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台渝產業發展戰略研討會 聚焦兩岸半導體、光電合作

鉅亨網記者魯袁淳 台北


重慶對外貿易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張西建率領30多名產業界人士抵台,今天展開「台渝產業發展戰略研討會」,希望進一步推動兩岸合作,聚焦台灣光電、半導體產業,此外,工商建研會也透露,今年11月,受到中國台辦的邀請,將率台灣團訪問北京、天津,為期7天6夜,主題還在規劃中,並預告明年初,天津的陸資採購團將來台參訪。

張西建表示,兩岸的合作有很大的互補空間,有機會一起打入國際市場,舉例來說,像是食品產業,台灣的魏氏產業和康師傅去年在中國的資產合計14億元,資本回報率是70%,而康師傅只是在台資企業200多家的其中一個,近10年來,已有110家名列世界500強的公司在大陸投資。

張西建進一步表示,重慶可望成為兩岸投資重鎮,因為人力資源充沛,工資低,而且重慶的人口為台灣人口的1.5倍,同時,還有很大的內需市場空間,含有很大的商機,可以說是「宜居重地」,每年的地產投資佔全額25%,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而且重慶的房地產有很大的需求,佔全球的4分之1,暢通重慶的就是二環八公路,交通方便,連接幅員廣大的外部市場。

隨團來台的重慶半導體照明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陶建波表示,大陸人民幣 4兆元拉動內需規劃中,很大部份的基礎建設涉及照明工程。加上大陸去年以來,推出若干補貼政策鼓勵使用節能照明,因此, LED產業在大陸的發展前景看好。


台灣光電與半導體產業會理事長余宗澤表示,希望兩岸能合作,運用微笑曲線來作賺代工、研發、行銷通路的錢,保證毛利率4-5%,目前,台灣的經濟是生產基地之遷徒路徑,也就是美國發明,就地生產;日本模仿,精益求精;台灣第一,美日合璧:大陸崛起,跳躍前進。

余宗澤說,在世界產業的競爭態勢方面,國與國的競爭趨勢改變,不再是國與國的競辭,而是跨國企業興起,供應鏈呈現水平競爭,上下產業聯明整合,摩爾定律不再,人類對半導體的需求,每18個月增加1倍,關鍵在於技術發展,遠遠超過需求,就是供過於求,過度科技化,終端產品需求量無法消化,每一個供應鏈都是虧錢的,因此,掌握原料的人,就成為贏家。

科技產業包括四個效應,首先是泉湧效應,比如說,平面顯示器就是非常典型的,另外,開始產生漣漪效應,服務週邊的核心產業,做半導體設備的零件廠崛起,規模效應和群聚效應也跟著形成,如果這個社會有能耐創造這4個效應,就有成功的機會。

余宗澤認為,台灣沒有條件做品牌,大陸則具有世界「工廠」與「市場」的優勢,因為內需市場夠大,兩岸合作有很好的機會。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