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灣,關於房子的精品革命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第一財經日報)
如果要推選出中國最執著的開發商,星河灣無疑是當之無愧的。相對於很多地產同行僅僅把「精品」二字用於廣告宣傳上,星河灣卻早已將「精品」的精髓落實到建造房子的每一個細枝末節之中。
其實,星河灣只是廣東星河灣地產開發的一系列頂級公寓的品牌,在中國地產界,鮮有這樣項目品牌的知名度遠遠高於公司品牌的企業。但是,星河灣地產的董事長黃文仔似乎樂於看到這一切,也許在他看來,星河灣地產只是公司的名稱,而星河灣,更像是他精心培育、耗盡心力所打造的一個貴族品牌。
從開發廣州星河灣開始,星河灣地產歷經15年有餘,僅打造出廣州星河灣和北京星河灣兩個項目,其中的用心良苦可見一斑。之後的事實證明,這種用心仍然值得。
這兩個項目,都在其所在的城市地產史畫上了濃重的一筆,其第一個項目廣州星河灣,更是將星河灣這一在日後代表著國內頂級公寓最高標準的品牌一炮打響。而北京星河灣不僅延續了廣州星河灣的高品質要求,更是將頂級公寓的開發理念,從華南一隅帶到北京大都。
不久之後,星河灣將帶著超越以往的激情和用心,在上海——這一正在走向國際化大都市道路的城市,打造出新一代的星河灣頂級公寓作品。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是上海2010年世博會的口號,卻也是星河灣打造頂級公寓的用心所在。黃文仔曾經說過,「房地產要對它所在的城市兌現一種承諾——讓自己的樓盤成為一道靚麗的城市景觀,要以一種立永恆之業的目標去建樓。一個城市一年開發上千萬平方米的樓,是整個城市的一部分,要讓公眾面對幾十年、幾百年。」
在廣州,星河灣用在項目規劃紅線範圍以外的錢超過8000萬元,騎江木棧道、橋底公園等等,已經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在北京,星河灣規劃的建築面積比原來的指標要少,並投入相當大的資金去建設生態公園,改造周邊的道路和美化環境,「為的就是給城市一個建築天際線」。
就是這樣一家對打造高品質頂級公寓有著近乎偏執的開發商,15年前不過是一家沒品牌、沒經驗亦沒班底的房地產公司。但正是他們,成就了日後的「星河灣傳奇」。
廣州星河灣——一個執著的開端
2001年,對於廣州乃至全國房地產而言,是一個值得記住的年份。
將鏡頭回放到這一年,聚焦到那個被寄予未來廣州希望的華南板塊,2萬畝的開發面積上盤踞著碧桂園、合生創展和雅居樂等8大地產商,大戰一觸即發。當時,著名策劃人王志綱大膽預言:中國大盤時代來臨。
黃文仔帶領下的星河灣地產,正是在這樣的激烈競爭背景下,用星河灣打響了華南板塊「第一槍」。更為重要的是,如同她的廣告標語「一個心情盛開的地方」一樣,星河灣賦予華南板塊的,是「創新」乃至對人居概念的昇華。
「不做則已,要做就做最好的」,熟悉黃文仔的人都清楚,他身上有著許多老闆不具備的經商哲學。
作為廣東老闆中最早的出道者,從鋼材到木材生意的成功,到踏入房地產行業,黃文仔當年這一「跨界」飛越,簡直完美得天衣無縫。也許正是因為並非地產界出身,反而讓黃文仔輕裝上陣,擺脫了行業內條條框框的束縛。
事實上,房地產是一個特性很強的行業,老闆的素質和審美情趣直接決定著產品的內涵和氣質。黃文仔是個追求完美的人,對品質要求幾乎達到苛刻的地步。在他的心目中,星河灣不僅是一個項目,更是他的一個夢想,一個心願。
在星河灣,「捨得、用心、創新」這六個詞,不僅寫進了星河灣的企業精神,更融入了每一寸土地。如果你在星河灣工作或者生活,「創新」的思維會自然地流露。這也是全國很多樓盤想克隆星河灣卻無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與大多數高端住宅製造者不同,星河灣打造的是品質性高端住宅,而不是地段性高端住宅、價格性高端住宅。所謂品質性高端住宅,是對所在的城市兌現一種承諾,是倡導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要引導不斷進步的行業標準。
隨著廣州星河灣一炮走紅,「中國樓市看廣東,廣東樓市看華南,華南樓市看星河灣」這句話不知從何時開始在中國房地產行業中廣為流傳。而星河灣所成就的傳奇,則起源於黃文仔對土地精雕細琢的一股執著。
當時華南板塊周邊是一千多畝的荒灘,星河灣在合理規劃後,全部將其改造為市政公園,完成了本該由政府完成的環境配套工作。
「為了營造社區的園林景觀氛圍,我們拿地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珠江對面種樹,因為星河灣臨江對面是大片的荒地,必須通過大量種樹來美化環境。同時,我們還修建道路直接連通華南快速幹線,方便業主出入社區。」星河灣地產副總裁樑上燕曾如此介紹廣州星河灣的「捨得」之道。
因為有了紮實的賣點,星河灣在2001年國慶節創下了7天售出120多套房子,近6500萬的驕人業績。需要說明的是,番禺地區的房地產項目平均售價多在3000元/平方米,而星河灣的售價則在每平方米5000元/平方米。
黃文仔曾說:「土地資源是有限的,要善待土地,讓項目在有限的土地中創造最大的價值。」正是堅持這樣一項原則,星河灣斷然拒絕急功冒進,情願選擇慢速,在有限的土地上潛心雕琢。廣州星河灣歷時8年的「漫長」煉造過程是這一理念的最好佐證。
付出總有回報,對於星河灣和黃文仔對品質孜孜以求的最好回報,就是星河灣一對外開放,就得到購房者的熱捧。
2001年4月28日,廣州星河灣一期開盤,僅僅40多天的銷售時間,業績就躋身2001年廣州房產上半年銷售六強;僅7個月的銷售時間,業績躋身2001年廣州房產全年度銷售額第二名。
之後,星河灣沒有拘泥於第一期的成功,也沒有像碧桂園、雅居樂等大盤開發商一樣在各處對原有產品進行簡單地複製,而是堅定不移走「精品」路線。2005年1月廣州一個開發巨頭的大聚會上,面對台下眾多媒體,黃文仔毅然表達了做「精」而不求「大」的觀點。
當時,被稱作「華南五虎」的地產巨頭均在場,所有的人都在討論做大做強,黃文仔「做精做強」的口號,頗有幾分特立獨行。不過,他在這條「另類」的道路上,從來就沒有改變過自己認定的方向。
告訴全中國——好房子的標準
熟讀兵法的黃文仔,顯然不願只偏安南方一隅。2002年以後,他率領星河灣開始「走出」廣州,向北京和上海擴張。
2003年,黃文仔請著名策劃人王志綱與之同去北京考察地塊。站在當時的朝青板塊上,他們眼前是塵土飛揚、人吼馬嘶的城鄉接合部。地塊所在位置,是一個錯亂不堪的廢棄煤廠。
黃文仔問王志綱:「你說該怎麼做?」
王志綱說:「如果讓別的發展商來做這個項目,旁邊的房價幾千塊錢,他也就做幾千塊錢;如果讓你黃老闆來做,你一定會改寫北京人對東面居住環境差的偏見,會提高北京人對住房品質的要求,最終會帶動這個板塊。」
這並非是王志綱的恭維之詞,而是基於多年交往對黃文仔性情的瞭解。在王志綱看來,也許中國房地產界,只有黃文仔能創造出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星河灣神話來。 這從廣州星河灣打響華南板塊第一槍、推動廣州新城市運動和大盤品質時代的到來,就已經被證實。
但在2003年的北京,並沒有多少人相信星河灣。對於這個有「移花接木」之嫌的南派「高品質大盤」,京城房地產界的「大爺們」一片質疑,有人說「水土不服」,有人說「不懂北京」,更有人說,「這將是有史以來最高品質的滯銷樓盤。」一向不善言辭的黃文仔並不與之爭論。他只知埋頭植草種樹,挖渠養魚。
「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黃文仔和星河灣團隊在北京深耕三年,所表現出來的驚人的沉著和信念,幾乎讓當時近乎浮躁的中國房地產行業感到震驚。
2005年,當星河灣掀起蓋頭的時候,所有曾經質疑的人都傻眼了。北京朝青板塊被重新定位,整個周邊的項目全部重新調整樓盤定位,修改規劃設計,全部向高端住宅方向看齊。
「北京星河灣如果拿不到狀元,我就和中層以上管理員工一起,走著回廣州!」2005年迎春晚會上,黃文仔發下如此重誓。幾個月後北京星河灣開盤,正趕上樓市調控,市場冷到冰點。當時有業內人士預測北京星河灣將是「有史以來最高檔的滯銷項目」。可是星河灣開盤後連續四年坐上北京季度銷售額冠軍的寶座。
顯然,星河灣在北京的戰役打得「非常漂亮」!「創新是星河灣取得商業成功和社會效益的一個重要砝碼。」知名策劃人王志綱說。
這就是星河灣作為城市名片的魅力。北京的成功,進一步奠定了星河灣在全國的地位,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冠軍、高端住宅標準的制定者。在這種前提下,全國的省長、市長們紛紛前來考察,力邀星河灣到他們的地盤上去投資項目。
重新起步——打開全國版圖
立穩北京之後,星河灣將自己的眼光放得更高、更遠——立志成為全國性甚至國際性房地產名牌。更為重要的是,星河灣細微精緻的在房子上的經營,得到業主與同行的極大認可。
在星河灣的業主論壇上,可以找到這樣一句話:「有錢能買來房子,但買不來家。」這其實是對很多慣於挑剔的精英業主們入住心態的概括。這句話的潛台詞似乎是在說:「星河灣不只是房子。」
顯然,星河灣魅力並不只於細節上經得起推敲的硬件、品質。對於居住在這裡的業主而言,另一種收穫可能是建築「硬件」帶來的文化「軟提升」。
正如一位來自法國的業主給出的入住理由:就是在別的高檔公寓看到有一位鄰居上著西裝,腳穿旅遊鞋,就決定搬家了。這位法國人說,在星河灣沒有類似不得體的尷尬現象,大家都在一個體面的環境裡生活,沒有那些露富和浮躁的心態,所以生活方式都非常健康,讓人處處感受到這裡是一個心情盛開的地方。
顯然,這正是黃文仔所期盼的,他對星河灣的希望,是能夠給業主呈現出一種態度:「星河灣意識到自己建的樓盤要讓成千上萬個家庭在裡面生活七十年,對這幾萬人、兩三代人的生活會有非常深遠的影響,至少要有一種態度給到他們。至少要讓他們知道星河灣肯負責任,肯為他們的生活去用心做事。」
曾經有一位廣州星河灣的業主說:「我們住在這樣的社區環境裡,就算我的孩子是個小調皮,將來也會變成個紳士。」黃文仔認為,一個有健康文化的社區,對業主的生活,尤其是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正基於此,他用了8年的時間,創造了一個品質地產時代。
樑上燕透露,在廣州和北京站穩腳跟後,星河灣地產正力圖打破地域與文化的局限,並憑借出色的品質、優異的口碑和穩定的保值性,有步驟、有計劃地向上海推進,逐步將珠三角、環渤海與長三角勾畫成一個巨大的財富「三角洲」——在環渤海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這三大經濟熱區內強勢佈局,實現品牌的擴張。
2009年,星河灣地產將逐步推進全國三大經濟圈的佈局,預計未來三到五年內,在廣州、北京和上海、太原等城市將至少出現6個星河灣。而星河灣的第三個項目——上海星河灣,將於今年盛夏正式亮相,雖然尚未開盤,但已有數十位意向客戶提出預訂要求:「上海就這一個星河灣項目,這次不出手便再沒有機會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