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外資轉基因油品破壞中國大豆油脂產業(圖)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2011年元旦即將來臨之際,黑龍江正是霧凇和冰雕的世界。與戶外零下40多度的氣溫相比,境況堪比“多收了三五斗”的豆農老李,和苦于沒有大豆原料的油脂企業家們,處境堪憂,寒意刺骨。

據黑龍江省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透露,截至2011年12月中旬,黑龍江產區的優質大豆,目前還有七成積壓在農戶手里。為指導市場交易,黑龍江大豆協會根據測算,給出4元/公斤的行業指導價。但是,市場交易主體——農民和大豆加工企業對這一指導價格并不人認同。據豆農反反映,如果以指導價出售,其畝產利潤不足百元;而據大豆加工廠家反映,如果按照指導價格采購,油脂企業一開工即虧損。

豆農老李,對記者抱怨2011年的大豆市場:“老太太過年,一年不如一年!”言語中透出十分的無奈;黑龍江友誼縣富華油脂有限公司經理劉東博也對外叫苦:“找不到原料,我們縣三個大油廠,現在全部停工了。”

看來,尷尬的大豆價格,已經讓豆農和油脂企業走向“兩敗俱傷”。


但是,問題還不只這些。記者綜合國內各省市報道發現,目前國內油脂消費市場上,一場悄無聲息的價格戰已經鳴鼓:北京、天津、山東、烏魯木齊……戰火正在越來越多的省份蔓延。

中國大豆油脂市場究竟怎么了?那些對2008年、2004年兩次大豆危機記憶猶新的人士,不禁感嘆——難道第三次大豆危機已經萌芽了?

圖說:益海嘉里在中國“瘋狂”建廠。(資料圖)

廣西防城港是北部灣上的一顆明珠,這里被稱作中國西部第一大港,每天的節奏繁忙而有序。當您漫步在港區聞到一股濃濃的甚至刺鼻的大豆壓榨味道時,請別意外,這里有“食用油巨頭”益海嘉里集團的某個工廠,如果您還沒聽說過這家相當低調的外資企業,那您一定知道他們旗下的產品品牌——金龍魚、胡姬花、口福、香滿園、鯉魚等。

這家工廠的一位人士向記者透露,“因為貼近港口,物流便利,從國外進口的原料大豆可直接進入車間加工,能大大節約成本;同時背靠幾億人口的市場,食用油消費潛力巨大。”

交通便捷,背靠市場,這已經成為益海嘉里在中國內地謀篇布局的一種套路或模式,近年來,他們在深圳、青島、天津、秦皇島、連云港、營口、泉州、張家港等地均投資設廠,占盡天時地利。

事實上,遠在千里之外的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益海嘉里早已利用海岸港口和市場渠道,打造了屬于自己的食用油貿易帝國。

益海嘉里的市場霸主地位是如何形成的?為什么說這種“霸權”是危險的?而中國本土的企業為何在這場競爭中姍姍來遲?最終是什么造成了今天的格局?

(責任編輯:孫丹)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