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條例年內或難出臺
鉅亨網新聞中心
分析文章稱,各個階層對《工資條例》的可行性都表示疑慮;參與該條例制定討論的學者甚至透露,由于阻礙重重,《工資條例》難以在年內出臺。
據青島財經日報5月28日報道,來自美國的次貸危機最終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機,新的一輪全球化進程就此戛然而止。至此,前些年過于注重出口的中國人突然發現,居民收入的相對不足根本難以擴大內需,于是通過改變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一般民眾的收入水平成為當務之急。
在此背景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正在制定中的《工資條例》再度引起各界的廣泛關注,甚至被一些人認為是收入分配改革的標志性內容,一度有消息稱,該條例年內即可出臺。然而在對各相關階層的走訪中發現,無論是企業家、工人還是學者對《工資條例》的可行性都表示疑慮;參與該條例制定討論的學者甚至透露,由于阻礙重重,《工資條例》難以在年內出臺。
怪誕?企業家表里不一
長期從事監事工作的北京福建企業商會常務副會長吳華強表示,即將出臺的《工資條例》對企業家的實際作用可能不大。他說,現在勞動市場基本屬于資方市場,工人的話語權很少。
國有壟斷企業對《工資條例》也不“感冒”。一位參與《工資條例》制定的人士近日透露,該條例遭遇了來自壟斷行業央企的極力反對。據他介紹,壟斷行業的央企認為他們的企業福利部分不應該計入到工資收入,否則納稅和社保繳納的工資基數太大。比如,央企的人均月收入是1萬元,各種社保和納稅上調10%就是1,000元。而對于民企而言,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上調10%只是200元到300元的問題。
同情?勞工顧慮重重
農民工被欠薪的類似例子還有很多。常年介入勞工問題的北京市君祥律師事務所律師賈培紅表示,目前法學界認為,農民工不具有與其他主體相同的地位,其自身又缺乏較強的維權能力,是欠薪產生的主要原因。
然而即使不是農民工,大多數企業職員也對和企業主談判提高工資疑慮重重,而且越是工作強度大時間長的企業,員工就越缺乏談判的勇氣。
原因?配套措施不成熟
“從進一步規范工資分配的需要看,我希望(《工資條例》)能盡早出臺。但是就以前參與討論、調研的感受及目前各方面條件來看,2010年很難出臺,可能要到‘十二五’初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研究員狄煌說。
據他介紹,《工資條例》計劃目前剛報送國務院法制辦,方案本身還在修改完善過程中。?《工資條例》雖然早已成型并修改多次,但一些條款涉及的基本問題仍存在很多爭議,主要在工資的定義、調整范圍、決定及增長機制及工人加班工資基數、政府調控職能等方面仍缺乏共識。比如“納入到《條例》中規范管理的工資,到底包含哪些內容?是整個職工薪酬的概念,還是僅僅為貨幣工資的概念。?”
更關鍵的則是相關配套措施的不成熟。“比如工資協商時,如不能直接采用集體協商,能否要求用人單位必須采用其它平等協商共決的辦法?用人單位要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和義務?勞資雙方談不攏怎么辦?不能罷工,又由誰來作最終裁決?三方協調機制能否參與其中?解決這些基本問題都需要時間。?”狄煌說:“另外為保證工會組織獨立工作,以便更好地代表職工利益,需建立相關的配套措施。譬如工會工資或活動經費來源最好由用人單位交地方或行業工會然后由其代發。?”
(程曦?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