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維茲打擊走私控制價格 委內瑞拉山頭褪色 痛失咖啡王國寶座
鉅亨網林佳萱 外電報導
委內瑞拉曾經是 20 世紀初全球非常重要的咖啡出口國,但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今年 8月,委內瑞拉首度面臨咖啡豆短缺的困境—甚至必須向巴西進口咖啡豆(儘管委內瑞拉的咖啡農說,進口貨根本比不上自家豆子的品質)。
每當提起委內瑞拉咖啡生產的往日榮景,總會讓年屆 90 歲的老人家涕淚縱橫。「你看到那些山丘嗎?」Don Luis Paparoni 指著委內瑞拉安地斯山脈低海拔的山谷,「以前這邊種滿滿的咖啡…現在幾乎沒有了。」
他說,「以前我年輕的時候,村子裡沒有一家不從事跟咖啡生產有關的工作。這是我們文化的核心。」他的父親 1920 年代從西西里島搬到這裡,就是為了建立安地斯山區最大的咖啡農場。
那時候,委內瑞拉的咖啡風光出口到歐洲大港漢堡和美國紐約;但現在,咖啡園土地上唯一的收入來自觀光客,外地觀光客是來看國營咖啡博物館的。
儘管接下來的執政者轉而發展委內瑞拉金機母—石油產業,而沒對咖啡業投注關切眼神,但咖啡農真正埋怨的,是 現任執政者查維茲(Hugo Chávezs)政府。
農民認為,查維茲政府介入手法粗糙,讓委國咖啡業雪上加霜:近期咖啡供給短缺,查維茲於是在 8月初宣布,以「涉嫌走私咖啡逃避價格監控」罪名,將國內兩大咖啡加工企業 Fama de América 和 Cafe Madrid展開調查以收歸國有。這兩家公司約主導逾 80%的咖啡生產。
查維茲認為,咖啡短缺的原因是囤積、走私和投機交易,他喝叱:「我們受夠了!必須把所有這樣營運的公司收歸國營。我們正把壟斷企業收回來,讓生產工作是為勞工、人民和革命而生產。」這位社會主義領袖如此說。
但分析師表示,普遍而言,政府這種介入行為的確為民間的咖啡生產添亂。像把公司收歸國有、進行激進的土地改革運動,都造成政治上的不確定因素,商業投資因此而變得保守。
控制價格讓情況更加惡化,因為咖啡和其他商品將透過走私出國到國際市場,以國際價格販售。不願具名的咖啡商表示,「雖然走私的確犯法,但如果在哥倫比亞可以賣到兩倍、三倍的價錢,查維茲怎麼能指望大家不走私?」
擁有一座咖啡農場的 Maria Marcelina Chacon 表示,她擔心今年的收成幾乎不到 15 萬立方公尺,是約20 年前咖啡產量的 10%。
她抱怨,咖啡價格上限壓縮了利潤,成本上升代表她沒辦法再負擔雇用勞工或購買足量殺蟲劑的經費。「這段時間我只能請家族的人來幫忙。太多勞動人口只靠政府的救濟金過活,他們根本不打算要工作。」
這些問題(還包括石油價格增高、造成需求瞬間攀升),其實也造成了委內瑞拉的基本糧食間或匱乏。這對查維茲的民意支持度投下陰影,也是兩年前他推動走向社會主義的大幅憲改公投、無限期連選連任總統,卻雙雙失利的原因。
委國政府因應咖啡短缺的救火政策,就是增加進口。反正委國身為石油輸出國,有充沛外匯儲備供應。
委內瑞拉前農業部長 Hiram Gaviria 表示,近 10年以來,全國食物進口量暴增 4 倍,從每年每人大約60 美元增加到超過 250 美元。進口幾乎佔國內 2/3的食物消費總額。
雖然,這段時間某些糧食項目(如玉米和稻米)產量仍在增加,但牛肉和糖這些以往委內瑞拉自給自足的農產品,現在幾乎有一半需靠進口。
而一度是委內瑞拉主要出口產品的可可,現在產量依然維持殖民地時的水準,因為 1920 年代起石油產業急速發展,促使委國貨幣走強,出口農產品相對缺乏競爭力。
現在咖啡也走向同樣的命運。委內瑞拉咖啡產量一度打敗哥倫比亞,但現在已經不到全球產量的 1% ,今年恐怕要滑落至低於 4.5萬公噸,遠低於滿足國內消費需求的 7萬公噸。
傷心的老人 Don Luis Paparoni 將大片咖啡園改種牧草,只留下極小塊土地繼續種咖啡豆,他說:「這是保存傳統。咖啡消失在山頭,是我靈魂深處的悲傷。」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