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病發作?大宗商品價跌反而有利出口國經濟再平衡
鉅亨網編譯呂佩憶 綜合外電 2015-01-19 11:35
大宗商品價跌反而有利出口國經濟再平衡。(圖:AFP)
大宗商品隨著油價重挫,委內瑞拉、伊朗、俄羅斯等天然資源出口國叫苦連天。但大宗商品價格未必百害而無一利。跟據過去的經驗,天然資源價格反而不利於出口國長期競爭力,適時的轉型、強化國內其他產業,才是強健經濟體質必須走的路。
摩根士丹利認為,大宗商品價跌未必會傷害到出口國。該銀行的分析師指出,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反而能解決所謂的「荷蘭病」(Dutch Disease),亦即天然資源價格上漲帶動出口需求、推升一國貨幣匯率,卻因此反而重創該國的其他產業。
根據《CNBC》摩根士丹利指出,如果不醫治「荷蘭病」,就會導致一國的生產力下滑,可能會傷害長期的經濟。大宗商品出口國會面臨一個艱困的轉折、衰退,甚至之後可能會陷入低成長、低生產。
但是,在油價及其他期貨重挫過後,可能完全改變商品出口國的經濟結構,卻不會對進口國造成劇烈的轉變。
全球經濟低於平均,拖累天然資源價格幾乎全數跟著重挫。油價有如溜滑梯般自 2014 年中的高點重挫逾 60%。產量增加導致許多大宗商品供給過剩,而許多農產品收成則是高於預期。此外,美元強勢升值,拖累以美元計價的許多大宗商品成本。
摩根士丹利相信,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對出口國的經濟所帶來的再平衡效益,更甚於任何政策的改變。分析師在報告中指出,各國的總體經濟調整導致各產業資本支出減少,包括倍感壓力的製造業在內,為經濟成長帶來下滑的壓力。但商品期貨價跌卻能帶來更好的調整效益,因為勞動成本降低、匯率減弱和進口商品價格更便宜。
摩根士丹利認為,印尼、馬來西亞和巴西等大宗商品出口國將是這一波最大受惠者,因為這些國家已有初步的製造業,可受惠於競爭力改善。俄羅斯的製造業受到衝,而且該國面臨國營事業主導產業以及西方國家制裁的困境,儘管如此,俄國仍具有人力資本和基礎建設,可以開發相關產業。
另一方面,智利、祕魯以及大部分中東國家則可能面臨困境,因為這些國家一直以來都沒有製造業。印尼的出口太過以大宗商品為主,占總出口的 32%,而且因為進口石油產品而面臨龐大的經常帳赤字。
但馬來西亞聯昌國際銀行預期,印尼會採取「進口替代品」的政策,以抑制進口品項,例如消費性產品,該銀行亦認為超級奢侈品將被課重稅,例如跑車,或是一般進口電子通訊產品,並為國內產業提供競爭的激勵因素。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