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英特爾總裁歐德寧:已開始投產32nm微處理器 22nm製程也有所進展

鉅亨網記者蔡宗憲 台北


英特爾(INTC-US;Intel)總裁暨執行長歐德寧(Paul Otellini)首度展示以22奈米(nm)製程技術所製作的晶圓,並表示,摩爾定律在英特爾顯得生氣蓬勃,英特爾已開始投產全球第1個32nm微處理器,是第1顆將繪圖功能與CPU整合的高效能處理器。

歐德寧指出,22nm製程技術的開發上已有所進展,目前已製作出可運作的晶片,該22nm測試晶片上還同時包括了將被運用在未來英特爾微處理器上的SRAM記憶體與邏輯線路。

歐德寧表示,在英特爾,摩爾定律顯得生氣蓬勃,英特爾已開始投產全世界第一個32nm微處理器,這是第1顆將繪圖功能與CPU整合的高效能處理器,同時,在開發22nm製程技術上也有所進展,製作出可運作的晶片,以推動效能與功能更為強大的處理器進入投產階段。

英特爾的32nm製程現已獲得認證,英特爾並開始製造Westmere處理器晶圓,預計於今年第4季量產,之後,英特爾將推出新一代微架構Sandy Bridge,透過該微架構,第6代的繪圖核心與處理器核心將整合至同一晶粒上,並包括AVX指令,支援浮點(floating point)、媒體(media)和處理器密集應用軟體(processor intensive software)。


歐德寧認為,英特爾以Core和Atom為基礎的處理器,已激發前所未見的興趣和機會,以此動能為基礎,英特爾致力提供人們跨運算裝置、無縫隙(seamless)的上網體驗,此計畫將鼓勵軟體應用程式開發者,在Windows和Moblin裝置上執行,並將它們的涵蓋範疇延伸至更多裝置與消費者身上。

另外,英特爾Atom開發者計畫(Intel Atom Developer Program)為獨立軟體供應商(ISVs)和軟體開發業者提供了架構,可針對小筆電與其他以Intel Atom處理器為基礎的產品製作和銷售應用程式。

為了提供更多的跨平台應用程式,Atom開發者計畫將支援多種作業系統和執行時間環境 (run-time environment),執行時間環境可使開發業者以單一程式碼為基礎,不需大幅改寫程式即能支援各種裝置平台,可降低成本與縮短上市時間。

英特爾正與小筆電廠如宏碁(2353-TW)和華碩(2357-TW)等合作,建立起銷售已獲認證之應用程式的應用商店(application storefronts)。

在嵌入式市場方面,Atom處理器正將技術帶入新的領域,包括醫院病患監控、航太電子到音響系統,目前關於嵌入式Atom設計開發機型已達460種,其中包括了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的設計,該設計提供多種音響與車用資訊娛樂產品,以Atom核心為基礎的新型車用電子裝置,可支援完整的上網功能、3D導航、鮮明繪圖和高速無線網路能力。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