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傳創業板IPO審核再收緊 保薦機構責任加重 獲利標準更細化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消息人士指出,中國證監會已要求保薦機構對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環保文件和第三方數據 (即審計機關與被審計單位之外的由第三方提供的數據) 進行盡職調查;對代持人數較多的股權轉讓,要求保薦機構進行一對一面談。而對於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持續盈利要求,則做了更細化的標準。

香港《大公報》報導,據上海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的人士透露,證監會要求,環保部門文件和行業數據,必須引用客觀真實、有依據的數據。他還表示,對於這兩項文件,要求不能只是簡單地使用,保薦機構需進行盡職調查後才能進入招股説明書。


證監會發行監管部相關負責人在 10 月份保薦人培訓會上指出,招股説明書中必須披露環保相關信息,細化到是否符合環保要求、最近 3 年環保投資和支出情況、環保設施實際運行情況以及未來環保支出、曾經發生的環保事故或因環保問題受到處罰的情況,「發表意見不能僅依賴於發行人提供的證明文件。」

「現在做統計數據的公司很多,而每家披露的數據往往差別很大。」該投行人士解釋稱,因此證監會提出在招股書中引用的數據必須客觀、真實、有依據,且是值得依賴的,「並提出最好不要買報告或數據。這會是證監會今後重點審核的部分。」

而對於市場關注度較高的創業板公司「持續盈利」問題,證監會進一步提出,發行人招股書中披露的近 3 年淨利潤情況,必須符合「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淨利潤高於最遠一個會計年度」的標準。

若擬上市企業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淨利潤出現明顯下滑,招股書中必須提供能證明該公司經營保持增長的財報,「且必須經過審計」;或者保薦機構要做出對該 IPO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 公司的盈利預測。

根據證監會相關人士的舉例,比如最近半年淨利潤不足上年度淨利潤的 50% ,或前 3 季不足上年度淨利潤的 75% ,都算是「明顯下滑」。

之前在深交所發布的《創業板上市規則》中提出,創業板公司的盈利標準有兩套:最近兩年連續盈利、合計淨利潤累計不少於 1000 萬元 (人民幣,下同) ,且持續增長;最近 1 年盈利,淨利潤不少於 500 萬元,最近 1 年營業收入不少於 5000 萬元,最近 2 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於 30% 。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