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房產

迪拜沙上建塔警示房產泡沫中國房企舉債開發當審慎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09-12-02 12:52


2009年12月2日 10:42

迪拜債務危機和美國次貸危機發生機理均源於市場過度樂觀乃至泡沫破裂。專家認為,迪拜債務危機對中國最大的警示就是,中國經濟應盡快擺脫過度依賴房地產業現狀,在保增長帶動經濟復甦同時,應關注房地產業風險上升在經濟復甦進程中的潛在副作用。

據新華社12月2日報道,房地產雖然不是壓倒迪拜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卻是引發迪拜債務危機的導火索。儘管迪拜債務危機和美國次貸危機分別發生在商業地產和住宅,發生機理卻均源於市場過度樂觀乃至泡沫破裂。專家表示,此次迪拜債務危機對中國最大的警示作用就是,中國經濟應盡快擺脫過度依賴房地產業的現狀,在保增長帶動經濟復甦的同時,應關注房地產業風險上升在經濟復甦進程中的潛在副作用。

危機多與房地產行業相關


從歷史經驗上看,無論此次迪拜債務危機還是尚未結束的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都直接和房地產行業相關,更早的如日本上世紀90年代「失去的10年」也是直接受累於房地產泡沫的破裂。而過去數年,迪拜在海灣地區異軍突起,走的就是高端商業地產開發路線。

以迪拜塔為標誌,迪拜5年來推進了3,000億美元規模的建設項目。在此過程中,政府債務不斷增加,主要反映在主權財富基金的債務中。但是,金融危機導致的房價下跌、建設項目被取消等利空因素接連出現,使迪拜世界的償還能力大受影響,這種「沙上建塔」的擴張隨時可能轟然倒塌。

建設銀行研究部高級研究員、中國投資協會秘書處處長趙慶明表示,大規模的房地產開發導致向全球債券市場大舉借債,迪拜神話的破滅主要源於現金流收緊後購買力下降,導致房地產價格下滑,加上債務到期,從而釀成危機。

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陸紅軍也表示,此次迪拜危機內涵上是由於房地產引發的債務危機,而非信用危機,美國次貸危機則是由於房地產出售給買不起房子的人引發的信用危機,但無論哪種形式,最終都來源於房地產業。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表示,迪拜經濟簡單集中在房地產建設方面,甚至大量借助外來資金開發房地產,短期內或許能拉動經濟增長,但從長期來看風險極大。

泡沫過大難免要破裂

美國資本經濟咨詢公司一份最新報告評論稱,迪拜的問題並不是新一輪金融危機的開始,而是全球資產泡沫破滅的「遲到後果」。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部部長楊紅旭認為,迪拜債務危機是由房地產行業引起的。房地產已脫離其自身的經濟支持,舉債融資,熱錢入市,項目建成後本地無法消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余斌日前表示,中國房地產業約占GDP的6%,房地產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也相當高,直接相關產業達60個,已經成為扭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命脈。專家認為,如果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大的波動,依靠房地產發展生產的幾十個行業都將受到無法估量的損失。中國作為國際金融危機中經濟表現突出的主要新興經濟體,也不能忽視風險問題。

楊紅旭則認為,迪拜這種大資金、大建設、大投資的模式所帶來的後果及危害給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警示在於必須防範泡沫風險,一旦投資投機需求推高價格,致使市場泡沫破裂,將會出現十分嚴重的後果。

警惕地產泡沫風險轉移

風險過度集中在房地產業已經在許多經濟體中有所表現,中國當前要謹防房地產行業的風險轉移到國民資產和金融體系中。專家建議應該從銀行風險、行業集中度風險、地方融資平台、熱錢四個方面關注房地產行業泡沫的風險。

趙慶明表示,房地產行業大量資金均來源於銀行體系,當前應高度重視銀行業的風險管理,增強金融機構識別、控制風險的能力。銀行業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在2009年信貸爆發性增長的局面下,未來銀行對可能產生的壞賬風險不可不防。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從單個金融機構來看,中國並沒有形成以房地產業為支柱的現象,比如開發性貸款在不同銀行中僅在6%-13%之間。但是,迪拜債務危機帶來的一個啟示是,銀行不應該把風險過多地集中在某一個行業,包括房地產。陸紅軍也表示,其實中國在4萬億元的刺激計劃中,鋼鐵、水泥、物流等大都直接和房地產業相關。

迪拜危機是源於政府增信為企業提供信貸擔保,企業舉債大舉開發房地產的模式。目前,中國地方財政仍嚴重依賴於土地,這一模式當警惕。

上海銀監局局長閻慶民11月9日在「中歐陸家嘴金融家沙龍」上曾透露,後危機時代有四個方面風險值得高度關注,其中就包括政府各類融資平台,尤其是區縣一級融資平台。「由於銀行給政府融資居多,容易形成貸款集中度問題以及銀行內部貸款的長短期錯配問題。」閻慶民認為。

此外,陸紅軍表示,應該高度監測熱錢動向,避免湧入中國吹大房地產泡沫。這次迪拜債務危機就與此前國際資本流入迪拜抬高其資產價格有關。由於近期人民幣升值預期再起,加上此次迪拜債務危機的避險需求,熱錢可能再度瞄上中國。

(徐志嬌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