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數字遭極度扭曲 已沒有多少人在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28 08:31
中國gdp數字遭極度扭曲 已沒有多少人在乎
多年以來,國內生產總值(gdp)一直是世界各國衡量經濟總量的首要指標。到了中國,全國的gdp數字免不了帶有政治考量,而地方gdp由於承載了太多官員考核升遷的重量更是被極度扭曲。難怪很多普通人、經濟學家、甚至某些政府高管都對gdp數字興趣寥寥。有意思的是周六上海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上海市市長楊雄代表市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只字未提gdp預期增長目標。與以往的在主要任務部分開宗明義,指出全市gdp預期迥然不同,這至少是十幾年來的第一次。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上周國家統計局公布,去年全年我國gdp增速為7.4%。增速雖然創下了24年新低,但是無妨,因為它還處在政府認為的增速的“合理區間”——官方的目標是7.5%。高層領導曾經解釋過,在7.5%這個水平上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所以,7.4%的水平是及格的。有趣的是,當我們把其他指標考慮進來之后,這個7.4%的結果就讓人有些疑惑了。我們知道,電力消費是個很直觀的指標,李克強總理也喜歡拿它來考量經濟。據國家能源局數字,去年上半年電力消費增速5.3%,官方公布的上半年gdp增速是7.5%;下半年電力消費增速劇降到2.5%,而下半年的gdp增速只是小幅下滑到7.3%!
不管數字如何,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繼續下滑的趨勢已定。過去拉動經濟增長的手段已經無法持續使用,過去幾年積累起來的工業企業產能過剩、房地產高庫存和地方政府高負債必須得到化解,用時間換空間,才能避免泡沫破滅給經濟帶來災難性的打擊。而另一方面,消費的提升無法一蹴而就,而是依賴醫療改革、養老制度的改善等保障因素的先行,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取得進展。即便是蓬勃發展的互聯網經濟也只是試圖去解決消費的“可得性”問題,而且假貨充斥的問題必將回火,損害消費者信心。對於解決消費者的后顧之憂,讓消費者變得能消費、敢消費,歸根到底還是要依靠居民收入的提高和保障體系的健全和改善。
所以,中央政府號召大家要適應“新常態”,淡化經濟數字,側重調整經濟結構。在這樣的背景下,上海市政府不提經濟增長目標不失為聰明之舉。
上海因為其高度的經濟開放性和發達的工業體系,比大陸任何其它城市都更能感受到經濟趨勢和節奏的變化。2013年上海gdp增速是7.7%,2014年只有7%,下降的幅度不可謂不大。全年工業增加值7362.84億元,比上年增長4.3%,增速比上年回落2個百分點;房地產業增加值1530.96億元,增長3.2%,增速回落8.1個百分點。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2237.19億元,比上年增長1.6%,增速比上年回落2.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7656.74億元,下降1.2%。出口欲振乏力、房地產去庫存化和整體工業增速放緩,這些全國普遍存在的問題都在上海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面對著環境成本、資源成本、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上海的gdp增長率很可能會繼續下滑。不自掘墳墓、把自己卡在一個gdp增長率的指標上,當然是聰明的做法。同時,上海的未來要依靠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的建設,要依賴改革的紅利、制度的紅利釋放才能迸發出新的活力,而這些改革和建設還任重而道遠。是非成敗,確實不是現在就能說清楚的。
中國整體上也是如此。片面強調gdp帶來了違規征地拆遷、高房價、產業結構不合理、污染企業橫行、大而無用的項目遍布,投資效率低下。政府主導的投資已被嚴重透支、產業亟待轉型,經濟無法持續發展,進入了一個不改革則倒退的時代。被賦予了過多政治含義的gdp已經被過度消費,單純的強調gdp數字既沒有意義,也沒有多少人買賬。地方官員們確實該從gdp的大夢中醒過來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