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引領中國:國家頂層戰略設計與行動布局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0-14 09:43
書名:《“一帶一路”引領中國》
作者:金立群林毅夫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10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一帶一路”為核心,從戰略格局、亞投行、金融崛起、大國外交、產業趨勢等角度切入,深入講解中國在不斷變換的世界形勢中的戰略選擇與應對;從當前政府工作入手,逐步分析“一帶一路”的制定思路、核心內涵、實現方式、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最終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一帶一路”是國家大戰略,對探尋經濟增長之道,實現全球化再平衡,開創地區新型合作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一帶一路”引領中國》一書由中國著名學者、經濟學家、社科院、國務院研究中心、商務部等專業人士集體創作,如張業遂、金立群、林毅夫、湯敏、葛劍雄等。全書以先宏觀,后具體措施的原則對“一帶一路”進行總分式解讀,兼具官方與大眾雙重視角,內容權威,觀點嚴密,措施精準且落地性強,對各地如何實施“一帶一路”大戰略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性意見。
作者簡介
金利群,迄今為止第一個以副部級高官的身份擔任亞行副行長的中國人,也是亞行自成立以來首位中國籍的副行長。曾任財政部副部長、中投公司監事長、中金公司董事長等職務,現任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2015年6月正式提名為亞投行候任行長中方候選人。
林毅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名譽院長。1986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榮膺英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並獲得法國奧佛涅大學、美國福特漢姆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和香港科技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1994年創立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現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2008年被任命為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成為擔此要職的發展中國家第一人。林毅夫現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一帶一路”是新時期對外開放的龍頭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是一個突破性,全域性的長期戰略。“一帶一路”是打造中國與相關各國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命運共同體”大的戰略構想。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海上絲綢之路”將中國和東南亞國家臨海港口城市串起來,通過海上互聯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機制以及海洋經濟合作,最終形成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
同時,“一帶一路”也將帶動整個中國西部地區的開發和開放,解決中國的區域間發展差距問題,以實現新時期國內的城鄉、區域間均衡性發展的大戰略。因此,“一帶一路”,實際上是統籌改革、開放的全新戰略,是我國新時期對外開放的“龍頭”。
為什么要“一帶一路”?
第一,金融危機打破了“西方消費、東方制造”模式,國際分工重組。經過了這次金融危機以后,整個的世界經濟在重構。過去那種“西方消費、東方制造”這種國際分工的模式現在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西方國家——美國、歐洲的消費能力會下降,它們的儲蓄在增加。它們再靠借錢來消費難以為繼了。同時,國際經濟結構性的變化對“東方制造”產生了很大的挑戰。 我國過去的靠大量出口、巨額順差的模式也不得不發生很大的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需要開辟新市場,調整我們的對外開放模式。
第二,全球性產能過剩加劇,需要新需求、新增長動力。產能過剩,其實不僅是在中國,實際上是全球各國都面臨的大問題。最近出現的石油及大宗產品價格大量的下降,都跟全球性的生產過剩有很大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全球范圍內也要新需求,要有新的增長動力。
第三,國際貿易和投資規則的重構,美國主導的tpp\ttip 需要第三極來平衡。 就美國大力推動tpp(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關係)、 ttip(跨大西洋(600558,股吧)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的目標來看,tpp和ttip涵蓋的內容與貿易自由化的水平都遠高於正在談判中的世貿組織多邊貿易規則,是依照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而制定的貿易規則標準。美歐市場規模在全球占主導地位,tpp與ttip一旦形成,現行多邊貿易體制有可能會被邊緣化。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發展中國家都被排除在tpp與ttip的談判之外,如無應對措施, 美國主導下的tpp和ttip有可能會造成這些國家的地緣經濟困局。因此,需要第三極來加以平衡。而被排除在tpp,ttip之外的國家, 大部分恰好就是在這“一帶一路”之上。
第四,從國內的角度看我們也需要一種新開放戰略。過去三十年我們的開放戰略是引進來的戰略,我們把國門打開,把資金引進來,技術引進來, 把產品賣出去。而這種開放模式,現在已經受到很大的挑戰。最重要的是我國的比較優勢發生了變化。 因我國勞動工資的不斷上漲,現在的基本工資,加上社保等其他成本,要年均四千到五千美金一個勞動力。 這在國際上,特別是在亞洲發展中國家里, 已經是相當高的勞動力成本了。所以一大批勞動力密集型產品要轉移出去。 這部分企業要走出去。同樣,中國是一個資源並不富裕的大國,也需要走出去開發資源。 實際上,我國從去年開始已經成為對外投資的凈投資國。2002 年時我國對外投資還是一個很小的數字, 現在已經變成世界上第三對外投資國了。
因此,從國際宏觀環境變化和國內的經濟需求來看,在新時期我們需要一個新的開放戰略。這個新戰略可以用“一帶一路”來概括起來。雖然它叫“一路”,叫“一帶”,但其范圍與意義遠遠超出了過去的那種“帶”,“路”的概念。實際上這是我們新的未來開放的一個大戰略。這“一帶一路”,在這里包括國家有65個,人口是44億,占全世界人口的63%,它整個的外貿、外資的流入,每年增長是13.9%和6.5%,比全世界平均增長都快很多,而且預計未來的10年,在 “一帶一路”的國家里,整個出口將會占世界的1/3,真正成為第三極。
很有意思的是,在這65個國家里中相當多的國家,人均gdp才3000多美金,人口近30億,跟我國就會有一個發展的差。這就有很多的機會, 可以創造出非常大的市場。
如何做好“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以推動實現區域內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為重點, 其中以中國對外投資為主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源資源合作、園區和產業投資合作等領域將是核心部分。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中國的對外投資,中國企業走出去要配合國家的大戰略, 抓住這一個大機遇,以“一帶一路”優先。
在“一帶一路”上,長期以來已經形成了很多區域的、多邊的、雙邊的合作機制。筆者在亞洲開發銀行工作了很長時間。 早在1990 年初的時候,亞行就開始推動各種各樣的亞太經濟合作形式,如大湄公河三角區,中亞經濟合作區等等。在過去的20 多年里做了很多的鋪墊。各國互聯互通的概念,亞太經濟合作的理念都已形成了,很多的項目都已經有了初步的設計。 “一帶一路”將在這些基礎上, 把已經形成的亞太經濟合作推到更高的層次上。要真正發揮好“一帶一路”的引領工作,我們需要有一系列開拓性的政策與措施。
首先,要建立有效的“一帶一路”政府間協調機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發展水平差異大、利益訴求很不同,應盡快制定以雙邊為主, 多邊為輔的操作性強的政府間交流機制,爭取我國的對外投資方向、項目與各國實現項目合作和戰略對接。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考慮成立建設合作規劃編制小組,建設一批合作典型項目,產生示范效應。
再者,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優先。幫助沿線國家改善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通過高鐵、鐵路、公路、水路等交通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資源的合作開發、貿易與投資的自由化等一攬子安排,推動亞歐經濟一體化。按照亞洲開發銀行的測算,每年亞洲國家需要7300 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包括現在已經涉及的中國、巴基斯坦、孟加拉,包括鐵路公路的基礎設施,還有油氣管道,包括電力頻道、通訊這些巨大的基礎設施投資在“一帶一路”,特別是在“一帶”方面,在相當長的時間這個是很重要的投資方向,而這個領域恰恰又是中國的強項。這不但在於我們有很強的土建與設計能力,還包括我們有強大的融資能力。帶資參加這種基礎設施建設,各國是非常歡迎的。根據我們在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的經驗,基礎設施投資回報都是相當穩健的,而且能產生很多附加的、溢出的效果, 投資風險相對較小。
第三,跟一般的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不一樣,我們的對外投資除了基礎設施后, 還可以有其他的產業投資同時跟進。有了基礎設施,產業進去就容易發展,反過來,有了產業進去,基礎設施才能發揮它的作用,才能還得起建設的錢,發揮其經濟效益。中國正處於勞動密集型產品大量外遷時期,把一部分產業移到“一帶一路”周邊國家去,把我們相對比較成熟的工業,像核電、軌道交通、工程、機械、汽車產業都可以作為我們到國外投資的強項。
第四, 應該盡快推出一批“一帶一路”投資項目清單。在發展中國家, 積極推進若干產業園區建設。鼓勵國內企業和沿線內陸沿邊地區依托現有開發區和高新技術園區,通過合作、合資等靈活方式,在境外合作建立產業園區、境外經貿合作區等各種類型產業合作區。把基礎設施投資、園區建設、資源開發,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轉移項目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參與國多方受益, 特別是在就業、出口、財政收入及外債償付能力等這些參與國最關心的領域要有顯著的改善。
最後,要積極構建多元化投融資框架。“一帶一路”建設的開展離不開金融支援。當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等已經成立或正在籌備。以這兩大機構為投融資平臺,去搭建更加開放的多元化基礎設施投融資框架。有關部門應該支援“一帶一路”沿線省份推出地方版絲路基金,並出資成立其他類型基金。鼓勵國內銀行與金融機構到“一帶一路”國家設立分支機構;還可以發行長期債券,特別是動員更多的私人部門的資金以ppp 模式(公私合伙制)投資。還可以通過國際金融組織中長期貸款、外國oda(政府間援助)、以及“聯合融資”方式予以推進。
“一帶一路”風險何在?
我們也應該看到,推動“一帶一路”戰略還須克服諸多難題。它將深入多個區域安全高風險地帶推進,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巨大、地緣政治復雜、缺乏多邊自貿安排和有效投資合作機制,制約了區域內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一帶一路”還有可能挑戰國際秩序易引發大國戰略衝突。
首先是大國關係問題。中美、中歐、中日,這些國家跟“一帶一路”都有一定的利益衝突,對“一帶一路”的推動有些的疑慮。如何處理好這些關係事關重大。
除了這個之外,這些國家之間的經濟差異過大,特別是政治、社會、法律之間的差別過大。這都讓我們的投資者,不管是政府的投資還是民間的投資,都充滿著巨大的風險。這里還涉及一個政局、民族、宗教的矛盾,又特別復雜。所以在“一帶一路”,特別是在一“帶”里,我們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做好研究和處理。
除了外部風險之外還有我國企業內部的風險。 我們的企業走出去的準備還相當不足,企業在國內政府種種政策的呵護下還能生存,走出去到比較惡劣環境里還能不能生存?從總體上來說, 我們的企業在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就不得不大規模走出去,快速走出去,有可能要交很多的學費。
除此之外, 還有國家保護主義的風險、產業本身的風險、匯率的風險、金融的風險以及社會的風險;投資東道國對我們發展這些領域,對它環境的要求、法律的要求、勞工福利的要求等等。 這些都是我們在推動“一帶一路”的時候面對的巨大風險、巨大挑戰。
為減少風險, 首先要重新梳理我國對外簽訂的雙邊投資保護協定。應該考慮根據形勢的變化, 特別是對那些中國企業投資較多的國家, 重新修訂雙邊的投資保護協定。為防控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政治風險,政府還應當建立公共資訊服務平臺,加強對重點國家和地區的風險評估和風險資訊發布;利用外交手段同相關國家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提供經濟外交支撐。充分利用相關國際法制規則應對風險。企業應全面客觀地評估重大投資交易的政治風險;積極開展多方位的公關活動,融入當地社會以緩和矛盾;主動參加包括世界銀行與各地區域性國際開發銀行提供的海外投資保險,合理進行風險轉移。
為防控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匯率與金融風險,應進一步支援出口信貸,擴大“走出去”企業的融資渠道;國家要鼓勵銀行金融企業走出去, 到企業投資密集的地方去提供服務;企業應當加強對匯率與金融風險的管理,合理利用各種金融避險工具,不斷降低財務風險。
最後, 要提高走出去企業環保意識與履行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行為。 將環境影響評價、協議保護機制、生態補償( 生態服務費) 和企業社會責任納入其中;倡導企業樹立環保理念,尊重東道國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保障勞工合法權益,實現自身盈利與環境保護“雙贏”;投資合作項目必須依法取得當地政府環保方面的許可,履行環境影響評價、達標排放、環保應急管理等環保法律義務;鼓勵企業與國際接軌,研究和借鑒國際組織、多邊金融機構采用的環保原則、標準和慣例。
國務院參事: 湯敏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