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世華財訊2010年匯市展望三:英鎊兌美元2010年走勢不容樂觀

鉅亨網新聞中心


英鎊兌美元2009年整體呈“廠”字形走勢,在年初匯價延續08年年中以來跌勢,在1月底下探1.35的近24年低點,但隨著英國經濟刺激計劃效果的不斷顯現,美聯儲宣布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美元采取主動性貶值,等一系列措施帶動下,英鎊展開一輪凌厲的反彈;但6月以后匯價升勢明顯趨緩,整體維持在區間內寬幅震蕩;其間匯價主要受英國經濟表現不佳,英國央行頻頻出手“干預”匯市,以及英國主權評級不斷遭到質疑影響。進入12月,美國公布的非農數據意外強勁,令市場對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的預期大幅增強,美元指數一改前期頹勢,大幅反彈,指數1個月漲幅超過4%,令整個非美在2009年最后一個月回吐了部分漲幅。整個2009年英鎊兌美元升值達10.7%。

一.英鎊2009年整體走勢回顧


第一階段,從2009年1月到3月初,英鎊兌美元延續08年年中以來跌勢,蘇格蘭皇家銀行曝出英國企業史上最大年度虧損,成為一個標志性事件。自那以來的短短幾天中,英國這個歐洲乃至全球傳統大國陡然陷入了新一波金融風暴之中,市場避險情緒打壓匯價下探1.35的近24年低點,但隨著英國央行繼續宣布第二輪救市方案,以及連續大幅降息,英鎊兌美元逐步企穩。

第二階段,從3月到6月初,英鎊展開一輪凌厲的反彈,3月美聯儲宣布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采取主動性貶值策略,另外,英國央行的經濟刺激政策也開始顯現效果,此時全球經濟逐步復蘇,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場積極走高,英鎊兌美元展開單邊上行走勢,至6月初匯價觸及1.6660高點,升幅超過18%。

第三階段,從6月到年底,英鎊兌美元基本維持在1.57-1.70區間大幅震蕩,隨著英鎊的大幅反彈,明顯升值的匯率令英國央行感到不安,在英國經濟繼續深度衰退情況下,英國央行不斷出手干預匯市,英鎊的每一次明顯反彈,都會遭到英國央行“無情”的打壓,加上英國主權評級有被調降的風險,在此情況下,英鎊走勢明顯不及其他非美貨幣。

二.影響英鎊走勢的重點因素分析

A.利率走向

為了抑制英國經濟的不斷下滑,英國央行2008年9月開始多次大規模降息,自5%水平大幅下降至年底的2%,進入2009年,英國央行于1月至3月再度連續大幅降息50個基點至0.5%,創下自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以來的最低水平。但英國信貸市場仍然未出現任何好轉跡象。英國銀行的抵押貸款發放量繼續大幅萎縮,英國銀行業并未因為利率降低而增加放貸數量。英國銀行業還向英國央行表示,將繼續緊縮對消費者及企業的信貸,以應對未來經營的不確定性。

隨著經濟危機的不斷蔓延和深入,英國銀行業受到的沖擊面不斷加大,英國財政部規模龐大的擔保措施使得英國政府成為此次危機最大的買單者,進一步導致了英國經濟前景的惡化。英國央行效仿美聯儲及日本央行,采取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或已經不可避免。

采用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無疑會降低貨幣的吸引力,英國經濟進入深度衰退,加上年初全球經濟處在一片恐慌之中,作為風險貨幣的英鎊被拋售也就情理之中。在2月利率會議后,英國央行行長金恩表示,英國經濟已陷入深度衰退,很可能需要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央行將逐步購買包括英國公債的一系列資產。

在3月的利率會議上英國央行一如預期宣布下調基準利率50個基點至0.5%,并宣布將在未來3個月收購750億英鎊的中長期政府債券,英國央行成為歐洲第一個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表示,消費者支出和商業投資低迷的前景使激進措施必須防止通脹大幅下降至2%以下。對此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決定增加貨幣供應量,以提振名義需求并防止年通貨膨脹率跌破2%這一長期目標。金恩表示,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也應效仿英國央行向市場增加貨幣供應量,來刺激市場需求。

在連續3個月大幅下調利率之后,英鎊和美元的利差已經大幅縮小,利率因素的影響也逐步降低,而未來3個月英國央行的基調已定,利率風險基本釋放,英鎊兌美元在3月初探底1.3650附近低點后開始企穩,而此次低點也高于1月底的1.35水平,這或許已經預示短期英鎊底部已經顯現。這在3月中旬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可以看出。

美聯儲在3月18日召開利率會議,在會議上美聯儲做出了兩個決議,第一是維持0-0.25%的基準利率區間不變;第二是宣布將購買至多3,000億美元的美國長期國債,并將購入至多7,50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美聯儲的第二個決議引起了全美國和全球投資者的極大關注,引起了外匯市場美元多頭的極大恐懼,當日美元指數暴跌。英鎊的借力上漲,美聯儲的主動貶值策略奠定了中期英鎊反彈的基調。

4月英國央行利率會議并無新的內容傳出,隨著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價格的回升,市場風險偏好情緒逐步回暖,英鎊兌美元在美元“有序”貶值帶動下一度重返1.5水平;而5月利率決議上維持利率不變,但意外將資產購買計劃的規模由原先的750億英鎊擴大500億,至總額1,250億英鎊;并表示將在3個月內完成資產購買計劃,并繼續觀察購買規模(英國央行還剩余250億英鎊財政部給予的購買額度)。

英國央行還表示,國內外的調查報告顯示出令人鼓舞的跡象,顯示經濟下滑速度開始減緩,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舉措,以及疲弱的英鎊將扶持經濟復蘇;但民間儲蓄上升,銀行重組和疲弱的全球需求將拉低英國經濟增速,復蘇的時間和力度高度不確定。英國央行對經濟的預期偏悲觀,同時不愿看到英鎊過于強勢,是此次意外舉動的主要原因。但此次舉動對英鎊的影響較為短暫,近期英國公布的經濟數據逐步好轉,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刺激作用繼續顯現,英鎊展開更為快速的上揚。

在6月和7月利率會議上并無新意,會議繼續維持基準利率0。5%水平和量化寬松規模不變,但市場普遍預期未來英國央行還將加大量化寬松規模,6月初市場對全球經濟復蘇的質疑引發英鎊自4月下旬以來的首次明顯回調,此前市場對全球經濟過于樂觀的情緒也得到理性回歸,英鎊在此時也逐步由單邊上行走勢轉為高位寬幅震蕩走勢。

8月英國央行利率決議成為最大的意外,雖然宣布維持基準利率0.5%水平不變,但意外將資產購買計劃的規模由當前的1,250億英鎊擴大至1,750億英鎊,甚至超出財政部給予的資產購買額度上限。英國央行表示,經濟衰退程度較之前預想的更深,金融市場條件已經趨穩,但依然脆弱;銀行財務狀況不佳可能限制信貸增長。盡管GDP即將觸底,且經濟已展現一些復蘇的跡象,信貸緊縮的狀況依然對經濟造成重大的拖累。英國央行的悲觀態度令英鎊兌美元自1.7關口上方大幅下行,成為本月的主旋律。而1.7042也成為本年度的高點。

英國央行9月和10月的利率決議未能傳出新的內容,央行表示需要等待11月經濟評估結果。此時影響英鎊的主要因素轉到了對英國主權評級的質疑上;11月利率會議上,英國央行小幅擴大量化寬松規模250億英鎊至2,000億英鎊,顯示英國央行較市場預期的更為謹慎,弱化了英國央行進一步擴大量化寬松規模的預期。英國央行還指出,預計英國經濟將緩慢復蘇,而剩余產能將繼續抑制通脹,抵消過去英鎊貶值帶來的上行壓力,但同時承認央行的資產購買計劃推高了資產價格。金恩還暗示未來量化寬松政策仍有繼續擴大可能。

B.經濟走向

英國經濟在2008年四季度GDP收縮1.5%,為連續第二個季度收縮,為1980年以來的最大跌幅,宣布英國經濟正式進入衰退。而1月中旬英國第二大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爆出英國歷史上年度最高虧損記錄,虧損額高達280億英鎊(約合416億美元),除了部分經營性虧損,大部分來自其所收購的資產減值所造成,主要是對荷蘭銀行等資產的資產減記。

英國政府隨后馬上宣布擴大救助計劃,向銀行問題資產未來可能出現的損失提供擔保,風險從金融機構轉移到政府。但由于英國銀行業的資產總額大約相當于英國GDP的2.5倍,若英國政府對銀行救助失敗,資產價格繼續下跌,且銀行無法將資產出售出去,致使英國政府出現債務危機。隨著市場對銀行業危機惡化的擔憂加重,英鎊大幅暴跌,英鎊兌美元在1月23日創下年底新低1.35水平,該位置也是近24的低點。

由此引發英國國債收益率連續走高。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一度從3.3%升至3.5%,表明市場對這些以往被視為最安全的債券不再毫無防備。衍生品市場上英國國債的保險價格也一度被推高,市場已經開始擔心國債違約風險。甚至市場已經開始質疑英國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冰島,走到“舉國破產”的地步。但隨著英國不斷大幅降息,以及對銀行業的救助計劃的實施,英鎊開始在深跌中逐步企穩反彈。

隨后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失業情況顯示,一季度英國失業人口增加逾200萬,為1997年以來的首次。與此同時,2月份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大幅增加13.84萬人,為1971年該數據開始記錄以來的最大增幅。英鎊再度探底1.3650低點。但此時,英國央行和美聯儲先后宣布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在此消彼長中英鎊展開反彈,貨幣政策受外圍的影響明顯增大。

英國2009年第一季度GDP季比收縮1.9%年降4.1%,為連續第三個季度收縮,為1979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大季比降幅,也是1980年以來的最大年比下降。自1948年有記錄以來,英國經濟還未出現過連續兩個季度收縮超過1%。其間英國公布的工業和制造業數據繼續大幅下降,表明英國經濟繼續深度衰退。

但英國也有部分經濟數據出現好轉,其中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連續小幅好轉,表明制造業收縮步伐放緩,政府刺激經濟和鼓勵銀行貸款的措施可能正在奏效。另外,英國3月nationwide房屋價格指數月升0.9%,為2007年10月來首見。3月RICS房價指數提升至-73.1,繼續好于預期和前值,平均房屋銷售量實現自2007年10月以來的首次提升,房屋市場的企穩幫助提振英鎊走勢。而此時甲型H1N1流感開始蔓延,這也為剛剛有復蘇苗頭的英國經濟再度蒙上陰影。

英國第二季度GDP季降0.6%,年降5.5%,創1955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年率降幅,也是連續第5個季度下滑,累積下降幅度達到5.7%。該降幅是1990年代經濟衰退期間GDP降幅的一倍以上,而且接近1980年代經濟衰退時期6。0%的GDP降幅。而英國第三季度GDP季降0.3%年降5.1%,連續六個季度呈現負增長,表明英國經濟完全擺脫衰退狀態仍需時日。10月英國CPI年升1.5%,高于9月的1.1%水平,也是8個月來的首次加速,12月CPI為1.9%,但仍舊低于2%的目標管理水平,但連續2個月的反彈,并且比較目標水平,表明通脹壓力正在接近,資產價格的上升或將刺激英國央行考慮未來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的時機。

C.赤字和評級影響

英國國家統計局在11月底公布的數據顯示,英國財政赤字嚴重惡化。2009年10月份,英國財政赤字高達114億英鎊,高于市場預期的70億英鎊,創歷史最高紀錄。從4月本財政年度開始至10月期間,英國財政赤字累計達869億英鎊,而去年同期只有340億英鎊。截至10月,英國公共部門的凈債務為8,297億英鎊,相當于英國經濟總量的59.2%,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僅略低于歐盟規定的60%的上限。

一般而言,每年10月是公共部門實現財政盈余的月份。但由于英國經濟尚未走出衰退困境,政府稅收狀況未能改善,10月政府稅收收入同比下降9.3%,而支出則同比增加10.2%。

布朗多次表示要盡快減少政府債務。他宣布,從明年元旦起,增值稅稅率將從現在的15%恢復到17.5%。在英國經濟尚未走出衰退之際,政府此舉無疑要冒一定風險,因為稅率提高可能會抑制英國經濟復蘇步伐,老百姓可能會重新捂緊略微打開的錢包。

銀行不肯放貸,老百姓不肯消費,經濟仍處于衰退之中。面對這樣的局面,政府只能借錢來支撐經濟。英國財政大臣達林2009年4月發布財政預算報告時預測,2009到2010財年的財政赤字為1,750億英鎊。但如果英國經濟復蘇步伐過于緩慢,政府還會再借錢,公共部門的財政狀況無疑將進一步惡化,財政赤字必將繼續增加。因此,要想減少高額赤字,英國政府就得提高稅收、縮減財政支出、收緊貨幣政策,而這些舉措又可能抑制英國經濟復蘇和增長的步伐。

據IMF預計,到2010年英國的預算赤字占GDP的比重將達到13.2%,到2014年,英國的公共債務占GDP的比重可能達到98%,這會直接影響到英國的AAA主權評級。英國之所以能將這一問題擱置至今,主要是因為英國央行愿意拿出相當于GDP的12%的資金來購買國債。若不想引發外界對央行獨立性的質疑,英國央行恐怕難以進一步擴大定量寬松措施的規模。另外,英國的經濟刺激方案主要通過英國央行不斷擴大定量寬松措施的規模來實現,這不可避免地將導致通貨膨脹的上升,而繁重的債務負擔、低迷的經濟,英格蘭銀行如何對抗通脹將面臨艱難的抉擇。

4月評級機構標普將英國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當前評級雖然維持不變,但稱若政府財政狀況在中期內無法改善,評級仍可能被下調。英國經濟基本面差于美國、但好于歐元區,英國不向德國那樣嚴重依賴出口,若金融業和房屋市場進一步企穩,則英國經濟有望繼續維持積極態勢。此次評級警告影響雖然較為有限,但英國政府不斷抬高的赤字,令市場不得不考慮其風險。

從4月開始,評級機構惠譽、標普或者穆迪對英鎊的言論都引發了英鎊的大幅波動。進入11月份,惠譽警告在主要經濟體中英國最有可能失去AAA評級,同時標普將英國信用評級前景下調至負面,同時確認長期和短期主權信用評級分別為“AAA”和“A-1+”,這導致英鎊大幅走低。迪拜危機之后,市場上債務市場的危機開始延伸到主權債務危機,英國的主權評級被調降的風險不斷被提及,估計在2010年英國的財政狀況表現將隨時提醒投資者英國時刻存在主權評級風險。

到了10月份,英國首相布朗宣布將在兩年內出售30億英鎊的政府資產,其中包括英吉利海峽隧道鐵路等。同時,地方政府也將出售130億英鎊的資產,其中包括一些公園和休閑中心等。這些措施將有助于政府應對日益增加的政府財政赤字問題。英國政府為控制不斷擴大在政府赤字,不得不采取出售資產的方式,可見英國政府對赤字的無能為力。而政府赤字的不斷擴大勢必加大英國主權評級被調降的風險。

三.展望2010年英鎊走勢

影響英鎊2010年走勢的主要因素首先是量化寬松政策的退出甚至是未來升息的問題;英國經濟連續6個季度萎縮之后有可能在2009年四季度實現正增長,但經濟是否會出現二次衰退以及通脹高過經濟增長時候英國央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都至關重要;另外英國政府赤字問題一直得不得有效控制,在此之下,英國政府面臨主權評級被調降的風險,有關這類的消息總能影響英鎊走勢,相信在2010年英國主權評級問題會一再提及;同時,今年上半年英國面臨大選,工黨和保守黨在目前民調情況看還是分的比較清楚,但無論未來誰執政,前面的三個問題都將繼續困擾未來的政府運作,而前面三個問題不能很好的處理,英鎊面臨被拋售的風險依舊非常大。最后,美聯儲未來如果因為資產價格上漲而不得不提前收緊銀根,美元逐步脫離融資貨幣角色,重新返回強勢美元走勢,屆時英鎊也將遭到明顯拋售。

退出量化寬松

英國經濟復蘇速度明顯低于其他發達國家,這為英國央行此前實施的量化寬松政策的退出乃至升息問題,在時間上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未來若這些刺激政策退出時機或力度不當,英國經濟和英鎊將成為這種策略的犧牲品。

連續6個季度欠佳的GDP數據為進一步擴大量化寬松政策規模打開了大門,之前實行的量化寬松政策是通過購買債券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從而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未來英國央行還可能繼續宣布擴大量化寬松規模,而在此之前,澳洲聯儲已經開始升息,經濟復蘇明顯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的英國,在執行收緊貨幣政策時候必將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英鎊必將承受壓力。

英國央行2009年11月公布的未來三年通脹率走勢預測,是一個明顯的“W”——通脹率很可能在2009年年底就升到3%,接著在2010年一路下降到1%,此后再緩慢上升。在GDP增長率仍未“轉正”,即使2009年四季度英國經濟能擺脫連續6個季度的萎縮,但其增長率肯定較為有限,而通脹率上升速度大大超過經濟復蘇的速度時,英國央行將承受巨大壓力。

經合組織(OECD)11月在其經濟展望報告中表示,英國央行需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退出策略,以便在經濟復蘇穩定之際實施,并且需要評估資產價格泡沫風險。但OPEC預計,通脹在短期內短暫上升后將顯著下降,在2010年將降至1.7%,2011年將降至0.5%。英國央行一直將年通脹率目標定為2%,此前曾預計2010年平均通脹率為2.1%,2011年為1.4%。

OECD指出,進一步采取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應有助于復蘇,但效果仍不確定。在預測期以內貨幣政策應繼續保持擴張性,但從2011年應該開始降低寬松的程度。得益于出口加強,英國經濟從第四季度開始緩慢復蘇。OECD預計,英國2010年經濟將增長1.2%,2011年為2.2%,明顯低于英國央行最新預計的2010年2.2%以及2011年4.1%的增長水平。

控制政府赤字

目前英鎊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英國政府財政狀況惡化的問題。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英國政府將在未來5年內增加7,070億英鎊的借款,2013/14財年政府債務總額將達到1.5萬億英鎊,占英國GDP比重將達到90%。而巨額的政府赤字不能有效控制,其主權評級被調降的風險一直是懸在英鎊上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旦英國AAA的主權債信評級遭受下調的威脅,英國國債收益率將大幅攀升,英國財政秩序也將失控。

如果不能縮減開支,政府就只能選擇增稅,這將抑制經濟復蘇綠芽,并打擊英國作為商業和金融中心未來的競爭力。除非在經濟衰退一結束就提交一個可信的遏制赤字的計劃,來維持市場信心,否則將給英鎊走勢帶來一定壓力。

英國首相布朗在2009年最后一天的新年致辭中表示,工黨的目標是在未來四年中將赤字削減一半。“如果想更多更快地削減赤字,將不可避免地令英國經濟陷入更長久的衰退。”他的削減英國巨額公共赤字的計劃是合理的,而反對派提出的進一步削減計劃,將使英國陷于更長期的衰退。

保守黨則稱布朗的經濟政策是“不負責任的”,對此布朗給予回擊,堅稱是保守黨作出的錯誤決策(導致今日的局面),并表示只有工黨才能確保英國經濟的成長。

英國政府的預算通常在3月或4月公布,但估計布朗可能選擇在3月沒有完成預算的情況下進行選舉,從而避開對削減公共開支這一痛苦決定作出說明。預計英國政府今年的舉債規模為1,780億英鎊(約合2,830億美元)。

政權平穩過渡

金融危機、議員報銷丑聞、洛克比空難主犯獲釋等問題使英國首相布朗人心盡失,他領導的工黨在去年6月的地方選舉中遭遇近40年來最慘重失敗,一度傳出首相布朗將辭職,引發英鎊急挫。另外,工黨負債1,150萬英鎊,幾乎全靠工會資助,并很有可能在今次大選后破產。工黨面對新的財政問題,顯示富有和有權力的人士已放棄支持工黨。除非奇跡出現,工黨12年的統治期即將結束,布朗也將讓位于保守黨領袖卡梅倫。不過,極右翼英國國家黨近來在地方選舉中表現不俗,這也體現了人們對兩大主流政黨的廣泛不滿情緒。

大選前不到半年時間內,英國政局的任何不確定性雖然可能短暫打壓英鎊,但只要保守黨贏得明年大選的預期不變,因保守黨的財政紀律和約束性較強,總體趨勢應利好英鎊。目前的民調結果顯示,工黨難逃失敗命運,屆時保守黨很可能以絕對的優勢取勝。若選戰進入膠著狀態,市場對于英國未來政策的不確定性的擔憂將不利于英鎊走勢。若未來新政府有強有力的政策出臺,或許這個因素的不確定性會大大的降低;但要接近巨額政府赤字問題不是政府換屆就能解決,英國政府必須經歷陣痛才有可能緩解這個問題。從而減輕主權評級被調降的風險。

美聯儲相互作用

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12月報告顯示,美聯儲的大多數流動性工具都將在2010年的2月1日終止,與美聯儲2009年6月25日的聲明保持一致。定期拍賣工具(TAF)的金額將在2010年早期縮減。定期資產支持證券貸款工具(簡稱TALF)中,新發行的商業按揭貸款證券支撐的貸款終止日期預期仍為2010年6月30日,而其他類型抵押品支撐的貸款終止日期為2010年3月31日。由于一季度將結束資產購買項目,美聯儲將不再吸收大量的國債供應,這將給美元長期利率的上調帶來不利。

同時,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以及全球資產價格的不斷上漲,通脹壓力將逼迫美聯儲不得不收緊銀根,此時,美元“有序”貶值過程或將結束,美元指數也將展開反彈,美聯儲的升息,將令美元擺脫融資貨幣角色;美元的反彈必將打壓英鎊匯價。

綜上所述,展望2010年,在美聯儲開始緊縮政策前,美元貶值符合美國國家利益,弱勢美元格局的延續,這將會繼續小幅推高英鎊,屆時英鎊有可能再度沖擊1.07關口,甚至1.76水平,但是能否繼續上行需要關注英國央行以及評級機構在中間的“干預”情況;而下半年的某個時段,一旦美聯儲展開緊縮的貨幣政策,美元將擺脫融資貨幣角色,屆時強勢美元一定會打壓英鎊的走勢。或將下探1.5水平也不是沒有可能。

四.技術走勢分析

英鎊兌美元12月一度跌破10月均線,但收盤站穩在10月均線之上,不斷走高的10月均線將給匯價提供支持;形態上看,英鎊月線呈下降三角形走勢,未來有突破該頸線的要求;上方中期30月均線緩慢下移,未來將繼續壓制英鎊的升幅;月MACD線零軸下方金叉后小幅反彈,但力度有限,KDJ指標強勢區出現勾頭跡象;而周MACD線零軸附近跌勢趨緩,較短時間內可能維持區間寬幅震蕩,以調整指標,待指標調整完畢,后市將配合月線展開反彈;反阻力在1.7,1.76附近;下方支撐在1.57,1.5水平。

(張金棟 撰稿)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