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高倉位負面影響有所顯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時報) 2009-08-08 09:46
滬深兩市在經歷連續三個交易日的大幅上揚並向上創出新高之後,雖然盤面中投資者的做多熱情依然較高,部分題材股在游資的推動下表現強悍,但是隨著銀行、鋼鐵以及有色金屬等權重指標股走弱,滬深兩市股指周K線雙雙以陰線報收。與此同時,成交量也在創歷史天量後逐步回落。A股市場短期所出現的變化,僅僅是由於政策面的變化所引發的,還是意味著機構投資者對於後市的看法正在發生著變化呢?本周與大智慧聯合舉行的專題調查以「機構動向大猜想」為主題,分別從「你認為以基金為主的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是否有前瞻性?」、「你是否按照基金公佈的持倉來選擇投資標的?」、「目前機構的倉位都相當高,這會抑制大盤的上升空間嗎?」等五個方面展開,調查合計收到1438張有效投票。
前瞻性認可度不高
根據資料顯示,隨著去年年底以來滬深兩市股指的上漲,國內基金髮行加快,截止到今年7月31日,今年以來新基金首募總規模已經達到1863.63億元,超過去年全年新基金首募總額。同時,新增基金開戶數也連續攀升。今年前7個月,基金開戶數達到148.44萬戶。而關於「你認為以基金為主的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是否有前瞻性?」的調查結果顯示,其中選擇「有」、「沒有」和「不好說」的票數分別為613票、424票和401票,所佔比例分別為42.63%、29.49%和27.89%。從中不難看出,雖然部分投資者對於基金投資行為的前瞻性不認可,但相比而言,超過四成的投資者傾向於機構投資者具有著前瞻性,這可能也是國內基金規模以及基民隊伍壯大的主要原因之一。畢竟作為專業的投資機構,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在資金以及信息等諸多方面有著普通投資者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投資者基本上自主投資
不過,投資者並不盲目跟隨基金的投資行為而選擇標的。根據「你是否按照基金公佈的持倉來選擇投資標的?」的調查結果顯示,其中選擇「是」和「不是」的票數分別為256票和1182票,所佔比例分別為17.80%和82.20%。該項調查中,超過八成的投資者表示並不是按照基金的持倉來選擇投資標的,投資者在投資決策過程中的的自主性較大,這從側面也反映出基民和股民兩者間投資的差異性。
高倉位不影響大盤上漲
通過對近期以來基金的持倉進行比較可以發現,今年二季末開放式股票型基金加權平均股票倉位高達86.01%,而去年四季末比例則為70.32%,短短半年時間基金倉位增長幅度達到15.69%,並超過2006年第四季度85.16%的倉位,創出基金業有史以來股票倉位最高紀錄。此外,截至6月末,保險資金股票含股權3317.9億元,占保險資金運用餘額比例達到9.8%,接近上限水平。關於「目前機構的倉位都相當高,這會抑制大盤的上升空間嗎?」的調查結果顯示,其中選擇「不會」、「會」和「不好說」的票數分別為581票、660票和197票,所佔比例分別為40.40%、45.90%和13.70%。從調查結果看,雖然機構倉位普遍較高,但投資者對於這是否會抑制股指的上升空間存在著分歧,兩者比例均超過四成,從中也可以發現目前不少投資者對後市仍較為樂觀。觀察近期市場表現,即使在近期市場連續調整之際,部分個股仍逆勢向上創出新高,個股保持著較高的活躍度。
趨勢投資佔據主流
雖然目前國內股票型及偏股型基金的募集公告顯示,多數投資方向是以藍籌、成長優勢主題精選以及行業精選等為主的價值投資,但似乎並未獲得投資者的認同。關於「你認為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主流投資理念是什麼?」的調查結果顯示,其中選擇「價值投資」、「趨勢投資」、「沒什麼理念」和「不好說」的票數分別為361票、759票、232票和86票,所佔比例分別為25.10%、52.78%、16.13%和5.98%。該項投票結果顯示,雖然有四分之一的投資者認為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主流投資理念為價值投資者,然而選擇趨勢投資者的比例則超過五成。同時近日滬深交易所公開交易信息顯示,諸如神馬實業、三峽新材等題材類個股在高位則頻繁出現機構大筆淨買入。究其根源,這一定程度上可能與國內市場估值普遍高於外圍市場,缺乏真正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品種有莫大的關聯,在政策以及資金的作用下趨勢投資佔據主流。
對研究報告信任度低
此外,根據「你對機構發佈的研究報告持什麼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其中選擇「有很大的指導價值」、「有點參考價值」、「沒什麼價值」和「不好說」的票數分別為116票、917票、329票和76票,所佔比例分別為8.07%、63.77%、22.88%和5.29%。該項投票結果顯示,不到一成的投資者認為機構研究報告有很大的指導價值,顯示投資者對機構研究報告信任度低,這一方面可能在於時間差的原因,普通投資者獲悉研究報告時間較晚,因此相關報告對普通投資者操作的參考意義不大;另一方面則可能在於不少研究報告屬於水漲船高型,缺乏實際的指導意義。
以上調查結果顯示,投資者傾向於認為國內以基金為主的機構投資者主要以趨勢投資為主,投資行為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操作上並不盲目跟隨機構投資者,對機構研究報告持以參考為主的態度。而對於目前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倉位較重對市場的影響,多空雙方則存在著顯著的差異。
筆者認為,近期在政策出現鬆動跡象的情況下,權重指標類個股受到機構減持的跡象相對明顯,持倉比例達到歷史高位的負面因素有所體現,短期應密切關注機構投資者的動向,揚長避短。而根據央行貨幣政策注重動態微調的表態,若國內經濟仍面臨困境,則寬鬆政策延續;若經濟走上正常軌道,通脹預期增強,央行在貨幣政策操作及貨幣政策重點、力度、節奏方面可能適時微調。這也就意味著貨幣政策與上市公司業績之間關係密切。另一方面,雖然去年第四季度受大規模減值計提影響業績回落,但全年業績仍處於A股歷史以來的最高時期,上市公司經營大幅提升的空間並不大,A股市場泡沫化運行一定程度上制約短期上行的空間。就中短期而言,在經歷四個交易日的回調之間,短線關注能否在3100點附近獲得有效支撐,若支撐無效將退守2700點至2900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