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成創業板IPO被否,調控利潤和PE腐敗是主因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4-29 10:49
“調控企業利潤”和“PE腐敗”成為審核創業板項目的最新要點。
在2010年第一期保薦代表人培訓班上,監管層人士分別就主板和創業板發行審核的非財務問題及財務問題做了詳細表述,在一貫強調的七大要點——企業獨立性、持續盈利能力及自主創新能力、主體資格、募集資金、信息披露、規范運作和財務會計問題——之外,新加入了企業“調控利潤”和“PE”式腐敗兩大類問題。
“不允許保薦代表人在所推薦項目中持股,也就是以前提的PE腐敗。”一位與會人士表示,在本次培訓中,主板和創業板相關監管人員對“突擊入股”做了更詳細的解釋,并要求保薦代表人不能以托管文件作核查邊界,要追查到登記人和實際持有人是否一致。
另一方面,在企業的財務問題上,為了達到上市標準而調控企業利潤的現象也將嚴厲打擊。
兩類新問題
4月27日,中國證監會創業板發行審核委員會(下稱“創業板發審委”)最新一次會議共審核2家企業的首發申請,兩家企業(山東省尤洛卡自動化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廣東金剛剝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均獲通過。
證監會網站公開數據顯示,1月1日至4月28日,已公布的創業板發審委召開的22次發審會共審核項目47個,其中未通過項目8個,通過率為82.98%,高于2009年全年79.73%的通過率。
“創業板審核一直在加速。”深圳某券商一位保薦代表人告訴本報記者,“在加速的同時,企業的新問題開始浮現,PE腐敗更是被頻頻強調。”
所謂的PE腐敗是指一些號稱但并非真正PE的投資人士通過各種關系拿到上市前股權的投資機會。
這些人可能知道證監會開始要審核項目,或知曉上市的時間表,然后通過各種關系以及各種運作拿到這些上市公司的投資額度,然后把額度加價賣給別人,或者自己持有。
業內人士分析,從國外PE市場來看,由于法律規范嚴格,且新股發行與上市均嚴格遵循市場化原則,許多股票上市發行定價在10-20倍市盈率之間,上市后不少跌破發行價或偏離發行價不遠,因此,PE市場在法律與市場定位方面沒有出現過分暴利或違規行為。但從中國目前來看,實行的新股發行制度,上市后仍會有100%-300%的上漲,形成風險利益泡沫。
具體體現在股份轉讓異常。本次培訓要求保薦人有盡職調查的責任,并在招股說明書中予以披露。
具體來說,主板受理前1年“突擊入股”,股東要有3年鎖定期。創業板受理前6個月入股,來自控股股東轉讓的股權要鎖定3年,6個月之前入股不在此列;受理前1年從非控股轉讓處獲得股權也需要鎖定3年。
另一問題是創業板企業的利潤問題。
“在早幾批的優秀項目上市之后,如今的創業板項目企業利潤明顯偏低,在這之中,可能會出現企業調控近三年利潤的手段出現。”一位保薦代表人分析。
被否原因
“電子信息類”企業是創業板未過會項目的重災區。
2009年創業板發審委召開40次工作會議,審核了74家企業的創業上市申請,其中通過59家,通過率為79.73%,未通過15家,未通過率為20.27%。
按行業劃分,15家未通過企業中電子信息技術業5家,新材料制造業4家,現代服務業2家,其他制造業2家,生物醫藥和新能源行業各1家。
業內人士判斷,電子信息類企業是重災區,并且此次申報創業板的電子信息類企業收入規模都偏小,很多被槍斃的電子信息類企業收入都小于1億元。比如麥杰科技、正方軟件、方直科技、博暉光電。
據漢鼎咨詢報告顯示,未過會的企業中,占比最大的原因是企業的業務和技術,體現在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上。例如:過會失敗的企業中,同濟同捷是因經營模式發生重大變化,賽輪股份是因經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蕪湖安得物流和深圳佳訊視訊則是因對單一業務的重大依賴。
因這一點被否涉及的企業高達8家,占2009年被否企業的53%。
其次是財務會計問題,因財務資料與財務處理真實性、準確性和合理性被否的企業高達5家,包括南京磐能電力、北京福星曉程、上海奇想青晨、江西恒大高新和上海麥杰科技,占2009年被否企業的33%。
余下則因主體資格(即報告期內實際控制人重大變化、出資問題、財務條件問題)、募集資金運用的市場、信息披露、獨立性和規范運作(即稅務問題、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問題被否。比如,北京博暉創新就因募投上市的必要不充分性被否。
多位投行人士認為,隨著創業板審核的加快,加入“調控企業利潤”和“PE腐敗”問題,新項目的質量會有所提高。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