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廠未正式認可 鐵礦石季度定價“摸石頭過河”
鉅亨網新聞中心
力拓CEO艾博年有意改善對華客戶關系,稱對鐵礦石季度定價評估表示滿意,但寶鋼等中國鋼企從未正式予以認可,看來供需雙方并未完全接受新體制。業內預測,在經過資源布局和調整之后,全球礦石貿易格局一定會回到雙贏的格局。
據新華社8月22日報道,延續40多年的國際年度鐵礦石定價機制,“一朝”改成更為短期的季度定價,已“試水”了兩個季度了。全球三大礦之一的力拓公司首席執行官艾博年近日在滬對記者說,從目前來看,礦商對季度定價的評估尚屬“滿意”,但礦價機制的最終定局,“有一個演進過程”。
中國鋼廠到目前為止,也未正式認可季度定價這個方式,并對定價中的價格指數參照體系頗有“微詞”。國際海運貿易鐵礦石,如何定價,目前尚是“摸著石頭過河”。
季度價已試行了兩個季度
艾博年說,全球鐵礦石貿易中的季度定價,到目前已試行了兩個季度。到目前為止,“從我們的角度來說,評估的情況還是比較滿意的”。
他認為,季度價格實際上是年度價格和現貨價格兩個極端方式的“折中”。以往的年度定價,每年到了談判的時候氛圍會變得非常緊張;現貨價又是一日一價,變化不定,對鋼廠和礦石供應商雙方來說,沒辦法對未來市場的趨勢做出很合理的判斷。“季度價是折中”。其定價方式基本是取前一季度的市場平均價。
據力拓方面透露,目前,“大的或者幾乎所有的中國企業都接受了按季度定價的原則,這樣減少了定期談判的一種緊張情緒”。
但這明顯是“一方面的說法”。作為中國鋼廠代表的寶鋼此前公開表示,目前與礦商只是“按臨時價格進行結算”,言下之意就是尚未正式認可季度定價的方式。
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在上月底的協會會議上公開表示,去年下半年以來全球鐵礦石海運貿易市場發生了劇烈變化,國外主要供應商利用其對資源的壟斷優勢,不斷提高要價,今年更是變本加厲,為尋求短期暴利,不惜損害礦山與鋼鐵企業之間形成的長期穩定關系,不顧全球鋼鐵業的反對,強行改變已經執行多年的長協機制,以季度定價模式大幅推高礦石價格,加劇了進口礦石市場的動蕩,已危及鋼鐵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
“演進過程”還在繼續
很明顯,新的礦價定價機制,還遠說不上完全為供求雙方所接受。艾博年也承認,鐵礦石定價體系,“應該有一個演進的過程,這個演進過程還在進行中”。
[NT:PAGE=$]
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說,國際鐵礦石定價機制的改變,是全球三大礦山企業的壟斷地位加上階段性的供不應求,造成了這樣一個局面。“礦石市場的合理回歸,將隨著鋼鐵上下游產業的調整而逐漸完成”。
徐樂江認為,上世紀后期,全球鐵礦石供大于求,三大礦整合了優勢礦山,獲得相對壟斷的市場地位。本世紀以來,中國年產鋼從1億噸快速升至去年的5.68億噸;全球鋼產量也從7億噸升至13億噸以上。礦山與鋼廠作為上下游,發展節奏不一致,供需平衡暫時打破,鐵礦石長協定價機制面臨瓦解。
在這個“鐵礦石困局”中,一方面當然有三大礦“只想今天不想明天”、謀取短期利益的因素,“是不長久的”;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國鋼鐵業集中度低、不同鋼廠需求不一致、貿易秩序不順等問題。倒逼機制,會逼出中國鋼鐵業“向上游走”的資源保障體系,經過一輪一輪的資源布局的調整和完善,全球礦石貿易格局一定會“回到雙贏的格局”。
相關業內人士說,就目前的季度定價機制而言,也有“明顯的不完善的地方”。目前定價的主要價格參照體系是以普氏為代表的礦石價格指數。現有的指數,無論是詢價的方式、數據收集的范圍、礦石價格的代表性以及指數制定的公式本身,都有“可議可商之處”,離客觀公正和全面“距離不小”。
國內一家代表性的鋼廠負責人曾經不無抱怨地說,目前在與一些礦商的定價中,“選什么樣的指數,指數怎么制定”,都不容商量,這種做法讓人無法接受, “今后肯定會有報應”。
艾博年也認為,這個市場會有各種各樣的參照指數,不同的供應商用不同的參照指數來進行,每種參照指數有各自的優缺點。“應跟客戶進行溝通,希望季度價的參照指數是一種綜合性的、考慮到各種各樣的因素、趨于完善的指數產品,來作為定價的基礎。”
首次提出對中國需求的預測
在中國市場經歷了一系列“事件”之后,三大礦之一的力拓,把改善與中國客戶的關系“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其首席執行官艾博年今年已第7次訪華,近日在上海的一次講演中,首次提出了對中國需求的預測,“應當融入一種理性思維”。
艾博年說,對于中國經濟增長趨勢的預測,“應當融入一種居安思危的理性思維”。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無論多么令人驚嘆,終究會趨向平穩。較之2010年9%左右的增速,未來十年的GDP增速將會放緩。然而,與成熟經濟體相比,這樣的增長速度依舊十分強勁。綜合各種因素,預計未來礦業市場的增長速度將會高出全球經濟的平均水平,但它將呈現波動性和非連續性上升的特點,形成所謂的“鋸齒型”走勢。
這種“鋸齒型”走勢的判斷,與不少國內鋼鐵研究人士的看法“不謀而合”。寶鋼研究院院長吳東鷹此前對記者說,從目前的行業特征來看,未來幾年國內的鋼材市場都會是持續性的“鋸齒形”波動狀態,本質上是圍繞一個相對平緩的中心線來運行的。國內鋼鐵業已經進入了“高位但低速增長”的階段。
[NT:PAGE=$]
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也曾公開表示,國內鋼鐵消費增速下降是必然的趨勢。短期內中國鋼鐵產業將呈現高消費、低增長的特點;中長期看,中國鋼鐵產業將進入低速增長時代。其對鋼鐵原料的海運需求將從強勁增長轉向低速增長,并最終趨于穩定。全球鋼鐵原料的供應格局也將從壟斷向多元轉變,中國每年進口鐵礦石中的“權益礦”比例將不斷上升,中國鋼鐵企業參與合作的海外鐵礦資源量也將不斷增加。
此外,隨著持續淘汰落后產能、推進兼并重組,中國鋼鐵產業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必將促使中國鋼鐵原料的海外需求不斷由分散向集中轉變。到時候,“建立長期、穩定、共贏的定價機制,是必然的選擇”。
(王彥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