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金融創新艱難重啟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經濟觀察報)


8月13日,銀監會發佈《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以下簡稱 《試點辦法》),啟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審批工作。

對此,經濟學家、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表示,儘管來晚了些,但這依然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這表示中國政府並沒有因為美國出現次貸危機而停止金融創新。

消費金融啟動

所謂消費金融是指向各階層消費者提供消費貸款的現代金融服務方式。銀監會試點的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就是要向消費者發放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或一般用途個人消費貸款。


在國際上,專業消費金融公司和傳統的商業銀行都是現代消費金融業務的兩大提供商。但兩者在目標客戶、分銷渠道、提供的產品以及風險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

國際上,商業銀行的個人銀行服務分銷渠道依附於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主要提供住房抵押貸款、汽車抵押貸款、信用卡業務以及有抵押有擔保的現金貸款業務,其風險管理較多地依靠抵押和擔保。

而專業消費金融公司更多的是為未充分享受到金融服務的大眾和低端消費者提供商業銀行金融服務之外的各種便利服務,分銷網絡可以覆蓋自身分支機構、耐用消費品銷售點、郵局網點等,提供的產品包括POS銷售終端貸款、信用現金貸款等,其風險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先進的客戶評分系統、針對不同風險客戶的差異化審核流程以及多樣化的催收方式。

「簡單講,消費金融公司關注的是收入更低、更希望改善生活質量的年輕人,讓他們獲得更多消費的機會。專業消費金融公司是傳統商業銀行的重要補充之一。」一位銀監會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瞭解到,目前的金融體系本身對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的金融支持非常有限,銀行往往需要等待他們成長為合格的客戶甚至貴賓客戶,才會主動提供服務。

例如,對於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和年輕家庭,信用卡的額度可能較低,不足以支持他們購買心儀的電器、電子產品或滿足旅遊、裝修的需求。

但這些年輕人未來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他們可選擇向消費金融公司申請消費貸款。並且,在購買耐用消費品時可即時獲得信貸支持,不像信用卡在申請到領卡間有一段等候期。消費金融公司發放的消費貸款專款專用,避免了信用卡面臨的丟失、被盜用等風險。

與商業銀行相比,專業消費金融公司具有單筆授信額度小 (一般在幾千元到幾萬元之間)、審批速度快(通常1小時內決策)、無需抵押擔保、服務方式靈活 (服務時間常常延長到下班後或週末)等獨特優勢。

為了控制風險,銀監會規定,消費金融公司向個人發放消費貸款的餘額不得超過借款人月收入的5倍、不吸收公眾存款,在設立初期的資金來源主要為資本金,在規模擴大後可以申請發債或向銀行借款。

此外,銀監會設定了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和一般用途個人消費貸款兩個品種的業務。

《試點辦法》規定了只有已取得過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的信譽良好的老客戶才可得到一般用途個人消費貸款。消費金融公司在試點階段的業務不涉及房地產貸款和汽車貸款。

另外,為解決消費金融公司的資金來源問題,業務範圍中還包括從事同業拆借、向金融機構借款、辦理信貸資產轉讓,以及經批准發行金融債券等業務。

記者瞭解到,銀監會相關人士表示,由於消費金融公司在中國屬於新生事物,有關監管法規需逐步完善,且中國個人信用體系仍在不斷完善,因此,對於此類機構宜採取先試點、後逐步放開的方式。國務院已同意銀監會先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四地各批准一家機構進行試點,以積累經驗,成功後再進行推廣。

推動金融創新

實際上,因為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全球的金融創新都停滯了腳步,陷入了反思中。

一位學者寫道,次貸危機給美國經濟更是給全球經濟蒙上陰霾。追根溯源,過於激進的金融創新是此次金融危機的重要動因。近年來,在全球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隨著金融市場的深化,中國國內加快金融創新的呼聲也漸高,此時的全球次級債危機無疑給中國敲響了警鐘。……如何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開展金融創新?如何在創新和風險控制之間尋找平衡之道?

隨著國內理財產品出現了各種各樣零收益、損失本金甚至欺詐銷售的情況,監管層對於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也頻頻警示,甚至要將銀行理財與資本市場分隔開來,以防止資本市場風險衝擊方興未艾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

與此同時,原本去年年底已經上報國務院的存款保險制度也放緩了。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主要是因為雷曼兄弟破產後,全球的金融體系突然面臨極大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穩住信心,很多國家都對金融機構恢復了全面隱形擔保。如果我們此時推出存款保險,就會反而導致老百姓對我們銀行業信心的一種喪失。因此,這項改革就放緩了。

「儘管如此,從最近的一些跡象來看,隨著全球金融系統的逐步穩定,金融創新工作又逐漸重啟,尤其是中國的金融體系,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需要在中小企業融資、農業融資以及消費金融等諸多方面進行體制改革。」一位學者指出。

一位接近人民銀行的人士也向記者確認,近一段時間,儘管金融危機和經濟的蕭條可能距離結束還為時尚早,但現在大家普遍認為金融體系的危險已經告一段落了,因此人民銀行也考慮重新啟動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工作。

就在最近幾天,銀監會向國務院上報了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2009年-2011年總體工作安排》。其中提出未來三年全國將再設立約1300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其中,村鎮銀行1027家,貸款公司106家,農村資金互助社161家。

銀監會人士介紹,這些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有助於解決農村金融失血的難題,有助於提高農村人口就業和致富的水平。

為了適應金融創新的變革,已經有不少商業銀行升級自己的核心系統。

據媒體報道,從今年4月15日開始,中國銀行IT藍圖系統開發速度也將大大加快,正式進入集成測試(SIT)階段。

在實現全行系統統一之後,新產品新系統的推廣將得以提速,包括資金匯劃、信息採集速度也會大大提高,實現7×24小時的服務、T+0的交易清算、靈活的客戶現金管理等;數據的採集和加工也將更為便利,流程整合及風險把控能力都會得以提高,中國銀行經營管理的基礎將大大提升一步。

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董事長唐雙寧曾撰文寫道:某一天翻報紙,有一篇題為 《法德邁出泛歐高速鐵路第一步》的報道,是說法國和德國之間建成跨國高速鐵路,時速300公里,標誌著醞釀多年的泛歐高速鐵路夢想已經開始變為現實。這本身就是一種技術創新。火車從過去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再到電力機車,以及現在的磁懸浮列車,每個階段都沒有停止過創新。受這篇報道啟發,我認為,金融創新就如同列車一樣。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