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解禁有爭議 食不安標示難
鉅亨網新聞中心
瘦肉精解禁有爭議 食不安標示難 (蕭照平報導)
瘦肉精要不要開放?總統馬英九沒把話說死。馬總統說,國內民眾還有疑慮,強調政府沒有預設立場,也沒有時間表,希望透過部會尋求民間共識。
『我的態度是一樣的,就是說國內目前民眾對瘦肉精還有疑慮,因此必須要做好跟民眾溝通工作,我跟薄瑞光是這樣講的,我跟更早的美方觀選團也是這樣講的。因此,我們本身並沒有預設立場,也沒有定出時間表,我說新內閣農委會主委換人了,將來農委會結合經濟部、衛生署跟相關單位,來尋求民間共識。這問題必須要經過這樣過程,才能讓大家都了解,根據科學、根據經驗、也根據我們對這些問題的了解來做出決定,因此,我並沒有就實質上如何處理做任何指示』
為了尋求民間共識,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近來拋出相關說法,他說過去的研究,都沒有因為俗稱「培林」的「萊克多巴胺」有中毒的報告。
『萊克多巴胺依照飼料添加物用途來使用,十幾年來相關研究報告並沒有家畜中毒,或消費者因為食用家畜肉品而造成人體中毒的報告』
陳保基也說,世界上也有其他國家開放使用,強調培林的危害程度是非常非常低。
『它可以有世界上26個國家開放給豬使用,它的危害是非常非常非常的低,如果你沒有按照國際規範的話,非常難跟其它國家打交道』
雖然行政部門再三強調「不預設立場」還要再行研議,但農委會近來的說法,似乎是想用證據告訴民眾,「培林」是安全性最高的瘦肉精。
甚至,為了多一道安心的把關程序,農委會還考慮比照「香菸模式」,要在進口的美牛上,標明產地、殘留量、建議每日安全攝取量跟警語,由民眾自行決定是否購買,讓市場機制決定美牛進口量。
不過,民間團體對於「培林」的安全性以及「香菸模式」的市場機制,都持保留態度。
台大獸醫專門學院院長周晉澄表示,雖然「培林」是安全性相對比較高的瘦肉精,但他強調「風險低不代表零風險」。
『不是沒有風險,如果一直講說沒有風險完全安全這樣不對。只是說它是有增加額外健康風險,只是說這額外風險是大是小、是不是可以接受,所以我說它不是零風險,是少量殘留對一般健康族群的風險是很小很低的』
周晉澄表示,即便風險很低,他也不願意承擔額外的飲食風險,他也說,培林的人體試驗報告並不完備,對於敏感體質的民眾來說,風險很難評估。
『他們這家藥廠生產的時候做了六個人的實驗,只是在藥品上市之前的前測,根本還沒到正式的測試,那用了六個人,其中有一個本身有心悸問題就逃了,所以只有五個人完成試驗,當然還有其他數據資料,這在人類資料上相當不足,用這來評判可能也不夠,這也是歐盟相當有意見的地方。這裡面我們需要考慮的,剛剛是談到一般健康族群,那有沒有敏感的特殊族群呢?這就是要考慮的,但這資料沒有,我覺得是需要小心評估』
主婦聯盟理事主席黃淑德話說得更直接,她說,現在對什麼人會影響健康的風險報告,幾乎是付之闕如。
『健康人吃沒有問題,那是什麼樣的人,可能有什麼樣的風險,這部份好像還沒看到論述』
也就是說,培林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目前還沒有權威性的研究報告,所以從食品安全的論點上,各種說法莫衷一是。
而讓市場機制運作的方式,民間團體更表示期期以為不可。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張智剛就說,現在國內全面禁止培林的情況下,都還會抽檢出有培林的肉品,如果一旦解禁,可能就會有超標的疑慮,連帶影響飲食安全。
『那將來如果說有個容許量後,是不是就有可能超量,那如果超量沒有檢測出來,那民眾就會不知不覺吃到超量的東西,我們有很多高危險群的人也許是不宜吃到這些東西,不是說只有多少容許量的問題』
養豬協會副理事長林秋桂表示,從國人消費肉品的習慣來看,認為「香菸模式」在傳統市場根本做不到。
『瘦肉精解禁的問題是非同小可,台灣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大不同,一般消費者很少去超市買肉品,大部分是去傳統市場豬販那買,買豬肉有辦法區分這塊有沒有瘦肉精嗎?、含量又是多少?,國人沒有辦法分辨』
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也有相同的看法。
『我們一般人去菜市場買東西,都沒有辦法區辨這一塊肉是國外進口還是台灣自己本地生產製造的』
也就是說,民眾對「培林」有「食品安全」以及實務上難以「落實肉品標示」的疑慮。因此,瘦肉精要不要開放或是怎麼開放,都還是未定之天,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牛肉是新內閣上任後費解的大難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