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外貿出口超預期或觸年內高點
鉅亨網新聞中心
7月份我國外貿出口及進出口總值再創新高,而進口增幅出現大幅下滑。一減一加之下,貿易順差創下18個月以來的新高。
海關總署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進出口值2623.1億美元,增長30.8%。其中出口1455.2億美元,增長38.1%;進口1167.9億美元,增長22.7%。7月份我國實現貿易順差287.3億美元。
7月份出口額同比增長38.1%,增幅低于6月份的43.9%和5月份的48.5%,但高于市場此前的預期。分析師表示,7月份出口雖可喜,但在基數效應減弱、全球去庫存的大背景下,國內外貿的高增長面臨逐步回落,7月份出口值或是年內高點。在中國與全球經濟下半年同步面臨減速的背景下,外貿的回歸常態亦勢在必行。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7月份的出口數據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都大幅超出市場預期。這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前期訂單增長快的滯后效應顯現;二是出口退稅在7月15日調整,引發很多出口商提前搶出口。
從數據來看,市場此前預計的中國對歐盟出口走軟情況并沒有出現。統計顯示,7月份中國對歐盟出口額為286.7億美元,較6月份的272億美元增長5.4%,較上年同期的207.3億美元增長38.3%。
信達證券宏觀分析師徐佳蓉表示,雖然歐洲經濟整體形勢危急高峰已過,但后期放緩態勢比較明顯,這將制約中國下半年及明年上半年的出口增長。
對于今后一段時間的外貿形勢,李慧勇表示,隨著下半年突擊出口因素的消失,以及前期反映出口的領先指標PMI增速的回落,預計三、四季度出口增幅會下降。全年出口將呈現前高后低、逐季回落的態勢。
進口增速的下滑程度讓市場始料未及。高盛分析師宋宇和喬虹指出,進口增幅下滑主要是由于國內需求疲弱,且進口物價繼續下滑造成,如果今后幾個月國內政策有所放松,這將為內需和進口增長提供更多支持。
7月份貿易順差急劇擴大,主要是受進口增長遜于預期推動。有分析師認為,這將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
澳新銀行中國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表示,國內貿易盈余不斷上升,將迫使央行不斷增加公開市場操作以防止貨幣供應量失控。由于通脹壓力仍然在上升,過多的公開市場操作將模糊央行試圖維持全年通脹率3%的政策目標。貿易順差擴大將不斷增加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對此表示認同。他預計年底前人民幣將維持穩步升值的態勢,步伐不會太慢,從現在到年底預計會升值2%—3%。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