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微軟抨擊谷歌購物搜索服務:結果不可靠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9日上午消息,美國上周迎來聖誕購物季,微軟為了將更多的流量引向自家搜索引擎必應,對宿敵谷歌發起了新一輪攻擊,指責其購物搜索結果不可靠。

發動廣告攻勢


微軟在周三啟動了一個營銷攻勢,專門對谷歌搜索引擎中涉及購物結果的最新調整“挑刺”。谷歌新政策要求商家必須付費,才能夠在其專用購物搜索版款中顯示自己的品。

在最新廣告中,微軟指責谷歌此舉違背了其長久以來做出的承諾——即在互聯網上提供最值得信賴的搜索結果,即便營收減少也在所不惜。微軟由此提醒消費者,如果用戶在購物中依賴谷歌的搜索服務,將會面臨一定的風險。

微軟將會在NBC與CNN播出的電視廣告中發出這種信號,此外還會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與《華盛頓郵報》等主流報紙上登廣告傳遞類似信息。這種廣告還將出現在廣告牌和互聯網上,微軟為此還專門建了一個名為Scroogled.com的新網站。

作為全球最知名、最有權勢的兩家科技企業,微軟與谷歌長期關係不睦,而微軟此舉無疑會加劇雙方的緊張關係。谷歌在互聯網搜索領域佔據主導地位,微軟必應雖然排名第二,但與谷歌的差距非常大。

雖然微軟Office辦公套件與Windows作業系統仍是PC生態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但由於谷歌推出的基於Web的服務和Android作業系統大獲成功,微軟軟件系統和PC的重要性遭到削弱。

不付費不顯示

在谷歌購物搜索中,將品信息列入其主資料庫仍然是免費的。如果指定特定品搜索,比如電腦,未付費商戶的品信息也會包涵在結果中。不過,如果用戶點擊專用購物搜索板塊,上面顯示的只有付費商戶的品。谷歌的這個板塊專門為用戶提供比價服務,並展示商家的其他服務信息,如是否免費送貨。此處的搜素結果僅限付費商家。

換言之,一些網站的信息如果不付費就沒法顯示,比如網絡零售商亞馬遜的信息。目前,亞馬遜只是偶爾向谷歌付費,使其銷售的部分商品出現在購物搜索板塊中。但亞馬遜旗下網站Zappos更願意付費讓自己的商品出現在這個板塊中。

谷歌對此辯解稱,收費方式可以鼓勵商家提供更全面、更準確的所售商品信息。谷歌CEO拉裡·佩奇(Larry Page)上個月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表示:“我認為用戶會看到明晰的品信息、購買方式,讓他們在此獲得良好的體驗。”

谷歌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商家對新的購物搜索服務的反饋良好,它對此感到滿意,而參與這項服務的商家達到10萬。與微軟一樣,谷歌也會對特定關鍵詞搜索觸發的廣告收費,這類廣告會顯示在搜索結果右側或頂部,通常以彩色字型標注,但在谷歌購物搜索板塊中,則沒有這種明確的標識。

遭遇反壟斷調查

自1998年創立以來,谷歌一直試圖樹立一種良好的企業形象,同時嘲諷微軟是“無情的帝國”。但在谷歌成為互聯網的主要入口,尤其是一個運轉良好的賺錢機器以后,這家公司便不再像以前那樣受歡迎。

隨谷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美國和歐洲的監管機構開始對其展開了反壟斷調查,以確定其是否利用市場主導地位打壓競爭對手,在搜索結果中優先顯示自家其他服務。微軟曾在10多年前遭遇反壟斷調查,它也是敦促監管部門對谷歌展開調查的公司之一。

微軟此次直指谷歌的痛處,抨擊它違背了當初的承諾。從今年10月中旬開始,谷歌僅向付費商家開放其購物搜索服務,鑒於利潤豐厚的美國聖誕購物季即將到來,外界對谷歌此舉並不感到意外。商家付費多少也會影響他們在谷歌購物搜索結果中的排名,盡管谷歌表示依舊會將用戶查詢最多的內容放在最前面。

谷歌會在購物搜索結果頁面底部的附屬細則中公佈具體收費情況。如果用戶點擊了這個頁面最上面的連結,也會跳出提醒信息,上面的標題為“為什麼是這些品?”但上面列出的內容完全沒有亞馬遜等網站的信息,而亞馬遜提供的一部分優惠商品往往是互聯網上性價比最高的。

與“不作惡”相悖

谷歌兩位創始人賽吉·布林(Sergey Brin)和佩奇曾經是理想主義者,一度反對金錢對搜索排名的干擾。但如今谷歌的戰略發生了重大轉變,而付費決定搜索排名正是這種轉變的主要組成部分。

布林與佩奇曾在學術刊物上撰文專門討論過此種問題。在2004年公司上市前夕,他們二人還在致潛在投資者的件中再次深入討論了這一話題,提出了谷歌“不作惡”的企業信條。布林與佩奇在信中寫到,“我們的搜索結果是最好的。它們客觀、一視同仁,我們不對搜索結果收費。”

微軟稱,谷歌的新模式正在傷害用戶利益,因為許多人可能從未意識到購物搜索結果是花錢買來的。必應首席營銷官麥克·尼科爾斯(Mike Nichols)說:“我們希望讓消費者知道,與谷歌曾經追求的目標相比,我們才始終堅持‘乾淨’的搜索引擎的‘DNA’元素。我們排名的依據是結果與用戶的相關程度,而不是別人向我們交了多少錢。”

重大戰略轉變

自谷歌創立以來,互聯網搜索專家丹尼·蘇利文(Danny Sullivan)一直在關注這家公司的動向。他認為微軟如今捅破了一層窗戶紙:“谷歌是咎由自取。我對這一問題迄今沒有太受關注吃驚不已,因為這意味谷歌的戰略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蘇利文如今是SearchEngineLand.com網站的編輯。

但是,蘇利文認為必應的購物搜索結果也並非“白玉無瑕”。他以必應與Shopping.com的合作為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Shopping.com同樣要求商家,品要想出現在他們的搜索結果中,就必須付費。這家網站的部分數據會被進入必應的購物搜索板塊。如果用戶通過必應購買了商家的品,那麼商家就會向Shopping.com付費,而微軟也能獲得分成。

必應高管斯特凡·威茲(Stefan Weitz)對此予以承認,但他辯稱必應購物搜索板塊中大部分內容都未付費。威茲說,蘇利文透露的情況確是事實,即便必應目前並不接受新商家的付費登記。這些商家要想讓自己的品出現在必應購物搜索結果中,唯一的辦法就是注冊使用Shopping.com提供的收費服務。

威茲稱,在聖誕購物季結束以后,必應的購物搜索板塊會再次免費收錄新商家。蘇利文表示,和谷歌一樣,微軟同樣在有關付費購物搜索的問題上遮遮掩掩。他認為微軟這種態度會影響必應“反谷歌”廣告的效果。(揚帆)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