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博弈A股注冊制:散戶市+政策市+杠桿市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2-05 09:40


有人說,美國股市在20世紀50年代也曾是一個“散戶市”,然而,你千萬別忘記了:美國股市歷來就是一個自由市場,一直都不存在什么“政策市”,這才是最關鍵的。 1792年,24名股票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梧桐樹下簽訂交易協議為標志,美國股市誕生。自那時起,無論從機構市到散戶市,還是從散戶市到機構市,美國股市始終保持了高度的“市場化”境界,並在30年代大蕭條后步入了高度“法治化”的軌道。

“散戶市”本無罪!2010年至2014年5年熊市,我國A股散戶交易量占到A股總成交量的80%左右,其中,2011年為84%,2012年為81%。處在大牛市中的2015年第一季度,A股散戶交易量占比甚至達到90%。截至2016年1月28日,A股市場投資者數量共計10,038.85萬,其中自然人10,010.12萬,非自然人28.73萬。


其實,散戶市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政策市”。 “政策市”的主要特點就是過度行政管制或過度行政干預,市場機制被人為扭曲,股市漲跌由政府控制或調控,甚至在極端的情況下,“政策市”很容易變成“政治市”。當今中國股市不僅是一個極致的“散戶市”,而且更是一個地道的“政策市”,如此一來,“散戶市+政策市”就變得十分糟糕了、十分可怕了!

“散戶市”+“政策市”的最大特點:牛市一哄而上、全民炒股、一步到位,形成短牛、快牛、瘋牛;熊市一哄而散,一盤散沙、報復性蹦極式下跌,形成長熊、慢熊、瘋熊。因此,A股市場經常出現暴漲暴跌、普漲普跌,凡市場暴跌就喊股災,動輒威脅政府救市。

2016年1月,從牛市巔峰回頭的道瓊工業指數下跌5.5%,NASDAQ指數跌7.9%,為2009年3月以來最大月度跌幅。2016年1月,從牛市半山腰滑落的上證綜指下跌22.65%,為2009年9月以來最大月度跌幅。

據大眾證券報和財信網統計顯示,在中國股市成立25年來,共有10次單月下跌超過20%,以A股設立漲跌停板限制為界,前后各有5次,它們分別為1992年8月 跌 21.75%、1992年 10月 跌27.78%、1993年3月跌30.90%、1993年5月跌31.15%,1994年 7月跌28.85%;2008年3月跌20.14%、2008年6月跌20.31%、2008年10月跌24.63%、2009年8月跌21.81%,以及2016年1月跌22.65%。但這並不能證明個股漲跌停板制度的功效,只是說明大盤照樣暴漲暴跌。

美國股市既不是散戶市,也不是政策市,“慢牛短熊”是其最鮮明的特征,長期以來美股運行表現出了超常的市場穩健性。從1990年至2015年25年間,道瓊斯工業指數從未出現過“月度跌幅”超過20%的情形。在這25年間,即便是月度跌幅超過10%的情形也是很少見的,大約只出現過一、兩次。

當A股市場加杠桿(即融資融券)后,中國股市就變成了“散戶市”+“政策市”+“杠桿市”的新格局,市場風險被進一步放大,交易更加活躍、換手率更高,日成交額成幾何級數增長。在券商沒有引入兩融業務之前,中國股市的最大日成交額從未突破6000億元,然而,在A股加杠桿后,即便我們仍沿用著T+1及漲跌停板制努力抑制換手與投機,但中國股市的最大日成交額卻不斷更新著歷史最高記錄,尤其是在去年股災前的半年內,滬深A股日成交額不僅突破了6000億歷史最高記錄,而且在隨后短短幾個月,又連續創下了多個驚人的“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的新記錄:1萬億、1.5萬億、2萬億。2015年5月28日,滬深兩市日成交額2.42萬億元,再度更新歷史天量。

請注意:世界交易所聯盟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5月份中國A股月成交額為5萬億美元,而美國股市當月成交額僅為2.1萬億美元,但此時美國國內股票總市值卻高達27萬億美元,是中國A股總市值的近3倍!很顯然,中國股市交易的高杠桿、高換手、高投機特征暴露無遺,借錢炒股的融資融券業務功不可沒!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尤其自2013年互聯網金融爆炸式擴張以來,中國股市的杠桿風險大幅提升。事實上,從銀行、公募市場再到私募市場,從券商兩融業務、場外配資到銀行票據質押融資、券商股票質押融資、結構化產品等,無不牽引著投融資活動進一步杠桿化、泡沫化。市場流動性過剩,有錢無處花,經過杠桿放大后的投融資,必然助推資產價格泡沫化,從股市到房市,甚至到債市,莫不如此。

雖然中國股市經歷了去年股災后,從5178點跌落至2638點,但中小板平均市盈率仍高達50倍,創業板平均市盈率更是高達80倍!主板若剔除銀行股和券商股,平均市盈率也在30倍左右。因此,有人認為,A股熊市仍存在嚴重的高估值現象,更有人認為這是A股“受政府保護”的結果。這一觀點,本人基本認同,所謂“受政府保護”,實際上就是“政策市”的最大特點和軟肋。政府誤認為,散戶市需要政府保護,而投資者保護就是政府包辦、大包大攬、越俎代庖。結果,由於政府對股市進行過度干預或管制,導致市場機制扭曲,投資者風險意識淡漠,不善“用腳投票”,更不會自我維權,除了猛炒就是狂賭。

A股市場主體存在嚴重錯位之嫌。正如上海證券交易所前副總經理周勤業2016年1月13日在東吳證券2016年規則會上的發言:“國務院在干證監會的事情,證監會在干交易所的事情,交易所在干券商的事情,券商在干股民的事情,股民在干國務院的事情,整個錯位。為什么說股民在干國務院的事情?每一次救市都是被股民逼出來的。”

IPO注冊制是市場化、法治化改革的利器,它不僅可以瓦解“政策市”制度根基,而且可以讓市場主體“各就各位”、“各負其責”、“自擔風險”,進而拯救“散戶市”。實際上,IPO注冊制就是一場還原市場屬性的重大改革。

此外,我高度認同周勤業先生對注冊制界定的“三個取消”、“三個加強”的輪廓描述。這里,我略作修訂與完善,並將注冊制改革內容重新表述為“三個取消”及“三個強化”:

三個取消:(1)取消IPO節奏管制,證監會將不再行使暫停IPO或重啟IPO的行政特權;(2)取消IPO定價管制,證監會將不再對新股定價實施強制性的“視窗指導”;(3)取消證監會發審委,證監會不再對IPO進行實質性審核,交易所將建立上市審核委員會。

三個強化:(1)強化以資訊披露為中心的審核理念。交易所審核什么?審核資訊披露的真實性、一致性、可理解性和完整性。也就是說,交易所也不會對上市公司的質量做判斷,不會對公司投資價值進行背書。(2)強化“買者自負”與“賣方有責”的權責對等機制,發行人或上市公司要履行誠信披露的義務與責任,包括IPO資訊披露,以及上市后的持續性的資訊披露,中介機構必須對資訊披露進行擔保與背書,並承擔連帶法律責任。如果發生重大資訊造假,那么,發行人必須強制回購全部發行股票,以券商為主的證券中介則要承擔“先行賠付”責任。(3)強化對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證券違法犯罪活動的查處和打擊力度,這將是證監會最艱巨的日常工作。

由此可見,IPO注冊制改革,並不是要消滅散戶或散戶市,而是通過IPO“去行政化”,讓中國股市變成真正的市場,以此消除“政策市”頑症及禍害,讓市場主體(發行人或上市公司、證券中介、投資者、證監會)各自歸位、各負其責,唯有如此,才能還原市場屬性,讓市場真正發揮基礎性決定作用,進而恢復股市資源設定功能,為A股步入“慢牛短熊”新時代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和市場環境,進而讓中國股民分享股市成長的福利與幸福。

最後提示:A股先去“政策市”,再去“散戶市”,這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但前者較易達成,而后者則需要更長時間完成。只有真正完成這兩步,中國股市才能變得成熟與強大起來。不過,廢除“政策市”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這正是注冊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