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金融危機中退出政策的影響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時報) 2009-11-07 10:04


更嚴格要求下的銀行反應

為防範和化解金融危機的衝擊,各國普遍對本國商業銀行系統實施了更為嚴格的風險資本控制。我國加速引入了新的風險資本管理協議,大幅度提高了撥備覆蓋率的標準。在更嚴格的資本比例要求下,為達到監管標準,商業銀行通常會進行以下應對行為:

1、調結構。資本對資產的比例要求,是按風險調整的。風險資產的狀況取決於資產結構和風險權重2 個因素。銀行對風險資本管理要求提高的第一反應,通常是調整資產的比例結構,因而「逃向質量」經常是危機階段信貸緊縮下的信貸行為。對中國來說,對國有企業的借款和中長期借款的風險權重較低。正是銀行資產結構調整下信貸「逃向質量」的行為,導致了2009 年我國新增信貸中國有企業和大型企業貸款比重上升、中小型企業貸款比重下降,以及中長期貸款比重的上升。

2、控規模。在更嚴格的資本要求下,銀行通常會先進行資產結構的調整,即「逃向質量」,使得商業銀行得以在資產規模不減少情況下,降低風險資產數量,達到更嚴格的資本監管比例要求。在調結構仍不能滿足資本監管標準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將被迫降低經營規模。針對更嚴格的資本監管要求,「控規模」通常是排在「調結構」之後的第二反應。


3、壓期限。如若更高的資本監管要求還降低了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那麼在「調結構」和「控規模」之後,商業銀行將進行「壓期限」的經營應對行為。通過增加短期和臨時性貸款的比重,商業銀行資產的流動性得以提升。

流動性收緊下的銀行反應

流動性收緊將導致銀行經營環境的變化:利率趨勢改變和流動性充裕程度改變。利率發展趨勢的改變,將改變銀行資產配置的久期,為使銀行經營過程中資金來源和使用期限的匹配,減少期限錯配,銀行將首先進行調期限的行為。當商業銀行經營環境中流動性充裕程度下降時,商業銀行也將被迫通過「壓期限」行為提高自身的財務流動性。

可見,在不同的貨幣政策收緊措施下,銀行的反應行為是不同的。與更嚴格資本要求的政策反應順序剛好相反,在流動性收緊的措施下,商業銀行的經營反應次序將是:壓期限——控規模——調結構。中國當前貨幣政策的收緊,先是從資本要求上起步,因此商業銀行經營行為的改變主要發生在「調結構」和「控規模」之上,未來直接收緊流動性的措施開始實施後,「壓期限」將成為商業銀行的應對之策,屆時銀行中長期貸款難度將上升。

對投資者造成一定衝擊

投資者信心受市場波動性、市場表現、宏觀經濟和調控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1、市場波動性。與投資者信心逆相關,市場波動性增大會減少投資者信心。

2、市場表現。與投資者信心正相關,市場活躍對投資者信心有增強作用。

3、宏觀經濟。與投資者信心顯著正相關,經濟回升和繁榮,是投資者信心的強大基石。

4、宏觀調控。政策調控對投資者信心的影響是「情勢相符」的,取決於政策調控方向和時下的經濟、市場環境。

當前經濟回升和市場快速反彈的勢頭,極大地恢復了投資者的信心,投資者信心對投資者的行為有重要影響。投資者信心上升,會直接帶來股票等高風險資產吸引力的上升,而債券類等低風險資產的吸引力會相對下降。投資者信心恢復,意味著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重新回升,投資者勇於承擔風險,並開始重返市場。按照現代投資組合理論,不同風險和收益組合的期望收益值是相同的,投資者風險偏好上升,說明市場中選擇高風險投資的投資者人數上升,投資者的冒險傾向增強,市場風險厭惡程度強度。投資者風險偏好上升,一般而言市場會趨於活躍。

但是,出於對經濟回升勢頭還不穩固,以及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並未完全消除的擔憂,貨幣政策調控可能對投資者信心造成一定的衝擊。政策變化結合經濟消息,造成了投資者信心的波動。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