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分析〉睽違12年 Nasdaq重返3000點 龍頭嬗遞 專家:氣氛務實且樂觀

鉅亨網編譯呂燕智 綜合外電



那斯達克指數是全球科技業風向球。(圖:Nasdaq官網)

睽違 12 年,科技股重量級指數那斯達克(Nasdaq)周二(13日)收盤終於再度站上 3000 點;上回處於這般水準時,該指數正從網路泡沫頂峰 5000 多點直線下墜。


周二那斯達克指數上揚 56.22% 或 1.88%,至 3039.88 點。

但這回狀況倒是樂觀許多,美國經濟正逐漸走出谷底,強勁的企業表現也反映於股市,此外,還有不少新崛起的網路明星正引導全球科技業展現新的動能。

全球科技重鎮矽谷當地媒體《Mercury News》指出,時至今日,少數當年在矽谷呼風喚雨的龍頭企業已無人問津,取而代之的卻是當時被視為非主流的小眾企業—例如蘋果(AAPL-US)與 Google(GOOG-US)。

果然是不可同日而語,2000 年時蘋果佔指數成份股總市值的比重還不到 0.1%;如今卻暴增至 11%;至於目前市值僅次於蘋果的科技股 Google,當時仍在起步階段,不但尚未找到獲利模式,離掛牌上市也有 5 年之遙。

而這 10 多年來矽谷隕落星星中最知名的就是昇陽(Sun Microsystems),它市值曾一度高達 909 億美元,為那斯達克第 4 大成份股;不過 2010 年卻以57 億美元遭賤賣給甲骨文(Oracle)。

另外包括當年名列市值前 10 大的軟體公司Siebel Systems與Veritas Software,也都落入跳樓大拍賣的命運。

與此同時,過去 10 餘年中持續擴張的英特爾、甲骨文與蘋果等,也開始積極將觸角延升至全球,對世界供應鍊與市場的依賴也逐漸加深。

投資機構 Needham & Co 的 Charles Wolf 說,「與 2000 年相較,這些企業變得相當國際化」。

更可喜的是,市場專家強調,目前科技類股的體質與價格確實「合理且健全」許多。

Wolf 表示,如今科技公司的價值建立在「真實」而非「夢想」上;當年股價遭到極度哄抬,吹出大泡泡,直到撐不住之後就砰然破裂、迅速崩盤。

目前那斯達克成份股平均本益比為 25 倍,與科技泡沫年代高達 185 倍的本「夢」比相較,確實相當務實。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