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法國"頑疾":增長乏術,社保負擔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5-27 08:50


一說到法國,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舒適的生活、完善的福利、寬松的社會氛圍。然而,在這種令人羨慕的生活模式的另一面,則是經濟增長缺乏活力、社保體系負擔沉重、民眾利己觀念嚴重等諸多經濟與社會問題。這些問題程度之嚴重、影響時間之長遠,已經成為法國特有的“頑疾”。

經濟增長乏術

在經濟方面,法國的“增長疲軟癥”由來已久。在經歷了二戰結束后的“繁榮30年”后,法國經濟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就呈現出增長明顯放慢、增速下滑的趨勢。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的10年間,法國的年平均GDP增長率總徘徊在1%~2%,等同甚至時而低于歐盟平均水平。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打擊下,法國經濟更是出現了負增長,今年的復蘇形勢也不容樂觀。因此,雖然法國與德國并稱歐洲一體化的動力之源,但法國的推動力僅僅體現在政治領域,而絕非經濟領域。

考察法國經濟“頑疾”的病因,可以從法國的經濟特點與本輪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中找到答案。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經濟全球化進入了新一輪的飛速發展期,呈現出三大特點,即:信息技術革命成為經濟增長的新方式,開放型市場經濟體制大行其道,跨國大企業迅猛發展。而法國固有的經濟特點明顯未能適應上述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首先,從產業結構的角度看,法國處在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雖然法國在航天航空、核電、高速火車、軍備等方面擁有較為雄厚的科研水平和生產能力,但在信息技術領域卻未能搶得先機。美國從1993年開始在信息技術產業的帶動下實現了連續多年的低通脹高增長,相比之下,法國乃至整個歐洲卻在信息技術方面步履蹣跚,因此,也就無法從此輪技術革命中覓得新的經濟增長點。與此同時,許多新興發展中國家則以低成本優勢積極實行產業升級換代,擴大了傳統產品的市場份額,而法國勞動力成本高昂,更不可能在這些低端產品領域具備競爭優勢。

其次,從經濟體制來看,雖同為資本主義國家,但法國不同于英美,它一向反對經濟自由主義,強調國家對經濟活動的干預、對社會財富再分配的積極管理等。因此,法國經濟政策的方向與經濟全球化需要的放松管制、降低稅率、削減福利等開放型自由經濟政策背道而馳。雖然國家的大規模干預確實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市場的缺陷,實現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但國家干預也犧牲了市場功能,使企業失去了活力,從而導致法國經濟增長長期缺乏后勁。

再者,從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企業個體來看,規模大的企業往往可以憑借雄厚的資本實力和廣闊的信息優勢,發展成為真正的跨國公司,在全球進行資源的重新配置,實現成本最低、利潤最高的競爭優勢。相比之下,法國企業的特點是中小企業多。由于缺少規模效應,這些企業在全球化競爭中往往處于劣勢。因此,法國始終是一個居于二流的對外投資國。投資不足也是法國經濟缺乏活力的一大原因。

社保體系負擔沉重

除了經濟上的弊病外,法國在社會領域的問題也尤為突出。保障力度大、覆蓋范圍全、受益民眾廣的法國社會保障體系,既是法國民眾的福祉,但由其帶來的諸多弊端也成為法國社會的“重癥”。

首先,龐大的保障體系給政府財政造成了巨大負擔,每年都產生巨大的虧空。最新公布的統計顯示,2009年法國的社保赤字達到202億歐元。為了填補這一巨大漏洞,法國政府不得不以減少其他方面的投入為代價。

不僅如此,為了維持龐大的福利和社保體系,政府采取的諸多政策和措施還嚴重打擊了法國企業的活力。政府采取的政策之一就是高稅賦,這使法國成為經合組織國家中稅費最重的國家之一。據統計,法國的稅收總額占全年GDP的44%。綜合所有種類的稅收,每個法國人需要繳付的稅收占到總收入的65%。而對于企業來說,最高稅收達到34%。同時,企業還需要交付19.6%的增值稅。

除了稅收制度外,還包括繁多的關于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政策法規。一方面,企業根據法律規定必須承擔雇員社保費用中的相當大一部分,另一方面,企業在解雇員工時也限制多多。這些規定都給企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導致企業不敢也不愿擴大運營規模,從而進一步加劇了法國的失業問題。

此外,社會福利和保障體系中的不合理部分更成為誘發社會矛盾和沖突的根源。法國的福利保障體系側重于對有工作者提供全面有力的保障,而忽略對失業者、外來移民等弱勢群體的利益關懷,因而造成了社會不同階層之間差距拉大,矛盾尖銳化。

只顧小集團利益

長期以來,頑疾纏身的法國并非不想改變這種不合時代發展趨勢的經濟體制和社保制度。一代代的法國政治精英,從上世紀90年代推行退休金改革的總理巴拉迪爾,到當前以變革主張當選的總統薩科齊,都致力于此。但是遇到的重重阻力,暴露出了法國社會一個更為隱蔽也更為關鍵的毛病,那就是社會各界狹隘自私的利己主義心態。

法國街頭隔三差五就會上演的各種行業的罷工,就是這種心態的充分表現。

政府擬推出的任何觸動某行業人員既得社會權益和福利的變革,都會遭到這一行業的強烈抵制。因此,被認為是符合法國社會整體利益、能促進法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提高法國國際競爭力的變革措施,往往舉步維艱。例如,自薩科齊上臺后提出退休金改革以來,法國的公共運輸業已經發起了多次大規模的罷工,造成全國鐵路網絡癱瘓,損失高達數十億歐元。他們罷工的目的是為了維持上世紀初制定的《社會保障法》中規定的“特殊待遇”,例如提前退休、享受全額退休金等。之所以有這一規定,在當時是為了對一些行業的艱苦性或危險性進行補償。然而,時至今日,法國高鐵發展迅速,清潔、高速、環保等特點已使鐵路工作者再也不用忍受蒸汽機時代惡劣的工作條件,但法國鐵路工作者卻為維護這些既得利益,一次又一次地以國家交通癱瘓為代價。

在競選中宣稱“與過去決裂”的薩科齊當選法國總統伊始,就掀起了針對法國經濟及社會體制中上述弊端的新一輪改革。這些改革措施包括:

經濟方面,薩科齊明確對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視,希望通過法國式 “小企業法案”,為最有創新能力的小企業保留政府采購市場份額;

在增強企業活力方面,薩科齊擬減輕企業社會分攤金,放松每周35小時的工作時間限制,允許通過加班等方式增加企業運營管理的自主性和靈活性;

在就業方面,政府將特別制定促進年輕人就業的緊急計劃,并繼續大力支持各類職業技能培訓,鼓勵失業者重返市場;

在公共財政和社保方面,薩科齊決心改革公共財政管理,削減財政赤字,大幅調整特殊保障制度,并逐年縮減醫療保險支出增幅。

從過去的經驗看,法國的改革總是在巨大的阻力間小步前行。因此,薩科齊的改革計劃能否最終成功,還要拭目以待。但無論如何,減少政府干預、恢復企業活力、向弊大于利的社保體制開刀、呼吁社會各界實現從“維護小集團利益”向“顧全社會整體利益”的觀念轉變,這些都是治療“法國病”所不能忽略的藥方。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