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工業局:12吋晶圓開放登陸 有助爭取大陸商機 提升全球市占率

鉅亨網記者葉小慧 台北


經濟部長施顏祥確認將開放12吋晶圓登陸,遭立委痛批是把台灣產業連根拔起,關鍵技術將外流中國大陸,經濟部工業局今(30)日澄清指出,評估結果對國內無明顯不良影響,新進製造設備仍將管制輸陸,朝高階技術提升,反而有助擴大台灣業者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市占率。

台灣在2006年12月放寬准許赴大陸投資 8吋晶圓0.18微米製程技術,目前仍與國際同步,依國際瓦聖納協議管制先進半導體製造設備輸入大陸,台積電(2330-TW)、茂德(5387-TW)、力晶(5346-TW)等3家獲准赴大陸投資;此外,面板部分僅開放小尺寸面板後端製程,如切割、裂片及灌液晶製程。

經濟部評估,未來若進一步開放半導體產業登陸,對國內應無明顯不良影響,反而有助國內業者在半導體產業全球市占率提升。政府將與國際同步管制先進製造設備輸入大陸,避免對國內相關業者造成技術上的衝擊;且設備汰舊換新後,提升國內製程技術及投資擴充,將不致影響就業人口,反而促使需求增加。

工業局指出,未來台灣製造業持續朝高階技術提升,專注發展附加價值較高的製程技術服務,有必要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高階市場的開發及產能的建置,而將已轉趨成熟的製程技術前往大陸進行布局。


針對12吋晶圓開放登陸,工業局認為,除讓資源進行更有效率的運用,也能爭取到大陸新興而快速發展的IC設計產業的晶圓代工市場商機;而且,Intel(英特爾:INTC-US)的大連廠規劃在2010年開始量產,已對台灣晶圓製造業者造成壓力。

至於面板產業,工業局表示,台灣面板產業的技術掌握能力和日韓廠商相當,總體產能規模也具優勢,大陸布局是各國面板製造業者強化全球競爭力的一環,運用適當策略管理方式,開放業者布局大陸,可掌握市場先機。

工業局強調,政府將持續關注主要國家的開放步伐與廠商動向,動態檢討開放半導體及面板產業赴大陸投資的技術層次,持續推動國內業者積極在台灣投資下世代技術,以兼顧產業競爭力及國家經濟發展。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