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成交量逐漸減少 美股還漲得動?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綜合外電


許多投資顧問開始擔憂起美國股市的低成交量,這不由得讓人想起,牛仔在夜裡巡視營地的情景:他們擔心 ,當一切越是寧靜,危機越有可能出現。

近來的美國股市的確是益發變得平靜:例如,紐約證券交易所11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量,便低於10月。而10月平均每日成交量則又低於9月。

實際情形是,紐約證券交易所11月平均每日成交量,較3月9日低點至10月底整段漲勢期間的日均量少了20%。

紐約證券交易所11月日均量為11.1億股,10月為13.1億股,9月為13.6億股。3月9日低點至10月31日這段漲勢期間,日均量為13.9億股。


值得注意的是,11月的低成交量並非肇因於11月26日感恩節前後的假期,因為由月初至11月20日--感恩節之前的周五--日均量亦同樣偏低。

如此成交量逐漸下降的趨勢,是否值得憂心?美國股市是否已平靜的可能陷入危險?

許多投資顧問不約而同,都感受到了危險,理由就在最常被引用的技術性理論--量先價行。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深信這項理論。戴維斯研究公司總裁戴維斯便聲稱,成交量下降的趨勢的確值得注意,但目前尚不足構成退出漲勢的理由。

例如,戴維斯指出,在新多頭市場的初期階段,成交量下降全屬正常,因為在空頭市場底部的典型驚慌賣壓,成交量往往大幅偏高。

3月9日低點的股市正是如此。當周跌向低點的股市平均每日成交量為17.7億股,較那時以來,直至今日的平均每日成交量增加了30%。

的確,隨著股市自低點反彈越久,逐漸減少的成交量,就越來越讓人擔憂。但即便如此,戴維斯強調,這並不必然是股市的利空,尤其如果大多成交量集中在上漲的股票--正是這波漲勢的情況,則更不宜以利空看待。

那麼有沒有其他的瑕疵呢?當然有,而且總是難免。

戴維斯指出,以成交量增加證實的股票需求,於二個月前達到了高點,可能顯示趨勢已呈疲態。

基本上,如果成交量趨勢反轉,再度開始增加,則技術面將能改善。如果成交量大多集中在上漲的股票,則情況更是轉佳。

至於近來的成交量趨勢,似乎並不致讓漲勢立即報銷。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