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益投資或提至5成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一則關于放寬企業年金投資股票比例的消息在企業年金市場引起波瀾。“具體放寬多少投資比例還在研討之中,還需要征求財政部的意見。投資比例只是欲修訂《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的一項內容,還需要統籌兼顧。”7月20日,一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官員表示。
此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基金司調研員王強透露,正在修訂《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可能將提高企業年金投資股票等權益類產品的比例。
“投資比例放寬可能的途徑是先在50%的部分開口,來擴大權益類投資比例,如由30%提至50%,逐步松綁,而不會像國外那樣一步到位將權益類投資比例提至70%。”一位資深業界人士說。
比例或提高
“投資松綁有利有弊,但總體上利大于弊,有助于拓寬投資渠道,在選擇上吸引客戶。”中國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平安養老)總經理趙衛星說,“現在,每家養老保險公司都想成為業內領頭羊,并在服務、技術、產品等方面加大投入。”
上述資深業界人士表示,按照國際慣例與經驗,應該放寬企業年金的權益投資比例,國外規定70%的基金凈資產都可用來投資權益類資產,包括實業、PE等,但依據《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相關規定,企業年金投資股票等權益類產品及投資性保險產品、股票基金的比例,不高于企業年金基金凈資產的30%;而投資銀行定期存款、協議存款、國債、金融債、企業債等固定收益類產品及可轉換債、債券基金的比例,不高于基金凈資產的50%。
本報曾報道,公募基金管理的年金在上半年普遍獲得了1%-2%左右的投資收益,與債券基金同期1.63%的平均收益旗鼓相當,遠超平均下跌16.7%的開放式偏股基金。
“我們今年上半年年金投資業績受到一些影響,但還是好于基準業績。”一位養老保險負責人說。
專家表示,權益類資產如股票、基金等長期性金融工具與企業年金的長期投資需求較為匹配;相反,貨幣類資產和一般的固定收益類資產均是短期性投資工具,在期限上與企業年金的長期性不甚匹配。
中國企業年金網CEO蘇志綱表示,養老金公司收入情況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零收費”下的硝煙
“零收費的現象很普遍,也不奇怪,只要能接單,有合同量,就有銷售費用與運營費用,以及未來的預期收益。”一位養老險公司人士說,因此寧愿賠錢掙吆喝。
保監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企業年金繳費738億元,受托管理資產781億元,投資管理資產579億元。
“不管怎樣,目前5家專業還處于前期拓展市場的鋪墊過程中,尚無一家實現盈利。”上述養老保險公司人士稱,理論上,養老保險公司的贏利期是7-8年時間。
一位養老保險公司負責人表示,有些機構即使是不收管理費也愿意做企業年金計劃,還有的養老保險公司為爭奪客戶,“零收費”之外,用“附加贈送”、“壓價”等辦法爭搶大客戶。
目前,國內5家專業養老保險公司,受托管理著總量781.21億元資產。按規定,企業年金管理機構可向委托人收取受托費、賬戶管理費、托管費和投資管理費。
趙衛星表示,目前由于稅收政策問題以及涉及中國整個收入分配制度,企業年金規模增量不多,“只要解決了收入差距問題,企業年金還是會有很好的市場潛力。”
權益投資或提至5成
歐陽曉紅
479
2010-07-26
歐陽曉紅
一則關于放寬企業年金投資股票比例的消息在企業年金市場引起波瀾。“具體放寬多少投資比例還在研討之中,還需要征求財政部的意見。投資比例只是欲修訂《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的一項內容,還需要統籌兼顧。”7月20日,一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官員表示。
此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基金司調研員王強透露,正在修訂《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可能將提高企業年金投資股票等權益類產品的比例。
“投資比例放寬可能的途徑是先在50%的部分開口,來擴大權益類投資比例,如由30%提至50%,逐步松綁,而不會像國外那樣一步到位將權益類投資比例提至70%。”一位資深業界人士說。
比例或提高
“投資松綁有利有弊,但總體上利大于弊,有助于拓寬投資渠道,在選擇上吸引客戶。”中國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平安養老)總經理趙衛星說,“現在,每家養老保險公司都想成為業內領頭羊,并在服務、技術、產品等方面加大投入。”
上述資深業界人士表示,按照國際慣例與經驗,應該放寬企業年金的權益投資比例,國外規定70%的基金凈資產都可用來投資權益類資產,包括實業、PE等,但依據《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相關規定,企業年金投資股票等權益類產品及投資性保險產品、股票基金的比例,不高于企業年金基金凈資產的30%;而投資銀行定期存款、協議存款、國債、金融債、企業債等固定收益類產品及可轉換債、債券基金的比例,不高于基金凈資產的50%。
本報曾報道,公募基金管理的年金在上半年普遍獲得了1%-2%左右的投資收益,與債券基金同期1.63%的平均收益旗鼓相當,遠超平均下跌16.7%的開放式偏股基金。
“我們今年上半年年金投資業績受到一些影響,但還是好于基準業績。”一位養老保險負責人說。
專家表示,權益類資產如股票、基金等長期性金融工具與企業年金的長期投資需求較為匹配;相反,貨幣類資產和一般的固定收益類資產均是短期性投資工具,在期限上與企業年金的長期性不甚匹配。
中國企業年金網CEO蘇志綱表示,養老金公司收入情況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零收費”下的硝煙
“零收費的現象很普遍,也不奇怪,只要能接單,有合同量,就有銷售費用與運營費用,以及未來的預期收益。”一位養老險公司人士說,因此寧愿賠錢掙吆喝。
保監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企業年金繳費738億元,受托管理資產781億元,投資管理資產579億元。
“不管怎樣,目前5家專業還處于前期拓展市場的鋪墊過程中,尚無一家實現盈利。”上述養老保險公司人士稱,理論上,養老保險公司的贏利期是7-8年時間。
一位養老保險公司負責人表示,有些機構即使是不收管理費也愿意做企業年金計劃,還有的養老保險公司為爭奪客戶,“零收費”之外,用“附加贈送”、“壓價”等辦法爭搶大客戶。
目前,國內5家專業養老保險公司,受托管理著總量781.21億元資產。按規定,企業年金管理機構可向委托人收取受托費、賬戶管理費、托管費和投資管理費。
趙衛星表示,目前由于稅收政策問題以及涉及中國整個收入分配制度,企業年金規模增量不多,“只要解決了收入差距問題,企業年金還是會有很好的市場潛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