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收益不給力居民收入跑輸GDP 能否減稅引關注
鉅亨網新聞中心
盤點2011年——這個“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各項經濟指標的完成情況難言樂觀:除節能減排成績或將不及格外,居民收入增速與GDP增速同步的目標也難以實現。
為了扭轉失衡的經濟結構、擴大內需和刺激消費,“十二五”突出強調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并提出“兩個同步”的目標。所謂“兩個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但從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來看,2011年居民收入增速仍落后GDP增速0.8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4.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4%。
“這只是延續了以往的常態。在中國,GDP增速在大多數時候都高于居民實際收入的增長速度。”據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弘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分析,中國個人收入占GDP的比重與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這是由多重因素決定的。
“資本經濟不是很完善,中國政府擔負著基礎設施投資以及公共服務投資等職能,要完成這些職能需要政府掌握一定的財力。另一方面也與我國產業水平、利潤率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有一定的關系。”趙弘說道。
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的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蘇劍認為,這是中國政府主導的投資拉動型經濟發展方式的標志,同時也與中國目前所實施的累計稅制有關。所謂累計稅制即意味著收入越多,所交的稅越多,個人可支配收入增速遠遠跟不上GDP增速。
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出口對GDP貢獻率正日趨于負數之際,提高我國居民收入水平和勞動報酬比重正顯得日益迫切,未來在一定程度上使居民收入和勞動報酬提高的速度不低于甚至略高于經濟發展速度和生產率提高的速度,已成為中國以及各省最主要的目標之一。
不可否定的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逐步提高,尤其是一些省份的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均實現了近年來最高。比如,上海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13.8%,增幅超過GDP漲幅。黑龍江、青海省居民人均收入均創近年來最高增幅。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此前曾表示,實現GDP增長和居民收入增長同步既是一個目標,也是一個過程,需要逐步實現。
居民收入增速趕超GDP增速不僅需要時間,更需要政策的扶持。蘇劍認為,這需要進一步大規模的減稅,比如營業稅、消費稅等稅種的起征點進一步提高,稅率進一步降低;還需降低政府收入和支出,總體規模降下來很難,關鍵是降低其比例。
蘇劍強調,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已經沒有新意,關鍵是如何實施和執行的問題。
而趙弘提醒,要對GDP增速與居民收入增速之間的關系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隨著大量民營經濟的出現,居民收入增速并不是政府決定的,而是取決于企業收益的好壞,勞動力供需關系以及同行工資水平的增長等。
“職工收入的多少由行業利潤率水平決定,政府沒有辦法過多地干預。政府應該做該做和能做的事,不要做不應該做、不能做的事。在目前我國產業水平較低、行業收益率也較低的情況下,單純強調職工的收入不是很現實。”趙弘分析道。
趙弘認為,政府目前關鍵是要保障最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尤其是防止受到通脹水平上漲的影響,保證最低工資標準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有所調整,保障勞動者的收入權益,通過調控稅收來優化稅收的結構,從而減緩貧富收入過大的差距。(中國產經新聞)
(付影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4006744482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