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報專訪 台灣自行車教母:捷安特要滿足女性車友的慾望
鉅亨網鄧凱心 綜合報導
捷安特 (Giant) 始終秉持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強調自行車的設計必須貼近消費者的生活體驗,近年來它更體驗到女性車友的地位大幅提升。
《泰晤士報》7 日刊登了捷安特執行副總杜秀珍 (Bonnie Tu) 的專訪,請她帶領讀者一同走進捷安特替女性車友打造的世界。
「你們一定從未看過這些,這裡的自行車皆是由女性設計師專為女性車友設計,而傳統自行車的世界即將被顛覆。」杜秀珍一邊說,一邊展示了 7 輛不同大小、形狀的自行車。
自行車運動最早興於歐洲和北美等已開發國家,隨後慢慢傳入亞洲,伴隨而來的就是自行車競技。行駛在泥濘的山地、穿過小丘與公路,彷彿稱霸道路,因此這樣的運動,往往被視為是男性的專利。然而杜秀珍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她認為,全球有越來越多女性開始騎自行車,尤其在亞洲的女性車友人數更是不斷上升。如此巨大改變是因為,居住在人口密集城市中的民眾,希望改善擁擠的交通運輸系統、降低汽車排放污染物質、溫室效應,並逐漸嚮往親近大自然。
杜秀珍介紹自己是,全球最大自行車製造商-捷安特的首席財務長兼執行副總,但她似乎更喜歡「自行車教母」的稱號。
她說,長久以來,全球對於女性使用的自行車設計皆未有周密考慮。在她看來,這樣的舉動是一種惡性循環:傳統專為男性設計的自行車無法吸引女性共鳴,更別說是選購,因此自行車製造商獲利來源減少,造成整個市場疲軟。
她指出︰「要獲得更多女性投入自行車運動,我們必須滿足她們對於質感、細節的挑剔,如手提袋等日常用品。很多品牌皆自稱,它們的自行車是專為女性設計,但事實並非如此。」
「當我說我是自行車教母之時,這意味著任何人都不該懷疑我在女性自行車設計上的投入,捷安特的車是由女性設計師專為女性車友所製。我必須告訴所有女性車友們:只有專為女性設計的自行車,才能引起妳的購買慾望。」
杜秀珍接著介紹了數組自行車的改變。捷安特在專為女性設計的自行車上,改變了車體框架、座墊和握把的形狀,使自行車變得舒適也好操控,試圖讓女性車友在行駛中能獲得更多方便。
此外,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也不忘考慮到亞洲女性嬌小的體型,並量身打造其合適車款。
捷安特也在休閒購物專用的淑女車前,搭配上可拆卸的時髦籃子。汽車工業已經慢慢體驗到女性駕駛的崛起,而自行車世界也將面臨同樣的事情。
捷安特的設計師們,會在每個星期五將其新設計呈現給杜秀珍,並要求她在週末時進行試騎。杜秀珍自己也曾經挑戰過一次台灣單車環島。
她說︰「單車環島並不是公司規定,這只是企業文化而已。」這種文化還包括了,每年在陡峭山頂上的全球管理會議,及對員工參與公司新品發表的堅持。
當被問及到,是否其自行車也該考駕駛執照之時,杜秀珍卻很快地改變了話題。
杜秀珍現在正推動全球女性走入自行車的世界,她說︰「中國和其他地區的快速膨脹,造成許多新世代已經不懂得該如何騎自行車。這種課程教導應該由學校強制學習,如同台灣一樣。」台灣教育部自 2006 年 8 月起,便積極辦理國民中小學自行車推廣教育。
杜秀珍目前並不打算將自行車比賽用車、越野車這些核心業務當作她的首要目標。她說︰「捷安特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車製造商,但這並非我們的最終目標,我們想知道的是,如何能使自行車更創新。」
「我們在 13 年前大量生產碳纖維自行車,使其具有叫好的抗張力和抗重量。2000 年,碳纖維自行車第一次出現在環法自行車賽中,不可避免的,它成為自行車界的標準。事實上,自行車產業在材料科學上是領先汽車工業的」她說。
她接著談論到自行車其他的技術變化表示︰「我們的研發部門發現了許多有很有趣的事。譬如說,自行車變速系統在未來可能會無法達到應有的標準。」
捷安特公司是由劉金標所創立,在他的推動促進下,捷安特成為國際上知名的台灣品牌之一。去年該公司的年收入為 410 億新台幣,且有 1/3 皆來自於替美國著名品牌 Trek&Scott 製造自行車。
當劉金標在 1972 年第一次向家人和朋友提出要利用自行車創業時,大家都很難想像自行車能有什麼「錢」途。然而,身為元老級投資者的杜秀珍,卻在 1994 年開始將捷安特推向市場。
她說︰「我們踏入利用腳踏車賺錢的世界。這些年來,特別是全球已經意識到了環境保護問題後,自行車變得更為盛行。」
世界各國政府正在追求可行的環保措施,譬如正在舉行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而這或許也是所謂環保車推出的好時機。
杜秀珍認為,全球自行車市場的推展情況不同,是因為國家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一旦政府或企業願意補貼自行車購買費用,甚至是處理好環境上的整體問題,使用自行車得民眾將比現在多上許多。
從前,在發展中國家,自行車被視為是首要交通工具,擁有大量的忠實擁護者,這是第一階段。然而,隨著國家越來越富有,汽車被認定賦予更多的地位象徵,自行車反而成為體育用品,這是第二階段。
現在,新的世代中,自行車將重新以通勤工具的角色,回到英國和荷蘭等已開發國家,這是第三也是最終階段。
「在這一點上,我們看到了歐洲真的在進化,它先一步走入綠色環保時代。」杜秀珍說。
她接著說︰「至於亞洲國家仍處於第二階段。在中國大陸,自行車已經重新獲得其地位,這是相當重要的。我們必須打破從前汽車代表地位的這種觀點。」
杜秀珍表示︰「我想做的是,讓精英份子也開始其高檔自行車。由他們成為普通市民的榜樣,使普通市民知道自行車是最好的交通工具。」
然而,儘管捷安特具有看似萬無一失的業務模式,和這些誘人前景,投資者仍對此抱持懷疑態度。
美國自經濟衰退以後,自行車年銷售數目激增 17%。分析師預測,在 2010 年時,自行車銷售將再增加 2-5%。
杜秀珍說,從這些保守預測來看,有兩件事可能會發生。第一,電動自行車興起。使用鋰電池的自行車,將在日本等老年人口不斷成長的國家中,獲得穩定成長。
她也說,儘管電動自行車逐漸普及,但它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變,現有的電動自行車絕不是最終版本。
同時,自從去年北京奧運上,出現極限自行車賽事後,一些亞洲國家對於 2012 年倫敦奧運的金牌已經志在必得。杜秀珍表示︰「另一件事就是極限自行車 (BMX)。中國、韓國和台灣,它們都想從這個原屬於白種人的遊戲中獲得勝利。」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