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熱錢通道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深圳羅湖口岸,從香港過來深圳的人們辦理完過關手續后,都會經過幾家外幣兌換店,這里擠滿了爭相用港元兌換人民幣現鈔的人。
當《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上前詢問是否可以兌換數十萬大額人民幣時,店員熱情地說:“可以啊,每人每天的兌換額度為8000美元,如果你想兌換更多的人民幣,可以多喊幾個親戚朋友,多拿點身份證就可以了。”
隨著人民幣持續升值,關于熱錢通過香港涌入內地的爭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此前有報道稱,香港有6400億港元熱錢“囤積”并伺機進入內地,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多次出面對此進行澄清。昨天,正在內地訪問的香港特區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6400億港元資金是2008年第四季度雷曼事件以來,至去年為止,流入香港的全部資金數額。而今年以來,香港并沒有錄得資金凈流入。
此前香港特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也有類似表示。
但市場人士仍然聽到了熱錢涌動的聲音。
接受本報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香港的資金可以通過QFII和銀行匯款、購買內地股市相關投資產品等合法途徑流入內地。非法的方式則包括,通過兌換點或地下錢莊,甚至是跨境虛假貿易等。
也有市場人士表示,由于資金流動方式的多樣和復雜,從香港流入內地的熱錢金額難以估計。
兩地錢莊合作匯兌大資金
在香港或是深圳,街頭到處是大大小小的貨幣兌換店,而香港的某些兌換店,還提供向內地匯款的各種服務。
“要匯500萬港元到深圳換成人民幣429萬元,怎么操作?”記者向香港旺角的一家兌換店詢問。店員回答說:“把500萬港元匯入我們指定的香港賬號,然后再給我們你在深圳的銀行賬號,按今天的匯率算,明天中午之前就會有429萬元人民幣到賬。”
店員還告訴記者,他們在內地的代理人也為內地客戶匯款到香港提供相應的服務。由于兌換店的匯款金額比銀行限制的要高得多,因此外匯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價差往往比銀行略高,這樣他們可以獲得更高利潤。
事實上,這種方式操作起來并不難,只要錢莊在內地儲備足夠多的人民幣,并且在香港儲備足夠多的港元,就可以隨時滿足客戶大額匯款需求。
還有一種搬熱錢的方式是虛假跨境貿易。
劉小姐是深圳一家貨運代理公司的操作部門經理,據她介紹,虛假跨境貿易的確較多,不過主要目的是騙取出口退稅,熱錢進入內地更多只是一個附屬結果。而通過這種方式進來的資金,大都會流向地下錢莊。
“跨境貿易的集裝箱貨運代理操作主要分為兩種:一種叫散貨,就是賣方把貨物送到倉庫,倉庫和貨代合作把數個賣家的貨物拼在一個柜子里面,統一上船出海,這種情況做虛假貿易比較少。”劉小姐告訴記者,“另外一種叫柜貨,這種方式就比較容易產生虛假貿易。”
劉小姐介紹說,在柜貨貿易中,海關很少開箱驗貨,她負責的客戶幾個月才遇到一次,貨代和船公司也完全不知道貨物情況。
據她透露,某些內地公司串通外方做虛假貿易,集裝箱里面裝的可能是廢紙等東西,有時候甚至是空箱。“這樣的話,一方面賣方可以成功拿到出口商品的增值稅退稅,另一方面,也有一筆美元資金從境外進入境內。賣方收到錢后,會申請把這部分資金兌換成人民幣,這部分錢也很可能成為地下錢莊資金周轉之用。”劉小姐表示。
買樓收租成主要投資方式
不過,從香港過來的熱錢似乎更熱衷于進入房地產領域。
深圳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王世界透露,港人現在在深圳二手房市場置業的比例約占深圳二手房成交的7%,今年以來平均每月700套左右。以每套平均總價140萬元人民幣計算,每月流入房地產的港資約10億元。
王世界認為,由于目前對境外人士的限購令是以個人為單位,而不是以家庭為單位,對他們的這種限制其實很容易規避。另外,香港人投資深圳的房地產主要為中長線投資,主要集中在“兩端”,也就是一些租金回報率較高的小戶型,或者是比較稀缺、升值潛力較高的豪宅單位。
羅湖區寶安南路的地王大廈附近,是深圳最繁華的商業地區之一,周圍地產中介林立,也活躍著很多香港投資者的身影。
一位地產中介業務員向本報記者介紹,在地王大廈步行15分鐘距離內,有一些28平方米左右的單身公寓,租金可以達到2000元,售價為53萬元;而某些一房一廳32平方米左右的戶型,租金達到2300元,售價則為60萬元。如此算來租金回報率可以達到4.5%左右。
上述中介業務員透露,這種戶型多年來得到了很多香港長線投資客的熱捧,在羅湖“買樓收租”成為了很多香港人的投資方式。
香港匯盈證券董事謝明光認為,熱錢更青睞那些“在香港買不到的資產”,除了純粹“賭人民幣升值”的內地銀行定期存款、債券以外,房地產是其中一個重要流向。
另外,由于央行今年多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已調到18.5%的歷史高位,信貸政策進一步收緊,內地很多中小企業面臨“斷水”的危機,這也為熱錢“高息”流向中小企業提供了機會。
熱錢可在港買人民幣資產
盡管陳德霖否認有6400億港元熱錢“囤港”伺機進入內地,但他也承認,在目前低息以及量化寬松環境下,資金泛濫,熱錢流入流出都會增加。
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稱,過去流入內地大多數是港澳臺的資金為主,但現在既有來自歐美的資金,也有來自日本的熱錢。
在通脹率逐月走高的背景下,不管是決策層還是普通投資者均對中國“雙順差”的規模高度關注。
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中國外匯儲備資產增加1073億美元;經常項目順差1023億美元,同比增長1.03倍。而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中國10月當月新增外匯占款高達5190.47億元人民幣,刷新了30個月以來的最高紀錄。這也使中國的廣義貨幣M2一直處于高增速狀態,而大規模的貨幣投放必然意味著通脹。
但謝明光也指出,對國際熱錢而言,由于香港資本市場已經有很多人民幣資產可以購買,例如內地在港上市公司的股票,以及人民幣債券等投資產品,因此未必會有很大動力進入內地資本市場,這從目前A股藍籌股股價遠低于H股的現狀可見一斑。
多位長期在兩地從事跨境貿易的人士也認為,由于內地存在外匯資本管制,一旦大筆資金進入內地,要重新通過正當渠道回流香港并不容易,因此不好把過多資金放在內地;另一方面,香港相對較低的稅負,也使得很多貿易公司傾向于把更多利潤留在香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