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調控立場沒變 基本金屬上漲仍存風險
鉅亨網新聞中心
7月后中國管理層的政策基調轉向,緩解了市場對于經濟增速急劇放緩和刺激政策過早退出的擔憂,這導致了基本金屬市場價格走高。不過,中國對房地產調控的立場沒有改變,金屬市場大幅走高的條件仍不充分。
有媒體報道,中國銀監會官員表示,銀監會將堅決遏制房地產投機、投資需求,且正在推動開展房地產貸款壓力測試等相關工作。銀監會將嚴格執行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從報道來看,盡管沒有任何新的政策信息,但也暗示政府并沒有放松監管樓市的打算。
德意志銀行的經濟學家馬駿撰文指出,過去10年,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的年增長率接近20%,是內需中最主要的一個增長來源。但是,房地產的這種高速需求增長是不可持續的。原因有三:第一、據不完全統計,1999年房改之初,城鎮家庭擁有住房的比率約為20-30%。10年之后,城鎮家庭的住房擁有比率已經達到70-80%,高于美國等許多發達國家的比率。第二、1998年,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只有18平米,現在已經達到30平米,超過了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鑒于這些變化,現有城鎮居民對房地產的基本需求和改善型需求的增長速度將有顯著下降。而房地產是主要金屬的主要需求方,如果對金屬的用量下降,對價格將形成壓力。
除了對地產的調控外,國內金屬市場最核心的命題當屬流動性,而這也是催生股市和商品反彈的主驅動力。不難發現,政府對流動性的管理采取名松實緊策略。一方面,政府在存量管理上不遺余力,6月下旬人民幣啟動匯改,央行明確強調“抑制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政策目標;銀信合作重歸銀行資產負債表管理,這無異于政府“有形之手”依托各種載體回收流動性存量。另一方面,從7月金融數據可以看出,政府對貨幣投放的增量控制也在增強,央行7月新增貸款和貨幣供應增速均遜于預期。
由此可見,資金流動性的增量和存量都已經納入政府的引導和管理,與之相對應,股市和商品市場在流動性動態平衡的過程中或呈現震蕩走勢,若資金流動性得以有效疏通和管理,發改委明確年內CPI水平控制在3%左右的目標是可能實現的。
從供求角度來看,目前中國金屬需求依然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以銅為例,中國銅7月進口從6月的21.7萬噸的低谷出現回升,7月的進口量接近23萬噸。從高盛提供的中國金屬需求月數據看,中國銅、鋁、鋅等金屬需求仍處于歷史較高水平。其中,目前中國銅的月需求仍維持在60萬-70萬噸,鋅為40萬-50萬噸,而鋁的月需求更是逼近140萬噸。
整體來看,基本金屬的需求保持良好限制了價格下跌的空間,但宏觀調控背景并不支持價格持續走高,維持高位震蕩可能是基本金屬價格未來一段時期的主要運行方式。
(吳粵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