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比爾·格羅斯:全球市場的"超自然"現象

鉅亨網新聞中心


太平洋(601099)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總監

比爾·格羅斯

我們關于曾經認為的新常態似乎正在開始變化。比如我們曾經認為,未來的世界將是一個鐘型細尾的分布狀態(即小概率事件繼續小概率),但現在看,整個市場的概率有可能變成一個“超級厚尾”的分布狀態,換句話說,那些曾經的小概率問題,貌似發生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資本市場上最昂貴的那句話“這次是不同的”,或許這次真的出現了。“異常”,“超自然”,還有“新常態”的說法正在席卷全市場,我的同事穆罕默德的新詞匯,在幾年內被廣泛接受。而目前的暫時性的靜默,或許可能是2012年一場“完美風暴”的開始。


對于“新常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和其他經濟學家的描述是西方經濟體將確認進入一個低增長,高失業率和全球經濟相對失衡的狀態。但現在,我們似乎更明確的開始發現,這個市場的概率與其也可能真該發生變化。地球上現在似乎有2個月亮而不是一個,令得金融市場的潮汐起落,出現了新的特征。

當新年鐘聲敲響,相信市場內的人士多數的直觀感受是——經濟相當嚴峻的預感,至少我是這么感覺的。金融市場的“舊常態”正在逝去,但依然值得回顧,“舊常態”始自于20世紀初,但真正確立則要等到1971年,當美國和世界央行正式拋棄和黃金掛鉤的貨幣制度,進入信用時代的那一刻,舊常態真正在全球經濟、市場中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標準的信用時代中,黃金這樣的硬通貨的短缺,導致了美元的強權,新的信用或普遍不再“錨”于硬通貨上,所有發達國家從1971年后,學會了使用信用擴張和擴大國家債務的方式避免蕭條、推動經濟增長和繁榮。

幾乎所有發達國家(甚至一些新興經濟體)都迷上了這個方法,用信用貨幣作為替代品來拉動經濟。過去的投資普遍是有形實物——工廠、設備和受過教育的勞動力。但現在,刺激經濟的最好工具是政府印刷的“紙”。如果沒有這么多貨幣,那么我們可以印刷他。把貨幣供應量提高、利率降低、甚至推動資產證券化,種種的方案出臺唯一的目的是穩定和刺激經濟,——不管副作用多大——直到不能再往前走。

這個終點就是雷曼事件。伴隨著后雷曼時代的到來。私人和主權信貸市場開始出現一種前所未有的趨勢。這種趨勢是,只有少數債權人和極少數國家可以享有低利率,對于信用的質疑將會持續存在于這個市場上,金融市場正在慢慢地趨向收縮,因為太多的經濟失衡,因為太少的信任。

對于大多數發達國家而言,2012年可能真的很迫近——在經濟層面。事實上,大量的去杠桿現象從2008就開始了。首先是美國和歐元區南部的外圍歐元區國家。其次是整個發達經濟體。信貸作為一個整體仍在縮減。現在看來,一個巨大的潮汐正在退去,歐洲央行通過一些操作,悄然執行著其過去從未做過的支持主權債券發行銀行的角色。意大利銀行由此獲得了其他發達國家的隱性保證,這是另一個龐氏騙局。

在這樣的操作下,全球經濟和信貸市場會繼續失衡,情況甚至不斷擴大。過去的經濟衰退和潛在的更高的通貨膨脹已經存在了3年的時間。在某種程度上,大多數主權債務的風險依舊,雖然他們現在被視為“信用”債券,但很快市場就會認識到這是一類“風險”債權,甚至可能導致私人債券市場和更多的銀行在未來被卷入。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