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聯想CEO楊元慶:享受登頂的愉悅過程(2)

鉅亨網新聞中心


業內也有一些聲音質疑聯想此次登頂的意義——靠別人逐步淡出市場得來的第一有什麼意義?PC已經是一個沒落的行業,得了第一又能怎樣?的確,PC業已經度過了其高速發展時期,已經增長放緩,有研究機構甚至預測,全球PC行業出貨量將在2012年首次出現負增長的情況。從另一個角度看,惠普、戴爾等廠商都在把關注的重心逐步向伺服器、存儲等高端商用品和軟件方面轉移。對此,聯想有清醒的認識。

“在PC領域,我們要不斷改善我們的利潤;在PC+戰場,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電視,我們在中國市場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下一步會逐步進軍海外市場;大力發展企業級品也第一次列入了聯想集團的年度規劃,我們已經和EMC合作進軍存儲市場,伺服器業務也將走出國門。這些都是我們下一步的戰略重點。”陳旭東介紹說。


平板筆記型電腦定義未來

“我們再一次用好的業績證明了我們的成功方程式,那就是清晰的戰略、創新的品、高效的業務模式以及多元化的團隊和文化。這些是我們切實可依的成功法寶。這些成功法寶將會保障我們成為全球個人電腦無可爭議的領導者。”楊元慶特彆強調了聯想在品創新方面的看法。他認為,在大部分廠商把個人電腦已看作大宗商品時,聯想卻一直孜孜以求,不斷進行創新。多種技術架構帶來更多的創新可能,過去只有Wintel,現在ARM、Android的興起則帶來百花齊放的局面。同時,新形態的品層出不窮,PC正從過去僅有的台式電腦、筆記型電腦形態,向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等豐富多彩的形態演進,“它們像繆斯一樣,不斷帶來新的靈感”。

平板筆記型電腦,聯想在業內第一次提出這個全新的品類別。它是從英特爾近一兩年倡導的超極本延伸而來,是傳統形態的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的融合,借助Windows 8的支持,它很可能成為電腦品革新的一個重要方向。

針對這個名稱,陳旭東解釋說,平板筆記型電腦其實本質上就是一個超極本,只不過聯想在深入分析客戶的需求和體驗后,希望讓這類品在業中有一個更清晰、形象的定位。

此次聯想推出了四款平板筆記型電腦品,包括針對消費市場的可360度自由翻轉的IdeaPad Yoga和IdeaTab Lynx,以及針對商用市場的可旋轉摺疊的ThinkPad Twist和分體式的ThinkPad Helix。其中13.3英寸和11.6英寸顯示屏的兩款Yoga品將於10月23日首先在中國上市發售,銷售渠道包括全國上百家聯想專賣店和各類網絡銷售平台。

人們對全尺寸鍵盤和大屏幕顯示的需求依舊,因此翻蓋式筆記型電腦將不會消失;而同時,人們對平板電腦上觸摸的體驗又欲罷不能,這使得兩種品都有充分的理由存在。

“如何讓用戶在選購時避免左右為難,在攜帶時又很輕巧、不累贅呢? 既有大屏幕和全尺寸鍵盤,還能具有輕薄靈巧的外形,超長的待機時間;既能翻蓋,又能觸摸,還能在不同形態之間自由切換,擁有豐富的應用……一台電腦,多個角色,相信那會是所有用戶夢寐以求的品。”對於聯想新推出的創新性品,楊元慶顯然偏愛有加。“它徹底顛覆了傳統筆記型電腦的使用模式。我想做一個大膽的預測:不久的將來,平板筆記型電腦將成為電腦領域新的標準、新的主流!”

據記者了解,Yoga是聯想從2004年就開始研發設計的一款創新形態的電腦,其第一代概念品曾於2005年獲得國際著名的紅點最近設計獎項。當時,Yoga的顯示屏和底座是通過一個可鎖定角度的軟皮相連接,而不是現在的轉軸設計。2012年初,Yoga作為全新設計的全球第一款多模式超極本在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發布,其屏幕可以360度翻轉,一直翻轉到筆記本鍵盤的背面,讓人將其當作一台平板電腦來使用,還引入觸控、手勢等多種創新的人機交互方式。陳旭東透露說,聯想已經在這個品上申請了十多項專利,以防止其他廠商跟風模仿。

聯想成功的關鍵

2000年8、9月間,時任聯想集團CEO的楊元慶帶領聯想高管專程赴IT聖地美國硅谷取經,考察結束之時立下“聯想在十年內進入世界知名品牌行列”的宏願。從這個時候起,聯想國際化征程已經正式開始。在經歷了一段多元化的探索后,聯想將業務聚焦於電腦業務,並在2004年12月,正式宣佈收購IBM PC業務,開始了真正的國際化之旅。

而現在,聯想已經成為全球PC領域的領導廠商,其國際化戰略取得初步成功。目前,在聯想集團執委會的9名執委中,有6名來自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這樣多元化的高層組成,使得各個國家的員工特別願意發揮自己的力量去為公司工作。因為這樣的企業能夠給員工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不是做到一定級別就到頭了。

在經歷了一段陣痛的磨合后,聯想的全球化戰略逐漸清晰:兩大市場(新興市場和成熟市場)、兩種客戶(商用客戶和消費類客戶)、兩大品集團(Think品集團和Idea品集團)被清晰地劃分出來。在此基礎上,聯想合力形成兩個“拳頭”——以Think品集團為“左拳”,主打成熟市場和商用大客戶;以Idea品集團為“右拳”,主打新興市場和消費類客戶。前者打的是保衛戰,在鞏固市場的同時,更關注業務的贏利能力,保證利潤最大化;后者前期不以贏利為目的,而將重點放在佔領市場份額、獲取市場認知度上。

待聯想的國際化逐步走上正軌后,要想再繼續擴大規模,持續併購就成為聯想的核心戰略之一。面對日本這個“全球最封閉的市場”,無數中國企業不得其門而入,而收購日本NEC,幫助聯想一躍成為日本PC市場的NO.1。2011年6月1日,聯想集團宣佈收購德國Medion公司,這是一家在西歐擁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同時在消費電子領域相當領先的企業。併購之后,聯想成為德國市場第三。9月5日,聯想宣佈收購巴西消費電子廠商CCE公司。這次收購使聯想在巴西的份額接近翻番,成為巴西市場第三,並在當地獲得了生製造基地,提高了Lenovo的品牌知名度。聯想能取得目前的業績,與這些成功併購來的企業密不可分。

在穩固和拓展PC全球市場的同時,聯想將疾駛的戰車又開進了更具挑戰性的移動互聯市場。2011年1月,聯想正式成立移動互聯和數字家庭業務集團(MIDH)。緊接,聯想發布了一系列智能電視、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品。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根據最新的市場報告,聯想已經超越諾基亞,以11%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市場第二大手機廠商,同時,聯想也已經是國內安卓系統平板電腦的第二大廠商。

楊元慶曾經發誓要讓聯想從全球PC行業領導者上升到PC+領域內的領導者。也許那一天並不遙遠。

連結:聯想對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融合演進的理解

PC+時代,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作為兩類重要的個人計算終端品類,在用戶的信息生和消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隨用戶對使用體驗需求的變化,這兩類品的形態也在不斷融合演進。

筆記型電腦的演進:

聯想認為筆記型電腦品分為傳統筆記型電腦、觸屏筆記型電腦和平板筆記型電腦三個發展階段。傳統筆記型電腦通過鍵盤和滑鼠進行操作,採用了經典的人機交互方式,是信息生、內容製造和使用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隨觸控技術的普及,用戶習慣於通過觸控體驗來瀏覽內容、實現應用,這便催生出了觸屏筆記型電腦,但在傳統筆記型電腦形態下,其觸控功能無法發揮最大效果,為了獲得更好的人機交互體驗 ,平板筆記型電腦應運而生。

平板電腦的演進:

聯想認為平板電腦分為了平板電腦、帶外接鍵盤的平板電腦、平板筆記型電腦三個階段。平板電腦輕薄便攜、交互自然,但缺少穩定快速的信息輸入方式,更多用在休閑娛樂場景中,局限性較大。為了彌補信息生功能上的不足,可以外接鍵盤的平板電腦隨之出現。這種可外接鍵盤的平板電腦,盡管豐富了品的功能,但在便攜性上打了折扣,也影響了用戶的使用體驗。在平板上整合更多筆記型電腦功能,是用戶的普遍需求,也讓平板電腦的形態不斷變化,進而演化出了平板筆記型電腦。

記者手記

為聯想的成功喝彩

總有一些人,見不得別人的好。

在聯想被Gartner的報告稱為全球最大的電腦廠商時,又有人跳出來不斷地質疑——這個第一有意義嗎?聯想有創新嗎?聯想有利潤嗎?公司有競爭力嗎?一位業內知名的互聯網分析師甚至拿聯想和騰訊的市值做對比,想以此說明聯想的第一併沒有什麼價值。

互聯網是個充滿創新的行業,但社會經濟的發展,最終還是要靠實體經濟作為支柱。互聯網經濟和實體經濟各有其價值,低毛利、低附加值的行業比比皆是,但這些企業實實在在地為社會創造價值。如果簡單地以互聯網的思維來看待實體經濟,那麼很多企業早就都應該關門歇業了。

從20萬元起家,到國內電腦第一品牌,再到全球最大的電腦廠商,聯想的成功是任何人無法抹殺的。和同時期起步的很多同行廠商相比,聯想不僅是其中的勝利者,更是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市場的成功典範。

在成功併購IBM PC業務后,聯想真正開始了其國際化進程。貝恩諮詢公司的分析顯示,1996年至2000年,在他們調查的7個發達國家的7500家上市公司中,只有六分之一的企業在國際化的過程中實現持續贏利。而企業不成功的併購案例則比比皆是。聯想不僅經受住了考驗,而且將當年130億美元的銷售規模提升到現在的300億美元。這樣的成績放在全球範圍也是可圈可點的。

其實,聯想人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短板。努力提升盈利能力正是聯想在成為全球第一后要更加關注的問題。在PC+時代,聯想向移動互聯方向的轉型已開始初見成效,聯想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將這一業務向全球擴展。而向企業級業務轉型,將是聯想面臨的更大挑戰。

讓我們給聯想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相信聯想會回報給中國業界更多的奇跡。

文章標籤



Empty