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生意社地煉巨頭東明石化資金承壓 流動負債占比超80%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1-20 13:58


作為地煉大省,山東地煉企業的財務情況卻較少為外界所知,不過,山東東明石化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東明石化”)的一項銀行間市場募資,給公眾管中窺豹的機會。

經濟導報記者獲悉,地煉巨頭東明石化11日以8.50%的票面利率發行了366天短期融資券,募資6億元,用于補充旗下公司采購原油的營運資金。而募資說明書顯示,東明石化近幾年資產負債率逐年提高,流動負債占總負債之比頻超80%,而未來兩年近30億元的投資中,65%需要從外部借款,資金壓力日益凸顯。

“山東地煉企業都有擴大產能的沖動。”分析師19日對導報記者表示,擴產是大勢所趨,同時企業不得不承受由此產生的日益沉重的財務壓力。

負債率逐年攀升


東明石化披露,由于公司新項目投產、產能增加,2011年需增加采購原油約150萬噸,按目前價格,約需總采購資金80億元,依公司目前原料周轉情況匡算,新增流動資金占用在6.5億元左右。因此東明石化擬將本次短期融資券募集資金6億元全部用于補充子公司東明潤邦化工有限公司的營運資金。

導報記者注意到,盡管東明石化經營不俗,僅2011年上半年就實現營業收入98.48億元,綜合毛利率達5.26%,凈利潤1.29億元,但公司近年來逐步攀升的負債率、不斷減少的現金流和不盡合理的負債結構,還是給企業造成不小的壓力。

數據顯示,東明石化2008年-2011年6月30日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8.92%、59.11%、56.15%和61.63%,相應的公司財務費用也不斷增長,分別達到1.69億元、1.81億元、2.22億元和1.36億元。東明石化也坦言,“資產負債率波動中有所提高,有可能減弱其綜合償債能力。”

在所有負債中,東明石化同期的流動負債分別為19.7億元、36.55億元、38.1億元和45.96億元,流動負債占全部負債之比分別為78.02%、85.78%、86.69%和80.32%,這其中短期銀行借款分別為15.6億元、25.59億元、30.24億元和27.73億元,負債結構不合理現象突出。

更讓人擔心的是,東明石化的現金流波動較大,近一年半還顯示為負數。據披露,東明石化2008年-2011年6月30日的現金流凈增加額分別為5.37億元、7.21億元、-4.48億元和-3.06億元,其中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分別為10.71億元、2.81億元、-2.7億元和1.53億元。

東明石化對此解釋為,自2009年初以來,原油價格一直處于上升趨勢,導致公司原料采購支出增加,同時,由于成品油價格受國家調控,其增幅遠低于原料油價格增幅,使公司經營現金凈流入減少;同時公司在原油價格上漲的趨勢下,為節約原料成本并保證原料供應,加大了對原料油的采購和儲備,致使預付賬款和存貨都大幅增加,導致凈現金流減少。

“地煉企業只要有油源,生產經營還是賺錢的。”王良說。

不過,東明石化也承認,凈現金流減少會對公司經營周轉和償還債務造成困難,公司面臨現金流下降導致的經營周轉和償債風險。

未來還需大手筆借款

導報記者了解到,東明石化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經達到600萬噸/年,約占全國煉油能力的1.2%,占山東地方煉油能力的10%,為山東乃至國內最大的地方煉油企業。2011年,公司經營目標是計劃加工原料油350萬噸,實現營業收入220億元,實現利稅18億元。

盡管經營能力不錯,但其對資金的需求同樣迫切。導報記者注意到,東明石化此次融資券注冊金額高達12億元,這意味著在此次融資6億元之后,其未來還能再融6億元。不過,相比東明石化龐大的資金需求,僅憑短融券并不足以滿足其投資需要。

據了解,東明石化2011年-2013年有兩項投資計劃,分別為總投資4.49億元的鐵路專用線擴能改造和總投資30億元的300萬噸/年重質油綜合利用項目。

投資計劃表顯示,2012年鐵路擴能改造項目需投資2億元,其中自有資金和借款各占一半;而300萬噸/年重質油綜合利用項目年內需投資14億元,其中9.5億元需要借款,2013年需投資的10億元中,仍有6.5億元需要借款解決。

東明石化披露稱,300萬噸/年重質油綜合利用工程包括200萬噸/年汽柴油加氫精制裝置、180萬噸/年原料加氫處理裝置、150萬噸/年FDFCC裝置、35萬噸/年氣體分餾裝置、160萬噸/年延遲焦化裝置、120萬噸/年焦化汽柴油加氫精制裝置、7萬方/小時干氣制氫裝置和7萬噸/年硫磺回收裝置,配套建設罐區、循環水場和污水處理等公用工程。項目建成投產后,年均銷售收入為232.58億元,年均利潤總額為13.58億元,年均所得稅后利潤10.18億元。

按照東明石化2010年-2020年十年發展規劃,到“十二五”中期,東明石化要達到新增項目建設投資8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500億元、利稅50億元的戰略目標,形成50萬噸/年氯堿化工、100萬噸/年煤化工、1000萬噸/年煉油的產業規模,資金需求可想而知。

“國家在逐漸淘汰200萬噸/年常減壓以下的落后產能,并且由PM2.5引發的煉化產業鏈升級也是大勢所趨。”王良表示,再加上央企收編及企業自身兼并需要,地煉企業升級裝置、擴產已不可避免,由此產生的財務壓力只能克服。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