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調查:亞洲數城市入全球物價最高行列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第一財經日報) 2009-08-21 17:41
昨日,瑞銀髮布「2009價格及收入」研究報告,對全球73個城市的購買力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奧斯陸、哥本哈根、蘇黎世、日內瓦和東京是全球物價最高的城市,蘇黎世和日內瓦僱員的淨工資為全球最高。
根據統計,亞洲地區數個城市進入全球物價最高行列,該地區城市間物價差距亦最為明顯。
瑞銀「價格及收入」研究發現,按照由122種商品和服務組成的標準一攬子計算,奧斯陸、蘇黎世、哥本哈根、日內瓦、東京和紐約是全球物價最高的城市。如果將房租價格計算在內,紐約、奧斯陸、日內瓦和東京是全球最昂貴的居住城市。相比之下,吉隆坡、馬尼拉、德裡和孟買物價最低。
調查發現,亞洲地區城市中東京工人的工資最高,全球排名第18位,約相當於香港工人工資的兩倍。根據國際標準,中國城市的工資水平較低,上海和北京分別位列全球第59位和第64位。
按照生活成本水平,上海位列全球第41位,北京位列第51位。相比之下,香港的生活成本位列全球第28位,其購買力位列亞太地區第3位。該地區內,東京、香港和台北消費者的購買力最強。
而瑞士、丹麥和美國收入全球居冠。調查發現,哥本哈根、蘇黎世、日內瓦和紐約的僱員毛工資水平最高。蘇黎世和日內瓦則在僱員淨收入方面居全球之首。
為了生動地解釋相對購買力,瑞銀將抽像的一攬子商品和服務替換成一款特定的、高一致性的並可在所有地方購買到相同質量的產品,然後計算每個城市的一名僱員必須工作多長時間才能購買到該產品。研究結果表明,要購買一個麥當勞「巨無霸」,全球平均工作時間為37分鐘;一公斤大米需要22分鐘工時;一公斤麵包則需要25分鐘工時。
瑞銀還首次將非食品商品用於工時的比較:8G內存的iPod nano可作為一個理想的、全球統一的產品例子。蘇黎世和紐約一名普通僱員工作9小時可以在蘋果商店購買一個nano,而孟買的僱員每天工作9小時,連續20天才能購買一個iPod nano,這相當於他們一個月的工資。
瑞銀經濟學家每三年發佈一次「價格及收入」研究報告,它是針對全球各大洲73個城市的商品及服務價格、工資、薪資稅、工時及購買力進行調查後作出的研究報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