備出售手中的一些金融資產,以應對船運產業基金的募資責任。
另外,作為負責基金管理的國泰君安由于有比較雄厚的投行及資產管理部門,因此自身對資金募集還是有一定的把握。而由于虹口國資入股的比例本來就不高,且區政府十分希望基金落戶虹口,因此虹口國資公司即使最終按出資比例承擔數億元的首期資金募集也會認可。
對于基金的募集,袁平稱:“雖然關于出資人募資責任的條款最后刪除了,不過股東可能依然會按照一定比例負責募集資金,再通過私募形式募集一些。”
不過,袁平沒有說明股東具體需要承擔多少比例的募資責任,但據本報了解,50億元的首期募集資金可能由股東負責的要遠遠多過對外募集。
項目之困
知情者表示,實際上資金募集遭遇難題的主要根源在于項目儲備的不足。
據媒體報道,在天津成立的中國第一只船舶產業投資基金——中船產業投資基金在設立之初就已經有50多億元的項目儲備,這些項目不僅已經擁有了合同和租約,并且收益也已明晰。
上海船運產業基金的情況則沒有這么樂觀。上述知情者透露說,基金目前比較成熟的項目儲備十分稀少,這也使得基金籌備組前期與潛在投資者的溝通并不順利。
對于基金目前的項目儲備情況,袁平則表示:“我們還在對潛在的項目進行研究,基金的投向不僅僅限定在上海,也不會單純依靠作為股東之一的中海集團。”
據了解,上海航運產業基金最初定位于專業投資于航運產業鏈相關項目,以填補上海航運領域股權投資基金的空白,引導社會金融資源配置于航運產業,加強航運資源的聚集與整合,同時也是為了落實上海 “兩個中心建設”的推進工作。
然而上述知情者表示,雖然有市府的高度重視,但市場化的運作確是管理部門給基金定的運營原則,因此項目需要基金公司的管理團隊甚至股東方去尋找資源,但目前似乎碰上了不少難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