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掙脫"山姆大叔"

鉅亨網新聞中心


歷時745天,花旗與美國財政部的“聯姻”于昨日正式結束,和平分手讓雙方都松了一口氣:政府因為花了納稅人的錢,始終心神不寧;花旗也因為被限制了自主經營權,老是疑神疑鬼。現在惟一憤懣不平的是“圍觀”的納稅人,從結婚到離婚,用的是他們的錢,演的卻是別人的戲。納稅人什么都沒撈到,只能眼睜睜看著花旗——掙脫“山姆大叔”。

“山姆大叔”與花旗的聯姻,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分手”結局。美國財政部12月6日宣布將出售其在花旗集團的剩余24億股普通股,以便徹底與花旗集團撇清關系。雙方自2008年11月23日始,歷時745天的“危機速配”宣告結束。

分析人士認為,出售為援助花旗而持有的股票可能是美國政府退出大規模金融危機救助措施行動的一部分,更大的動作或正在逐步展開。

“危機婚姻”不長久


未來充滿著不確定性,過去又何嘗不是呢?我們已經無法知曉,2008年9月15日凌晨,雷曼兄弟提交破產保護申請之時,花旗集團的CEO威克曼·潘迪特正在做什么。能夠確定的是,6天之后,花旗的高管與美國政府展開了危機談判。

經過近兩個晝夜的談判,美國財政部、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以及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于2008年11月23日美國東部時間23時45分發布聯合聲明,宣布對處于困境的花旗集團提供一攬子救助方案。

這一天,花旗集團的股價為3.25美元,相較于2007年10月1日花旗集團發表盈利警告時的46.67美元,早就大勢已去。

《印度時報》于2008年11月24日報道稱,花旗銀行在此次金融危機中虧損650億美元,元氣大傷。

因為危機產生的聯姻,注定充滿了不平等和抱怨。

“美國政府主要提供了兩種服務。一是對花旗集團的3060億美元債務進行擔保;另一方面,注入現金流450億美元。”今日亞洲交易有限公司交易員劉文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強調,兩條援助都有很苛刻的條件,最重要的是,花旗集團的管理決策將失去自主權。根據協議,在未來三年里,如果沒有美國財政部、美聯儲以及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的同意,花旗集團每個季度對股東的分紅不得超過每股1美分。

“山姆大叔”的生意經

為了名節,幾乎從聯姻的一開始,花旗集團就在努力地“去山姆大叔化”,尤其是在摩根大通、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均已經完全歸還了政府援助貸款后,花旗更急于甩掉其第一大股東——美國政府的控制。而山姆大叔也在盡力從中攫取利潤。

公開資料顯示,美國政府向花旗集團提供的450億美元救助資金,其中250億美元以每股3.25美元的價格轉為花旗集團77億股普通股被美國政府持有。

“就在去年12月,花旗集團在負債依然高企的情況下,咬牙歸還政府200億美元的資金。”劉文告訴記者,從2009年的10月份起,美國政府陸續賣出了77億股中的53億股。

根據相關數據,截至今年10月,美國政府和納稅人已經從對花旗集團提供的救助資金中獲得包括利息與分紅在內的428億美元的收益。

而12月6日政府計劃出售剩余的24億股股票。美國財政部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預計將為納稅人實現120億美元的毛利潤,政府將從出售24億股花旗股票的交易中獲得105億美元。

“出售所持花旗集團全部剩余股份,我們有機會為納稅人鎖定豐厚獲利,并規避未來的風險。”美國財政部負責金融穩定性事務的代理助理部長蒂姆·馬薩德發表置評,“通過本次交易,我們推進了三大目標:即收回不良資產救助計劃(TARP)資金、保護納稅人利益,以及政府退出在民間企業的持股。”

走出金融危機?

分析認為,這次美國財政部完全拋售剩余花旗股票是一個重要的標志,意味著政府和私人領域都在試圖從金融危機時期必要的大規模干預活動中完全抽離,也標志著在金融危機期間獨具爭議性的一項政府援助計劃終于塵埃落定。

事情真有這么樂觀嗎?

“花旗雖然從2009年開始基本實現了盈利,股價從最低位1.05美元反彈了330.5%,12月6日,紐約股市收盤報4.59美元。無論是業績還是市場表現都表明花旗在‘起死回生’。”劉文表示,但是比金融危機前的40多美元,還是相去甚遠。

分析人士認為,出售為援助花旗而持有的股票可能只是美國政府退出大規模救助措施行動的一部分,更大的動作或正在逐步展開。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