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中瑞金融:黃金的"華麗轉身"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全景網)


黃金作為世界性的交易媒介和財富計量標準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我們要認識黃金在現代人類社會的重要作用,並推導黃金在未來社會中的角色和作用,有必要要先瞭解人類社會歷史中黃金的屬性和它在金融領域的職能和角色演變的歷史。

黃金從被人類發現開始就具備了貨幣、金融和商品屬性,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黃金的不同屬性依次主導其沉浮,其相應職能也分別佔據歷史主要地位。總體來說,隨著社會的發展,黃金的金融儲備、貨幣職能在調整,商品職能在回歸。

下面從對世界金融貨幣體系中黃金的職能和角色演變中展示黃金這一發展局勢。

1.皇權貴族壟斷時期


人類發現和使用黃金的歷史比銅、鐵等金屬要許早,在距今10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黃金就被人類發現。由於它稀少、特殊和珍貴,一度是財富和華貴的象徵,自古以來便享有其它金屬無法比擬的盛譽。

黃金極其稀有,在19世紀之前,黃金基本為帝王獨佔,作為財富和權勢的象徵;或為神靈擁有,成為供奉器具和修護神靈形象的材料;一般平民很難擁有黃金。搶掠與賞賜成是當時黃金流通的主要方式,自由交易的市場交換方式難以發展,即使存在,自由交易規模也極度有限。

2. 金本位時代

馬克思曾在《資本論》中說:「貨幣天然不是金銀,但金銀天然就是貨幣。」在人類社會中,自交換產生以來,作為交易媒介的一般等價物具體形態幾經更易,最終黃金由於其體積小而比重大、質地均勻、便於分割且易於攜帶貯藏等特性成為一般等價物的絕佳選擇。黃金被固定作為一般等價物,就成為貨幣。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19世紀中黃金的金本位制金融制度逐漸確立,大致延續到二十世紀的20年代。前後共有59個國家實行過金本位。

金本位制即黃金就是貨幣,在國際上是硬通貨。金本位制的主要內容包括:

1用黃金規定所發行貨幣所代表的價值,每一貨幣單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國貨幣按其所含黃金的重量而形成一定的比價關係;

2金幣是無限法償的貨幣,具有無限制支付手段的權利;

3各國的貨幣儲備是黃金,國際間結算也使用黃金黃金可以自由輸出或輸入,當國際貿易出現赤字時,可以用黃金支付。

4金幣可以自由鑄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將金磚交給國家造幣廠鑄造成金幣,或以金幣向造幣廠換回相當的金磚;

總結一下,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鑄造、自由兌換、自由輸入輸出等三大特點。黃金承擔了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成為商品交換過程中的媒介。金本位制因此是黃金的貨幣屬性表現的高峰。

3. 金磚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範圍內金幣的自由鑄造、紙幣與金幣之間的自由兌換制度以及黃金的自由輸入輸出受到嚴重衝擊,從根本上破壞了金幣本位制賴以存在的基礎,導致金幣本位制徹底崩潰。此後,金磚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取而代之。1922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意大利熱那亞城召開世界貨幣會議決定採用「節約黃金」的原則,是金磚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開始推行的標誌,這一制度一直持續到1929-1933年。1929-1933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告一段落。

歷史上,實行金磚本位制的國家有英國、法國、美國等。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一些拉美國家和地區,以及二十世紀20年代的德國、意大利、丹麥、挪威等國,實行過金匯兌制度。

在金磚本位制度下,各國央行發行的紙幣貨幣單位仍然規定含金量,但黃金只作為貨幣發行的準備金集中於中央銀行,而不再鑄造金幣和實行金幣流通,流通中的貨幣完全由銀行發行的紙幣貨幣單位所代替;人們持有的銀行發行的紙幣在一定數額以上可以按紙幣規定的含金量與黃金兌換(比如,英國規定兌換的最低限額為相等於400盎司黃金的銀行發行的紙幣,約1700英鎊,低於限額不予兌換);中央銀行保持一定數量的黃金儲備,以維持黃金與貨幣之間的聯繫。

實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貨幣同另一個實行金磚本位制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比價,並在該國存放外匯和黃金作為準備金,通過無限制買賣外匯維持本國貨幣與金磚本位國家貨幣的聯繫。國家禁止黃金自由輸出,黃金的輸出輸入由中央銀行負責辦理。

金磚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國際金本位制,黃金的貨幣屬性和國際儲備職能依舊在國際金融體系中佔據主要地位。同時這一系列制度壓制了市場對黃金的需求,以達到節約流通中黃金的目的。

1929-1933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的爆發,各國紛紛加強了貿易管制,禁止黃金自由買賣和進出口,公開的黃金市場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倫敦黃金市場關閉。至1954年,資本主義世界分裂成為相互對立的貨幣集團和貨幣區,國際金本位制退出了歷史舞台。

4. 布林頓森林體系中的黃金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範圍內絕大部分的黃金都通過戰爭這個機制流到了美國。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擁有占當時世界各國官方黃金儲備總量75%以上的黃金。美國因此組織參加籌建聯合國的44國政府的代表簽定「佈雷頓森林協議」,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潰後一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

佈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系的核心內容是:

1美元是是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國際貨幣結算的基礎。

2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國承擔按每盎司35美元的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

3實行固定匯率制。各國貨幣與美元的匯率,一般只能在平價的1%上下的幅度內波動,因此黃金也實行固定價格制,如波動過大,各國央行有義務進行必要的干預,恢復到規定的範圍內。

佈雷頓森林體系實際上是一種國際金匯兌本位制,美元成了黃金的「等價物」, 各國貨幣只有通過美元才能同黃金發生關係。因此,佈雷頓森林體系是以美元和黃金為基礎的金匯兌本位制。

佈雷頓貨幣體制中,黃金無論在貨幣流通功能還是在國際儲備功能方面的作用都被限制了,美元成為世界貨幣體系中的主角,但同時黃金是穩定這一貨幣體系的最後屏障,黃金的兌換價格及流動都仍受到各國政府非常嚴格的控制,黃金的市場定價機制難以有效發揮作用,黃金實際上被美元囚禁在了牢籠裡。

5. 布林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的黃金

60年代,美國國際收入情況惡化,美元出現不可抑制的通貨膨脹,美元的信譽受到極大的衝擊。同時,歐洲各國經濟復甦,財富增長。此時,黃金成為資產保值的最好選擇,於是歐洲各國紛紛向美國兌換黃金,使美國政府承諾的美元同黃金的固定兌換率日益難以維持。到1971年,美國的黃金儲備減少了60%以上。美國政府被迫放棄按固定官價美元兌換黃金的政策,各西方國家貨幣也紛紛與美元脫鉤,佈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系逐步崩潰,金價由此進入由市場自由浮動定價的時期。

在一定程度上講,黃金的商品屬性由此步入了歷史上升軌道。

6. 黃金進入非貨幣化時代

197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牙買加協議》並在兩年後對協議作了補充修改,確定了黃金非貨幣化。主要內容有:

黃金不再是貨幣平價定值的標準;

2 廢除黃金官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再干預市場,實行浮動價格;

3 取消必須用黃金同基金進行往來結算的規定;

4 出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1/6的儲備黃金,所得利潤用來建立幫助低收入國家的優惠貸款基金;

5設立特別提款權代替黃金用於會員之間和會員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之間的某些支付。(特別提款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設的一種儲備資產和記帳單位,亦稱「紙黃金」。特別提款權定值是和「一籃子」貨幣掛鉤,市值不是固定的。)

黃金非貨幣化之後,它作為世界流通貨幣的職能降低了,但是,黃金並沒有完全退出貨幣領域。黃金的貨幣職能依然遺存:仍有多種法定面值的金幣發行、流通;黃金價格的變化仍然是衡量貨幣的有效工具,是人們評價經濟運行狀態的參照物;金仍然是重要的資產儲備手段。用黃金進行清償結算實際上仍然是公認的唯一可以代替用貨幣進行往來結算的方式。特別提款權的推進遠遠低於預期,目前黃金仍然是國際上可以接受的繼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之後的第五大硬通貨。

同時,黃金的金融屬性並沒有減弱,當今黃金仍作為一種公認的金融資產活躍在金融投資領域,充當國家或個人的儲備資產。可以說黃金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保值的手段和投資的工具,集商品功能和金融功能於一身。

7. 金融危機後的黃金角色

在不久前的金融危機中,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作用一顯身手,在國際金融體系不穩定的情況下其金融屬性略勝一籌,但隨著金融體系的穩定,黃金的商品屬性將逐漸佔據上風,主導金價的沉浮,歷史數據亦顯示,1973年至今,美元指數和倫敦金的相關係數絕對值遠遠小於倫敦金和NYMEX原油期貨的相關係數絕對值,這說明從長期在金價的波動中,黃金的貨幣屬性不及商品屬性發揮的作用大。

在今年上半年黃金牛市行情中,投資性需求推動了金價的大漲,黃金作為商品的投資保值功能凸現;目前在美元地位搖搖欲墜、國際經濟喜憂參半的大背景下,黃金依然表現堅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黃金作為商品固有一定的價值。因此可以說自國際貨幣高台之上退下後,黃金憑借其固有的商品屬性進行華麗轉身,成為國際經濟大潮沖獨具特色的投資性商品,其商品屬性將在日後國際經濟的滄海橫流中漸顯英雄本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