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資金“月末魔咒”消弭 加息預期降低

鉅亨網新聞中心


分析人士稱,公開市場縮量、維穩的背后,恰是央行等監管部門密切關注通脹形勢,在輔以行政調控的同時,貨幣政策“以靜制動”的體現。

據證券時報12月2日報道,央行連續第三周向市場凈投放資金已成定局。受此影響,脫離“月末魔咒”后的流動性開始漸趨寬松,銀行間貨幣回購利率盡管未能大幅下行,但需求銳減導致昨日成交總量萎縮至上一日的七成余。


對此,分析人士稱,公開市場縮量、維穩的背后,恰是央行等監管部門密切關注通脹形勢,在輔以行政調控的同時,貨幣政策“以靜制動”的體現。他表示,“地量”意味著利率持穩,央行提升基準利率的時點亦將推后。

央行昨日公告稱,今日將招標10億元3個月期央票,數量刷新了2007年11月以來的3年新低。如果今日繼續暫停正回購操作,加上周二的10億元1年期品種,本周400億元到期資金僅能對沖掉20億元,并將實現380億元的資金凈投放。

由央行主導的公開市場操作,為何近幾周屢現央票大幅縮量所致的“被動”凈投放態勢?有觀點認為,央票發行陷入困境緣于一、二級市場利差過大,尤其是1年期央票現券利率與1年期基準利率之間的“鴻溝”日益拉大。而現券利率居高不下、發行利率上行乏力,導致了流動性回收任務遇阻,因此需要通過加息縮小利差。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盡管年內加息的可能性難以完全排除,但上述“鴻溝”產生的根源并不僅僅在于央票利率或基準利率本身,其更直接的導火索應該是11月22日-26日那周流動性緊態突然加劇,銀行間市場回購利率連續大幅走高,導致包括央票、國債等在內的債券品種收益率全線上行。簡單說,正是因為資金面的突然趨緊,使得央票現券收益率“非理性”飆升,進而導致利差拉大。

實際上,昨日資金壓力趨緩,已帶動現券收益率小幅回落。央行為保證年末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安全,繼續通過公開市場等手段大力回籠資金的必要性已大為減弱。

很明顯,11月中下旬乍現的“缺錢”高峰已基本過去,多數機構也提前備好了頭寸,資金價格再度瘋漲的基礎已不存在。再加上年底巨額財政存款釋放、央行減弱回籠力度、物價行政調控的深入與擴展、通脹治理漸現成效等因素的逐一兌現,央票一、二級市場利差缺口也將隨之收窄,央行通過一步到位提升央票發行利率差甚至加息等方式,去“彌合”利差倒掛的必要性將不復存在。

(鄒光連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