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裝備中國,立身世界

鉅亨網新聞中心


出席嘉賓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董事長、黨委副書記 吳生富 先生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監事會主席、黨委副書記 李子凌 先生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董事、總裁 馬 克 先生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財務總監 朱青山 先生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董事會秘書 劉長韌 先生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執行副總裁、投資銀行部主管 任 勁 先生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執行總經理 姜濟卿 先生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資本市場部執行總經理 江 禹 先生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投資銀行部助理總經理 周智輝 先生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資本市場部助理總經理 王 磊 先生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

董事長、黨委副書記 吳生富 先生致辭

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投資者和各位網友:

大家下午好!

歡迎大家參加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網上路演活動。在此,我謹代表中國一重全體同仁,對關心和支持中國一重發展的廣大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謝!

50年來,中國一重一直致力于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重大技術裝備,產品主要服務于冶金、核能、石化、礦山、汽車和國防軍工等行業,是我國最大的冶金成套設備、核電設備和核電鍛件、重型壓力容器制造商,同時也是我國大型鑄鍛件、重型鍛壓、礦山設備最主要的制造商。

50年來,中國一重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機械產品200多萬噸,開發研制新產品300多項,填補國內工業產品空白400多項,為我國國民經濟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公司擁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和領先的核心技術,創建了國家級技術中心和行業內唯一的重型技術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創造了數百項“中國第一”,打造了著名的“中國一重”品牌。公司是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行業十強企業,九十年代以來,其產品三度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近年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重型機械行業的發展更為迅猛,公司緊抓時代機遇,創造了增長速度遠超宏觀經濟及行業平均速度的驕人業績,現已成為我國增長速度最快、市場占有率最高、盈利能力最強的重型機械制造企業。中國一重此次發行上市,是公司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我們相信,依托資本市場、不斷創新超越,中國一重定能成長為具有國際知名品牌、擁有核心制造能力的大型國際企業集團。

今天,我們來到中國證券網,是希望借此平臺,能夠與廣大投資者進行更為坦誠的溝通、交流,讓大家對公司有更充分的了解,從而獲得大家更多的認可和支持。我們堅信,廣大投資者的高度信任與大力支持,不僅是中國一重A股股票成功發行的重要保證,更是推動中國一重加快科學發展的不竭動力。您支持,中國一重全體員工會全力拼搏,用行動與您共享價值成長;您信任,中國一重管理團隊定不負重托,以業績謝您共建偉業平臺。

邀您投資中國一重,共享價值、共創輝煌!謝謝大家!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執行副總裁、投資銀行部主管 任勁 先生致辭

尊敬的吳董事長、各位嘉賓、各位投資者、各位關心和支持中國一重的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作為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首次公開發行的獨家保薦人(主承銷商),我們非常高興能夠參加今天的網上交流活動。首先,我謹代表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對所有參加本次中國一重A股發行網上路演推介的嘉賓、投資者和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

中國一重是中國最大的重型裝備制造企業,作為國內增長速度最快、市場占有率最高、盈利能力最強的重型機械制造企業,專注重型機械制造50年。50年的積淀和歷練,打造出了如今在重大技術裝備行業的國寶級公司,中國一重2008年凈資產收益率在所有央企中排名第一;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技術在同行業中遙遙領先;特別是在核電相關領域優勢明顯,是國內唯一既能生產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又擁有全套核鍛件制造能力的公司,承制了我國9個在建核電項目中8個項目的反應堆壓力容器和核電鑄鍛件。一重的技術創新突破了境外廠商對國內相關尖端產品的封鎖,彌補了多項國內空白,在很多重大領域實現首臺或首套設備的國產化。中國一重不僅實力雄厚,管理層更是具有令人欽佩的戰略眼光和遠見卓識。在金融海嘯到來之前,公司已未雨綢繆提前進行了產品結構調整工作,從而讓一重成功抵御了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們有理由相信,伴隨我國實力的不斷壯大,中國一重正逐步成長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重大技術裝備供應商。

中銀國際為能夠擔任中國一重股票發行的獨家保薦人(主承銷商)倍感榮幸。中國一重管理層出色的管理水平和公司“裝備中國、立身世界”的企業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將和大家一起共同見證——中國一重成功上市這一一重科學發展史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我們相信,中國一重作為我國七大重機企業之首,通過本次A股發行將進一步鞏固行業龍頭的優勢地位,創造優異的業績,為廣大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

最后,預祝中國一重A股首次公開發行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

董事、總裁 馬克 先生致答謝辭

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投資者、各位網友: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首次公開發行A股網上路演即將結束,非常感謝廣大投資者的積極參與。3個小時的網上交流和溝通,增進了投資者對公司的了解,更為我們今后保持長久信任的溝通奠定了良好基礎。

今天的網上路演,各位投資者從重型裝備制造業,到中國一重發展的各個層面與我們進行了交流,提出了中肯而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我們會給予充分重視,并進一步努力完善自己。通過與大家的溝通,我們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的使命、責任和壓力。我們真誠地希望大家在中國一重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始終關注與支持我們,我們愿意以各種方式與各位投資者保持順暢的聯系。

中國一重此次股票發行上市后,公司的發展將邁入一個新階段。在各級主管部門、監管機構、保薦人、各位投資者等社會各界對公司的幫助和支持下,公司將勇往直前,借力資本市場,依托行業領先優勢,努力打造一個健康、優秀的上市公司。

在網上路演即將結束之際,我代表公司全體同仁再次向社會各界朋友們對中國一重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對保薦人、主承銷商中銀國際以及其他中介機構致以由衷的謝意,同時,也感謝中國證券網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與投資者網上交流溝通的平臺!中國一重將拼搏進取、求實創新、團結奮進,以更加優異的業績回報股東,回報社會。謝謝大家!

行業篇

問: 對于重型機械制造業而言,競爭主要體現在技術的競爭,公司歷史上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未來如何保持技術優勢?

吳生富:我公司主導產品的技術水平國內領先,部分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由一重自行設計、制造、安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5000噸水壓機是一重制造大型鑄鍛件的最關鍵設備,也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自由鍛造水壓機,創造了“中國第一”。 我公司還制造了世界最大的2000噸級煤液化反應器和1600噸加氫反應器等多項“世界第一”或“中國第一”的產品。這些都源于中國一重的技術實力,未來誰掌握了先進技術,誰就將在競爭中勝出,中國一重將從以下幾方面來確保技術優勢 :

一、繼續建設好一流的創新平臺——國家級技術中心、行業唯一的國家工程研發中心和國家能源裝備材料研發中心。其中國家能源裝備材料研發中心作為海外高端引進人才創新創業基地,主要人員由海外博士組成,在能源裝備材料的研究上將發揮關鍵作用;

二、按照“構思一代、研發一代、試制一代、生產一代”的科技發展思路,完善“研發層、轉化層、執行層、基礎層”的科技創新體系;

三、本公司擁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3人,未來還將培養一大批勇于創新的研發人才和技能人才,打造一流的研發團隊;

四、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在第四代核電、海水淡化、大型固體垃圾處理設備、巖巷掘進機、盾構掘進機、臥式輥磨機、深海鉆井平臺等新產品開發方面加大投入,并力爭盡快取得重大突破。

問:公司如何看待未來我國核電市場的發展前景?公司目前在反應堆壓力容器、核島鍛件方面保持著80%以上的市場占有率,未來能否繼續保持這種接近壟斷的市場地位?

吳生富: 按照《京都議定書》的要求,我國作為一個燃煤大國,減排的壓力非常大,而目前國家的能源結構還是以煤電為主,所以要改變能源結構的現狀,其核電是主要發展目標。在《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中確定了我國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目標為4000萬千瓦,最近有可能調整為7000萬千瓦。據此,未來我國每年將新增10座左右的核電機組,保守估計的市場價值應在6000-7000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一重已成功研發二代加、三代核島全套鑄鍛件和反應堆壓力容器,并有突出的市場地位,而未來要保持這種優勢,我們需要:

1)加快一重核電鑄鍛件生產專業化的資源配置,具備年產10套100萬千瓦級核島鑄鍛件能力;

2)進一步提升專職團隊的研發能力,組成由公司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核電攻關組,進行系列攻關研究,在反應堆壓力容器已占市場80%的基礎上,盡快研發出產品價值較高的蒸發器等核島主設備;

3)形成具有一重特色的核文化,建立并完善核質量保證體系;

只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我們有信心把中國一重建設成為核電鑄鍛件及核島主設備的主要供應商,進一步增加合同總量并提高效益。

問:公司15000噸水壓機建成后,國內多個企業紛紛建設自己的大型水壓機,國內大型鍛件制造能力是否過剩?公司如何應對此問題?

李子凌:辨證地看,國內大型鑄鍛件始終是高端緊缺,低端過剩。

根據國家產業發展布局,我國大型鑄鍛件主要由一重、二重以及上重等幾家企業提供,事實上一重承擔著60%的高端大型鍛件生產任務。過去這幾年,隨著大型鑄鍛件市場的需求日益旺盛,國內部分同行企業也開始涉足大型鑄鍛件市場,規劃或正在建設萬噸以上壓機。但是,大家知道,大型鑄鍛件產業尤其是高端大型鑄鍛件完全屬于高新技術產業,涉及多個學科,高端大型鑄鍛件的生產不僅僅是設備問題,更主要的是技術水平問題。一重現在不但擁有兩臺萬噸級水壓機,更重要的是我們擁有一支完整的技術專業人才和高技能操作人才團隊,擁有幾十年研發和制造方面的經驗和技能的積淀,這是其他新進入企業或一般企業所無法擁有的。而且我們看到,受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一些企業規劃建設的萬噸水壓機已經無錢繼續建設。

從市場情況看,一重建設的大型鑄鍛件制造基地,設備是通用的,下游產業涉及冶金、石化、煤化工、核能及礦山等諸多行業。目前,鋼鐵業產能不能完全釋放,短期內預計對大型鑄鍛件新增需求下降,但我認為這僅僅是常規鑄鍛件需求量的下降,而高端大型鑄鍛件依然全球范圍緊缺,尤其是那些形狀復雜、技術含量高、材料性能特殊的大型鑄鍛件,如:核電大型鑄鍛件、超超臨界火電轉子、大型支撐輥、大型船用曲軸等尚需要進口。因此,目前國內大型鑄鍛件市場依然是低端過剩,高端奇缺,而中國一重一直只致力向市場提供高端大型鑄鍛件。

經營篇

問:公司的競爭優勢是什么?

吳生富:

(1)品牌優勢:中國一重是中國七大重機之首,也是國內最大、盈利能力最強的重機企業,其產品具有良好的市場聲譽,廣泛運用于冶金、石化、能源、交通運輸、礦山等多個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中,并部分出口。中國一重的產品售價高于行業平均價格。

(2)技術優勢:中國一重具備完整的技術創新體系,擁有國內重機行業唯一的國家級研究中心和最好的設計研究院,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軋機、高Cr鋼支承輥、壓力容器、核電鍛件等材料和工藝等多個方面處于國內第一的地位。中國一重曾在1995年、2006年和2008年三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完成了多項首臺、首套重型裝備的研制任務,在核能設備、重型壓力容器等方面至少領先國內競爭對手5年以上。

(3)人才優勢:中國一重是國內從事重型機械制造最悠久的公司,主要管理人員在重型機械制造行業具有超過20年的實踐經驗,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尤其在高精尖項目管理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同時,中國一重擁有業內最優秀的員工梯隊,擁有一批勇于創新的研發人才和技能人才,其中高級工程技術人員956人,技師和高級技師824人。

(4)管理優勢:中國一重實行集團化運營管控,統一管理所有下屬公司的重大決策及資金運作。做到集團內部順暢、高效。為了適應多業務的協同發展,在確保管理效率的同時做到決策靈活、貼近市場。我們正按矩陣式管理的模式,逐步實行子公司事業部化運作。

(5)制造優勢:本次上市擬投資的大型鑄鍛鋼基地建設完成后,一重將成為世界最大的鑄鍛件生產基地。隨著重型裝備制造業在全球范圍內的轉移,中國一重將成為全球最主要的重大技術裝備供應商之一。

2007年一重獲得國務院國資委頒發的《中央企業2004-2006績效進步特別獎》。同時,一重的盈利能力也高居七大重機企業之首。

問:貴公司產業結構調整完成后,新的業務板塊結構是什么樣的?公司預計新的板塊結構將保持多長時間?

吳生富: 根據目前公司的在手訂單情況,從2010年,單個業務占公司總業務的比例將不高于40%。公司將形成產品多樣化、行業多元化的綜合性重型機械制造企業,核能設備、冶金成套、重型壓力容器和大型鑄鍛件等四大業務將齊頭并進,從而擺脫了對鋼鐵行業的過度依賴。

未來公司還將根據中國經濟發展趨勢、低炭環保的要求來不斷開發新產品,始終保持我公司在行業中的龍頭地位。謝謝!

問: 可否公布一下公司主要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吳生富:一重的主要產品包括冶金成套設備、重型壓力容器、大型鑄鍛件、工礦配件和核能設備。截止2008年,一重冶金成套設備市場占有率達70%,重型壓力容器市場占有率達90%,工礦配件市場占有率達80%,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和核電鍛件市場占有率達80%。而且從2006年至2008年,這個數據始終保持穩定的態勢。

問:相比二重等同行業公司,公司冶金成套設備、重型壓力容器、工礦配件、大型鑄鍛件等產品的毛利率較高,請說明原因 。

朱青山:報告期內本公司主要產品為冶金成套設備、重型壓力容器、工礦配件及大型鑄鍛件,本公司這些產品的平均售價及毛利率水平均高于市場平均水平,具體分析如下:

(1)突出的市場地位和領先的技術優勢保證一重的毛利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一重是鋼廠全流程設備供應商,是國內最大的軋制設備制造企業,熱連軋機、冷連軋機、中板軋機具有全規格、成線自主設計,自主制造,總包交鑰匙能力,具有領先的技術優勢。自主設計的1780毫米冷連軋機組曾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目前一重大型軋制設備的市場占有率約70%。

一重是國內生產重型壓力容器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能力最強的企業。生產了世界上最大的煤液化反應器、加氫裂化反應器和國內90%以上的國產加氫反應器,幾乎裝備了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的全部煉油基地。

一重主要生產單重50噸以上的大型軋輥,其中鍛鋼支承輥的生產技術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在國內大型鍛鋼支承輥市場占據80%左右的市場份額。

(2)先進的制造水平保證一重的毛利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制造50噸以上的大型鍛件就必須使用萬噸壓力機。一重是國內最早擁有萬噸自由鍛造水壓機的重型機械制造企業,并且自行研制的15000噸自由鍛造水壓機榮獲2008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目前一重大型鑄鍛件的綜合能力國內第一、國際上排名第二。此外,一重經過多年的技術開發和生產積累,形成了國內最先進的過程控制指引和標準化流程,確保了產品質量的穩定和較低的生產成本。

(3)在生產實踐方面,公司強化管理,推行裝入法煉鋼,嚴控生產成本。

發展篇

問: 請介紹一下公司的發展戰略?

吳生富:公司的戰略定位:建成一個以強大研發、設計及核心制造能力為支撐的為冶金、石化、能源、交通運輸、礦山等行業提供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關鍵重大技術裝備供應商,并努力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知名品牌、擁有核心制造能力的大型國際企業集團。

問: 大型鑄鍛鋼基地、核電項目建成后,公司的產能大幅提升,公司如何保證新增產能充分利用?公司是否有明確的新產品、新市場開發計劃和未來產品結構調整戰略?

李子凌:就一重目前的現狀,盡管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冶金成套訂單下降,但是核電產品業務訂單卻十分飽滿。因此,本次核電石化募投項目,主要是解決大型石化容器、核島一回路主設備的制造。該項目建成后,一重將形成年產5臺核電一回路主設備的能力。同時核電項目所需的鍛件國內只有一重獨家能全套提供。大型鑄鍛鋼基地建成后,一重將成為世界最大的鑄鍛鋼生產基地,其一次鋼水量、最大鍛件外形尺寸均可以滿足石化容器市場超大型化、及第三代、第四代核電設備所需鑄鍛件的生產需要。

一重目前在核能設備市場具有絕對的領先地位。目前制造國內所需核電鍛件或進口或向一重采購。國產核電鍛件一重市場占有率達90%以上。同時,反應堆壓力容器市場占有率80%以上。

預計未來核能設備市場廣闊,根據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的規劃,預計到2020年前,國內每年新增10臺左右百萬千瓦級的核電機組。根據OECD核能署的預計,全球范圍內每年新增約40臺核反應堆。

在2010年產品結構調整后,我們將擺脫對冶金成套產品的過度依賴。一重將成為一個冶金成套、重型壓力容器、核能設備及大型鑄鍛件等四大產品齊頭并進的大型綜合重型機械制造企業。

為適應全球環保、低碳經濟的發展需要,一重正積極開發海水淡化設備、海洋工程裝備及城市環境工程裝備等新產品。謝謝!

問: 在市場開拓方面公司有哪些計劃?

馬克:公司將加強與重點用戶、合作伙伴的溝通,繼續保持核能設備、冶金成套設備、重型壓力容器、工礦配件等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率,把自主知識產權和工程總承包作為冶金成套項目市場開發的重點;進一步加強與西門子奧鋼聯、西馬克、達涅利等國際知名公司的合作,拓展新的合作領域;加大在俄羅斯、印度、巴西、東南亞、中東等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開拓力度,擴大市場空間;加大優勢產品的訂貨力度,開拓新產品市場。在做精原有主業的同時,通過自主創新、產學研合作等途徑,積極開辟新產品市場,如海水淡化設備、大型固體垃圾處理設備、巖巷掘進機等新產品,拓寬中國一重的市場領域。

發行篇

問: 自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以來,幾乎所有的IPO項目都存在超額募集的情況,如果一重實際募集資金超過招股意向書披露的項目資金需求量,公司將采取何種措施確保募集資金的使用效率?

馬克:如果實際募集資金超過招股意向書的部分,一重將用來安排到已經規劃的其他的技術改造項目及進一步補充流動資金等。一重對于固定資產的投資完全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公司健全的各項規章制度來組織實施,進行科學的論證,一重有幾十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和實施經驗,有一支優秀的項目管理團隊,從而保證項目的高效實施。

問:中國一重初步詢價階段有效報價對應的擬申購量為網下初始發行規模的12.48倍,主承銷商如何看待這個結果?

江禹:首先,中國一重本次發行規模較大,為20億股,此次網下預設發行數量占發行總量的50%,為10億股,因此超額認購倍數不能簡單地與其他IPO發行直接對比;其次,在近期市場有一定波動的情況下,IPO發行一二級市場理性回歸,本次申購數量更能反映出真正認可中國一重投資價值的機構投資者的真實需求,我們認為12.48倍的超額認購倍數屬于合理范圍,機構投資者配售比例的適當提升有利于包括機構投資者在內的廣大投資者更多分享中國一重的成長收益。

謝謝!

問:中國一重5.00-5.80元的申購價格區間對應2008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全面攤薄市盈率為36.16-41.95倍,在中國西電上市首日即跌破發行價的情況下,中國一重的定價是否偏高?

王磊:首先,不同的公司具有不同的特點,在發行定價上不具有絕對可比性,且36.16-41.95倍的市盈率是對應2008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全面攤薄的市盈率,對投資者而言,2010年業績對應的估值水平更有參考意義。其次,中國一重作為我國綜合制造能力和技術水平最高、盈利能力最強、增長速度最快、最具國際競爭力的重型機械制造企業,目前已基本完成結構調整,2010年公司在核能設備及大型鑄鍛件業務方面將取得重大突破,盈利能力有望大幅上升,因此考慮到中國一重未來業績的高速增長,該價格區間對應的估值水平是合理的。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