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游客:外出旅游莫忘購買旅游意外保險
鉅亨網新聞中心
“8·24”伊春空難發生后,國內游客聞空難色變,遇難者的理賠工作也牽動著無數游客的心。隨著中秋、國慶雙節的到來,旅游高峰將給航空業帶來巨大的壓力,買份保險降低旅游中的風險,為自己家庭的利益做個長遠保障,成了旅游業界與游客熱議的話題。
伊春空難引發航意險投保熱
截至8月底,“8·24”伊春空難遇難者中有35人在20家保險公司投保,預計賠付2551.93萬元,已經賠付1659.37萬元;幸存者中有38人在20家保險公司投保,預計賠付1706.71萬元。伊春空難讓人們感受到了保險在應對突發事件方面的救濟、補償作用。
記者從新華人壽保險公司賠付熱線咨詢得知,如果遇難者沒有任何保險,只能得到航空公司的企業賠付,賠付額一般是40萬元,此次賠付較高,達到96萬元;如果遇難者投保了航空意外保險,遇難者家屬就可在企業賠付的基礎上再獲得40萬元的賠償;如果遇難者平時投保了一般意外保險,又投保了航空意外保險,最終的賠付可達到176萬元;如果遇難者平時投保了終身壽險和附加了意外醫療險等,賠付將更高。在這次空難中,單筆最大保險賠額達460萬元,投保者投的是較全面的綜合性保險。
據記者了解,意外險大多是組合險,包括主險即意外傷害保險及附加意外傷害醫療保險兩部分,有的公司還增加住院補貼條款或住院保險及手術保險。一般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不包括因意外傷害而產生的醫療費用,只有附加了意外傷害醫療費用保險,或者在某些包含了醫療費用的意外傷害保險且在保險條款中列明醫療費用保障的,才能獲賠因意外發生的醫療費用。
旅行社:鼓勵游客投保意外險
記者在一家機票售票點看到,不少游客在購買了機票之后,紛紛向工作人員詢問航空意外險的信息,但由于保險知識較為專業,售票點工作人員往往無法向游客解釋清楚航空意外險的相關知識。
華遠國旅市場部孫小姐告訴記者,空難概率極低,除非飛國際航線,否則購買航空意外險的游客比例也很低。這次空難中的游客投保率較高,是因為其身份與保險意識都較高,普通游客的投保率沒這么高。有保險意識的游客一般平時投保了組合保險,例如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一些基本保險,此外為一般意外傷害險或專門交通工具意外保險。“出差或者旅游次數較多的游客,可以考慮投保終身壽險,再附加上意外傷害和意外醫療險,旅行社在發團的時候一般會提醒,但沒有義務為游客投保意外險。”孫小姐對記者說,旅行社擔心如果強行推銷意外險,會導致游客的反感。
孫小姐透露,公費出差者因為保險費用可以報銷,多數會購買航空意外險以及其他人身意外傷害險,自費乘機者購買則較少,此次空難之后導致航空意外險銷售直線上升。她告訴記者,保險業是一個特殊行業,旅游業界對保險的爭論由來已久,僅僅旅行社責任險的機制與作用這一個話題就讓旅行社非常頭疼。隨著近些年國家旅游局與保監會的合作加深之后,相關的法規才逐漸完善起來。她表示,旅行社鼓勵游客自行購買意外險,這有助于減少旅行社的風險,因為保險保的是財產,是現代理性的“經濟人”的一種長遠規劃。但實際情況是,雖然乘機外出者多數是中高收入階層,但許多人風險意識不足,存有僥幸心理,認為事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還有一些人認為購買保險并不能增加安全系數,對保險的作用缺乏了解。
保監會:購買航意險應提防假保單
決定購買保險之后,尤其要提防假保單現象。記者從保監會網站的公告了解到,為避免買到假保單,投保人可登錄保監局網站查詢代理機票銷售點是否具有資質,以免遇上非合法資質的代理機構購買保單。
針對出現過的航意險假保單現象,保監會提醒游客,付保費的同時一定要拿到保險公司出具的正規保單,確保保障責任正式生效。保監會已正式發文,禁止以撕票方式經營短期意外險。這種將保險金額、保險費、保險責任等內容固定,且印制在撕票式保險憑證上,沒有記載投保人及被保險人姓名和有效證件號碼,銷售時也未實現電腦聯網出單、保單原始信息未能實時進入公司核心業務系統的保險業務,是消費者投訴率極高的保險業務。
資深航空專家安琪告訴記者,單獨的航空意外險只保障游客上下飛機之間這一段時間的風險,建議由于公務原因經常飛行的游客購買綜合交通意外險,可以涵蓋多種常見公共交通工具,包括飛機、汽車、輪船、火車、出租車、長途客車,時間可以是幾天也可以是一年,與每次搭乘飛機時購買航空意外險相比更值得提倡。出境旅游可購買出境旅行險,通常包括意外保障和意外醫療保障。“購買保單后應注意有效日期,一般航意險半個月內有效,如半個月內多次乘機只買一張就可以了,游客需要注意的是與工作人員講清楚清保單的有效期,防止保險期縮水或者過期。出行之前,一定要把保單填寫完整單獨放在家中保管,不要帶上飛機上,以免保險憑證滅失導致糾紛。”安琪認為,航空意外險的作用有限,理性的游客可詳細咨詢保險公司,為自己的家庭定制合理的保險規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