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原因讓夏普最終點頭下嫁鴻海?日媒:關鍵就在錢
鉅亨網李家如 綜合外電 2016-02-25 17:00
(圖:AFP)
夏普 (6753-JP) 經過兩天臨時董事會討論,終於宣布接受鴻海 (2317-TW) 提出總額 6600 億日元重建方案。日本媒體分析,夏普最終願意點頭下嫁鴻海,最重要關鍵還是在「錢」。
起初在避免技術外流的考量下,傳出夏普高層原先較屬意出資僅 3000 億日元的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 (INCJ),直到鴻海一舉將金額大舉加碼至 6600 億日元,讓夏普內部董事傳出要求高層重新考慮鴻海方案的聲浪,市場氛圍開始轉向,夏普與鴻海更展開一連串密切磋商。
僅管 INCJ 事後將援助金額加碼到 1 兆日圓搶親,當中卻要求夏普主要往來的瑞穗銀行與三菱東京 UFJ 銀行提供消除優先股等最大 3500 億日元條件,反觀不要求銀行放棄債權的鴻海,更提出斥資約 1000 億日元收購主要交易銀行持有的優先股,這對銀行而言頗爲有利,讓夏普主要交易銀行轉向力挺鴻海。
日本共同社報導,鴻海方案中包括注資約 5000 億日元和收購主力交易銀行持有的優先股等,支援總額將達到約 6600 億日元。此外,不要求進一步的資金支援。
日經中文網報導,除了 6600 億日元的條件,鴻海更同意提早支付 1000 億日元的保證金,努力消除夏普內部擔憂。參與本次談判的夏普高層更在今年 2 月陸續透露,若鴻海不提供資金保證,就無法推進後續對話。
讓夏普這麼沒有安全感的主要原因,在於雙方曾在 2012 年就夏普接受鴻海約 10% 的出資達成協定,鴻海後續卻以夏普股價下跌為由,並未履行協議,也讓今年 2 月中夏普高層前來台灣與鴻海交涉時,堅持在磋商中要求「若收購確定,鴻海需支付 1000 億日元保證金」。
先前因虧損而無法按計畫投資,以加強技術和生產體制的夏普,最大憂慮就是怕被中國液晶面板業者迎頭趕上,如今獲得鴻海資金後,已預計砸下 2000 億日元資金研發 OLED 面板,並計畫於 2018 年量產。
當然,這筆交易讓鴻海願意砸大錢、迄而不捨追求,勢必有其關鍵的重要性。《Economic Times》報導,香港券商 Parry International Trading 董事總經理 Gavin Parry 分析,身為蘋果供應商的夏普,具備可與三星匹敵的元件技術,當鴻海將夏普納入麾下後,代表鴻海可幫助蘋果擺脫對三星的依賴,更能讓鴻海與蘋果談判時,具備更大的議價能力。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