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盤中人民幣兌美元再創新高
鉅亨網新聞中心
2日亞洲時段,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人民幣兌美元2日中間價為6.7720元,再次創出匯改以來的新高,按照匯改時8.11的匯率計算,匯改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已達到16.49%,而美元兌人民幣現貨價盤中更是一度觸及6.77位置。
關于人民幣匯率問題,雖然在中國人民銀行在表態決定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后,人民幣兌美元一度重啟升勢,但美國商業團體聯盟仍在敦促參議院抵制有關允許美國以進口稅措施對抗中國匯率政策的法案。美中商務理事會及其他24個團體在致全體參議員的信中表示,他們同意中國需要可以更好回應全球貿易流動的匯率。
而紐約州民主黨參議員舒默已經威脅最早將于本周向參議院遞交法案,不過由于國會預計于2日進入獨立日假日休會期,法案遞交時間正在減少。舒默與參議院一兩黨小組稱,盡管近期有所改革,但人民幣匯率低估程度仍高達25%到40%,而舒默法案將允許美國公司要求對中國進口實施反傾銷及反補貼稅以抵消人民幣“低估”造成的影響。
據證券時報2日報道,2010年上半年的經濟運行形勢,溫總理“最為復雜”的表述可謂最為貼切。展望下半年,在經濟增速或將放緩、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可能“二次探底”的背景下,宏觀調控的方向是繼續堅持緊縮政策還是適度放松,備受社會關注。縱觀上半年以來的信息,“調結構”有望走上前臺,成為下半年宏觀調控主線,而調控難點則在于如何在“調結構”中實現“保增長”,尋找經濟短期困難和長期發展間的緩沖空間。從宏觀層次看,經濟結構調整箭在弦上,勢在必行,但經濟轉型也必然帶來陣痛。展望更長期的中國經濟,經濟轉型帶來政策、制度紅利將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持久的動力。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日數據顯示,6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1%,低于5月1.8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出現回落,但仍位于50%的景氣臨界點以上,這表明制造業經濟總體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但在政策調控以及世界經濟復蘇步伐放緩等因素作用下,增速趨緩,而新一輪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基礎仍需大力鞏固。
從構成PMI的分類指標來看,6月份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以及原材料庫存指數分別為55.8%和52.1%和49.4%,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回落,而總需求增長放緩可能是PMI回落主要原因,未來這一趨勢或還將延續,特別房地產調控政策和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將繼續深入顯現。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10年7月2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兌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兌人民幣6.7720元,1歐元兌人民幣8.4741元,100日圓兌人民幣7.7169元,1港元兌人民幣0.86938元,1英鎊兌人民幣10.2758元。
(花雨 撰稿)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