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哥本哈根會議召開 不要期待急遽變革 但須留心日後影響力

鉅亨網羅力元 綜合外電


雖然各國政府高層不大可能想要在全球暖化議題上訂定新的京都議定書,然而在今 (7) 日開始的哥本哈根會議即將出爐的各種決議還是可能改變人類全體的生活。

哥本哈根會議是一場盛大的全球嘉年華,可以預期將是一場沒有交集的討論以及沒有結論的結果,最後整場嘉年華就像是一齣鬧劇,草草收場。

就算每個人心裡都清楚這可能是場鬧劇,《CNNMoney.com》作家 Steve Hargreaves 仍認為,全世界都要明白哥本哈根會議的重要細節,不管結論有無,其影響必定相當深遠。

許多頂尖科學家都曾表示,人類就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元兇,此外為了避免毀滅性的後果,人們必須立即採取有效的行動,比如全球環保學者大聲疾呼的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近期以美國參議員 James Inhofe 為首的反對團體公布一份遭駭客竊取幾位科學家的電子郵件,內容指出許多被引述的地球表面溫度數據都有被誇大的嫌疑。可是也有許多獨立分析師認為,不論這封郵件內容真偽,都無法改變全球暖化的事實,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有數以千計科學研究人員投注數十年青春及心力。

Hargreaves 認為,雖然不用期待新的京都議定書,美國氣候法案的通過可能會對哥本哈根會議產生影響。

Eurasia Group 分析師 Divya Reddy 表示,美國的氣候法案將會成為哥本哈根會議的參考,而這場會議的結果會對能源排放及人類生活方式產生影響。

美國總統歐巴馬曾宣示,美國將在2020年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 17%,以達到 2005 年水準。而其他國家都以 1990 年為基準。

歐盟業已宣示,到 2020 年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20% 至1990 年水準,甚至也表態若其他大國跟進,將會考量擴大降幅至 20%。

中國則明白表示,無法降低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量,但是承諾降低 40-45% 的碳強度 (Carbon Intensity)。而其他新興國家經濟體如印度、巴西也都曾給予類似的宣示。

這些國家包含美國所訂定的標準,仍不及有些科學家所建議 2020 年達到 25-40% 降幅,以避免氣候變遷的災難性惡果,可是美國立法官員仍深具信心,他們認為美國在 2050 年就會達成科學家的目標。

大多數分析師認為,哥本哈根會議只會有空泛的結論及聲明,可以不用期待有效作為。

能源顧問 Paul McConnell 無奈表示,這次會議出現驚喜的可能性真的很低。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